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夏与小满     
立夏
  五月,别名仲夏,今年五月六日为立夏,又称疰夏日。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表明立夏之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期。从运气学来说,立夏也是一个阳气兴盛的节气,正如《黄帝内经》所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相当于公历5月初,说明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重视养心。  相似文献   

2.
<正>立夏五月,别名仲夏,今年五月六日为立夏,又称疰夏日。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表明立夏之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期。从运气学来说,立夏也是一个阳气兴盛的节气,正如《黄帝内经》所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是人体阳气最盛的季节,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的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春夏养阳",炎热的夏季是养护阳气的最好季节,也是人体养生保健的基础。原文:《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夏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jie)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译文:夏季是草木繁衍秀美的季节,在  相似文献   

4.
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期,天地气交,阳长阴消达到顶点,人们应该合理的利用自然界阳热之势调补身体。该文从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精神舒畅、劳作有度、房事和合等方面,结合夏季的特点,根据天人相应理论,探讨中医夏季养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夏三月,此谓暮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代医学论文总集,乃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黄帝内经》运用整体思维、变易思维、相成思维全面地诠释"气交"理论,认为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自然万物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天人一体观,"气交"理论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天地自然变化对生命生理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心过处暑     
韩良忆  王琳 《健康之友》2014,(8):117-117
从小就怀疑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其实是某种暗示或预告:老祖宗给节气如此命名,用意在于提醒人们,季节即将转换,在这天地阴阳之气微妙变化的时节,咱们应当未雨绸缪,顺应着大自然的节奏,身心做好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季。  相似文献   

8.
根据《内经》遗篇《刺法论》《本病论》提出三虚兼“邪鬼”(致病原)致疫说,认为疫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邪鬼”(致病原)干人,其对现代疫病防治的意义在于对当地天地之气交特点、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病情特点的把握。对于突发的新型传染病等流行性疾病,当病因或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尚未被现代医学认识清楚之前,以中医学的辨天地之气交、六气六经辨证、温病学疫气理论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构建中医药疫病防治体系,重构疫病学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庆 《开卷有益》2023,(5):58-59
<正>《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夏季三个月,起于立夏,止于立秋前一天,有六个节气,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养生正当时,掌握一些夏季养生保健方法,才能让你轻松度过“难熬”的炎炎夏日。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五运六气理论为依据,探讨天地运行规律,研究其对运气理论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天地运行规律及其运气理论内涵。[结果]五运六气理论认为,天地之气是运动的,其运动是有规律的。五运分大运和小运,大运是岁运,以木火土金水之序,5年一个循环,以太过、不及10年为一个周期,六气在一年之中分六步,循环往复。天气左行,地气右行,环周而不息。五运六气的运动形式有气交运动、岁运升降、司天在泉升降、迁正、退位、刚柔运动、当位不当位等多种表现形式,其正常与失常,影响自然界气候和人体发病。[结论]五运六气理论揭示了天地运行所产生的自然气候和气象规律,五运六气的规律运动有常有变,会对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和发病产生影响,这正是《内经》运气理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内经》指出:夏季3个月(农历4~6月)是植物生长得最茂盛、最秀丽的季节。大自然天地之气交融,万物都开花结实。人们应适当晚睡,尽量早起,精神上保持愉快、宁静,一切顺其自然。“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相似文献   

13.
孙庆 《开卷有益》2022,(5):58-59
<正>夏季三个月,起于立夏,止于立秋前一天,有六个节气,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养生正当时,掌握一些夏季养生保健方法,才能让你轻松度过难熬的炎炎夏日。一、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一部《脾胃论》统篇包含了天地互为体用的哲理大道。其论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惟水与火耳。火者,阳也,升浮之象也;在天为体,在地为用。水者,阴也,降沉之象也;在地为体,在天为殒杀收藏之用也,其气上下交则以成八卦矣……若天火在上,地水在下,是天地不...  相似文献   

15.
口腻,即口中粘滞,腻而不爽。患者把口腻描述为口中淡粘涎,可谓既生动,又形象。此证多见于夏季,特别是长夏,即夏秋之交。因为此时,天之阳热下降,地之水气上蒸,雨露较多,气候潮湿,人处天地之间,无不受其影响。如接触雾露,或淋雨涉水,或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运气理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解读《内经》运气理论理论。[结果]五运六气学说,以六十年一个甲子为观察单位,探讨每年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演绎天体运动与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的规律,以天地为空间背景,研究自然气候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认为万物天地之气相感而化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其运动变化。天地运行产生五方五位,以对应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感受天地之气之不同而异,同一地域高下不同,阴阳之气也不同。[结论]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时间、空间是《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的5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立夏之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季开始了。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立夏之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相应发生一定的改变。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  相似文献   

18.
论张锡纯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二)张士卿中医系关键词气化理论,奇经八脉,杂病辨析1阐发气化理论,力倡肝为大气之根本张锡纯阐释人体生理,特别强调气化。他说:“尝思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若于人身之气化不明,不妨即天地之气化征之,诚人...  相似文献   

19.
春之篇     
<正>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战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季即正月、二月、三月三个月,是指立春起到立夏止的这一段时间,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为四时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论是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方法。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五脏之变化 ,气血之运行 ,莫不应于天地之变。疾病之所得亦循五行之生克 ,治疗更应顺应“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的自然规律。临床用之治疗癌症、乙肝、肝硬化、急慢性肾炎、脊髓空洞症、糖尿病、风湿病等疑难病获得了良好效果。“天人合一”论不只是简单的比象朴素哲学和宏观法则 ,其中所包含的科学奥秘及具体方法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