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立秋与处暑8月7日立秋,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  相似文献   

2.
8月7日与23日分别为"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树木开始落叶,"落一叶而知秋"嘛.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但还会有"秋老虎"发威,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3.
秋之篇     
<正>"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战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秋季即农历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是指从立秋起到立冬止的这一段时间,经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是万物成熟、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万物因此成熟而定形,不再生长,  相似文献   

4.
立秋 处暑     
<正>8月7日与23日分别为"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树木开始落叶,"落一叶而知秋"嘛。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开卷有益》2021,(7):74-75
中医认为,长夏为夏季后的一季,时值阴历六月,也就是阳历七八月夏末秋初之时,其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 长夏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故湿为长夏的正常之气.若湿气过盛,就可使人致病,临床上称为"湿邪",湿邪是一种阴邪,其性重浊黏腻. 湿邪之病,一般说来,多见于长夏暑湿季节,但其他季节也可出现,它可以随着各种时令之气侵犯人体,临床见证有寒湿、风湿、湿热、暑湿等.可见湿虽为长夏主气,可五脏中的脾位于人体中央,属土,主运化水湿,所以脾与长夏相应.脾脏喜燥而恶湿,湿又为阴邪,好伤人之阳气,尤其是易伤脾阳.因此,长夏是人体脾土最易受伤的季节,也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疲乏。  相似文献   

7.
<正>立秋篇今年8月8日为立秋节气。秋指作物快成熟之意。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逐渐下降,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时节,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  相似文献   

8.
到了秋冬季节,很多人都会出现干咳的症状,而且病情经常迁延不愈。为什么人在秋季易出现干咳呢?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肺脏易受到燥邪的侵袭,从而出现干咳等肺脏受损的症状。很多人都认为,在出现干咳时只需多喝些水就能有效地缓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认为,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如何避免因秋燥而伤肺,减少感染,使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安然过冬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主任医师韩旭建议:秋季防燥治燥养肺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8日与23日分别为"寒露"与"霜降"两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变得寒冷,"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冬交替,气候干燥,一天之中温差变化很大,为"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  相似文献   

11.
孙庆 《开卷有益》2023,(8):46-47
<正>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民间谚语也说“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正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即秋乏,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此时,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节时,应注重一个“和”字,即“调和阴阳”进行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2.
晓京 《开卷有益》2014,(8):64-64
<正>立秋立秋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暑热未尽,余炎未消,晴天的中午气温仍很高。立秋后,肺的功能开始旺盛,中医认为肺属金,其性燥,《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也就是说,立秋后,多食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可适当多  相似文献   

13.
秋分话饮食     
正暑去凉生,秋意渐浓。"秋分"指秋季的正中、平分秋季,二指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时已真正进入了秋季,雨水逐渐减少,天气逐渐干燥,暑气尚未完全消散,而寒凉逐渐加重,故秋分节气易感燥邪,温燥、凉燥并存。同时此时昼夜平分,亦应注意平衡人体的阴阳。秋分节气饮食以滋阴润肺、养阴生津为主,以抵御气候的干燥。多食水果可以清热润燥,像梨、甘蔗、荸荠、香蕉都是很好的润燥之物。多喝水、多喝汤,饮水可润燥,加以蜂蜜、银耳、百合、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气候、温度、饮食、体质、作息等诸多原因,我们的人体难免会出现"上火"的情况。上火了,除了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平和心态及必要时适当用药以外,在我们人体中还自带有几大去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也可起到去火除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相似文献   

16.
《开卷有益》2010,(8):64-64
8月7日与23日分别为"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树木开始落叶,"落一叶而知秋"嘛。处暑的"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相似文献   

17.
<正>处暑节气,表明夏季接近尾声,秋凉已到来……然而,夏季高温和闷热持续时间久,人们的气色、体质都欠佳,患感冒、中暑的不在少数,入秋后"秋老虎"常发作,所以处暑后应注意调理身体,养生保健。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陈强介绍说,进入处暑,人们经历了几个月的盛夏,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很多人出现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再有夏末秋初之际,燥气上升,容易伤津,因此市民应注意调理脾胃、静心防燥,安然度过夏季尾声。  相似文献   

18.
立秋之后,天气变凉,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专家提醒,秋季应特别做好以下五种疾病的预防,以防疾病发生或旧病复发。1.感冒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是秋季感冒的主要原因。平时,在我们的鼻腔、口腔黏膜等处附着了许多病菌,因为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它们无机可乘。可是当我们着凉时,由于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这时病菌就会乘机长驱直入,侵犯身体,引起感冒等疾病。预防秋季感冒,首先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增减衣服;其次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胃病据临床统计,10月份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高峰期。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受冷空气的刺激后,…  相似文献   

19.
秋季的3个月(从立秋到立冬),其气候特点是由热转寒,是“阳消阴长”的阶段。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即体内阴阳双方也应随之由“长”到“收”。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这是秋天养生的总原则。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的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正如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谈到秋天如何养生时所说:“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20.
正从霜降开始,气候逐渐寒冷,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秋要进补,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秋补可以适当多吃些羊肉和兔肉。秋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这里介绍一些有润肺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