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损害了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围绝经期失眠效果均不理想,更加突显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基于中医“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将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贯穿于防病和治病的过程中,在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各个阶段提前干预,有助于扶助机体正气,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具体而言,未病之时,通过调摄精神、顺应四时、药食养护、强健体魄、五音疗法做到未病先防;已病之时,采用早期诊断、早期内外综合治疗的原则,既病防变,治其未传;痊愈之时,瘥后调摄,防病复发。  相似文献   

2.
陈斯宁 《吉林中医药》2008,28(7):473-4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痛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要降低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未病先防,就是要普及COPD的预防知识,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COPD的发生;既病防变,就是要早期诊断及治疗COPD,防止其发展、转变;瘥后调摄,就是在疾病初愈时做好疾病后期的治疗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攀升状态。大量证据表明,筛查有助于CRC的早期诊断,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探讨建立从预防筛查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到早期治疗的有效防治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中医药早期介入对于结直肠癌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及时加入中医药干预,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优化方案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防治水平。建立包括集结直肠癌筛查注册、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诊疗标准"库、"循证"知识库及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功能更为强大的结直肠癌信息协作平台可大大增强结直肠癌监测与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力争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两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诊断面对的是疾病状态,而治未病则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病后等状态。状态辨识孕育于中医诊断,是治未病的关键技术。文章厘清了中医诊断、治未病、状态辨识的关系,概述了以维护健康状态为前提的状态辨识诊断方法,结合实际深入阐述中医诊断与治未病的误区。提出治未病的前提是对健康状态的认识,状态是诊断和健康认知的核心,状态辨识是治未病诊断的方法。从“忽视诊断过程,治未病‘同质化’”“诊断‘以偏概全’,治未病‘以西统中’”“侧重疾病诊断,缺乏健康状态辨识”等3个方面论述了治未病过程的常见误区。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在现代生活中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是预防亚健康最好的方法。针对"治未病"工作现状和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让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大力推广"治未病"工作,作为中医人关注亚健康就应该牢牢抓住"未病先防——教育普及为先,既病防变——重在早期诊断、早干预,瘥后防复——重在祛邪扶正调养"三个步骤;走好了"治未病"三步棋就能有效预防亚健康状态、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轻度认知损害的诊断、转归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发病率迅速攀升,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痴呆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关研究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上,即中医学所说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轻度认知损害(MCI)已经被广泛接受为痴呆发病的预警信号。有研究显示,MCI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5.3%。因此对MCI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和筛选出痴呆的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治疗干预,预防或推迟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赖吉珍  宋宁 《环球中医药》2013,6(3):186-18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理论的精髓与核心。"治未病"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防微杜渐。易损斑块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本文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在易损斑块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将防治易损斑块的重点,由稳定斑块转向预防易损斑块的形成,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从甲型H1N1流感中医预防的理念出发探讨治未病,其基本原则有养生保全,先病而治,已病早治,病后防病4个方面。治未病的思想指导我们要增强人体正气,防止病邪侵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在《内经》时代对治未病即有较为系统的阐述,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9.
《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小红 《陕西中医》2009,30(11):1542-1542,1548
《内经》“治未病”有两种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即保养生命,预防疾病的发生,其主要内容就是养生;二是既病防变,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主要内容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0.
胃癌前病变属于胃的癌前状态,是由胃炎转变为胃癌的一个渐变的过程。治未病思想是祖国医学当中的一种相当于现代预防医学的思想,常用于指导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为减少胃癌发病率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包括既病早治、已病防传)、初瘥防复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胃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从糖尿病前期谈"治未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病是指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的前病状态,即"无典型症状,有客观证候"。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指在发现异常苗头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逆转其发展方向,恢复其正常状态。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糖尿病是一种生活习惯病,其未病状态是指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古代治未病尚包括"已病防变",现代医疗对象的主体是已病人群,缺少的恰恰是开展大规模的未病医疗。糖尿病"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实为早期预警、早期防治,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将糖尿病治疗重心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理论。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对致病因素的预防,中医称为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是通过医疗手段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达到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目的,防止疾病发展,中医称为欲病救萌,防危杜渐。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目的是让患者懂得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时预防病残,促进病变组织、器官的功能恢复,中医称为已病早治,防其传病。另外,对于术后患者,防止复发,也是中医治未病范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过程中,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继承、发展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体系,又对后世的预防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内容丰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治未病"是指养生调摄,未病先防,即内养和外防;广义之"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养生调摄,将病防发、防微杜渐,早期诊断、既病防变,初瘥防复、调摄复元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和"治愈病"等4个方面浅析张仲景"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儿科疾病之首。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及时抢救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刊委托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本刊编委张梓荆教授约请国内十余名儿科专家,对本病从不同方面进行笔谈。内客包括:本病的现状与展望、流行病学监测、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富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分三期连续刊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儿科疾病之首。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及时抢救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刊委托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本刊编委张梓荆教授约请国内十余名儿科专家,对本病从不同方面进行笔谈。内客包括:本病的现状与展望、流行病学监测、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富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分三期连续刊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超微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儿科疾病之首。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及时抢救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刊委托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本刊编委张梓荆教授约请国内十余名儿科专家,对本病从不同方面进行笔谈。内客包括:本病的现状与展望、流行病学监测、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富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分三期连续刊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生于下消化道的一种恶性肿瘤,据WHO统计报道,全球每年有超百万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死亡人数更是超过50万,其发病率在全球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于第三位,病死率排在第四位[1],在国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则分列第三位和第五位[2-3]。CRC因肠镜、肿瘤标志物等筛查手段的普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食高油盐、高脂食物,加之运动不足等,目前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4],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发展及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我国儿科疾病之首。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及时抢救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刊委托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本刊编委张梓荆教授约请国内十余名儿科专家,对本病从不同方面进行笔谈。内客包括:本病的现状与展望、流行病学监测、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富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分三期连续刊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是祖国医学预防学说的中心思想,对于指导当今社会疾病的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针对于中风病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治未病"的思想入手,结合《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理念,提出了关于中风预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20.
裴晓华教授以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理念,结合国际淋巴协会的4级诊断标准,强化本,总结出三阶段的中医防治方法,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即初期注重观念教育和早期预防,未病先防;发展期注重内外同治,既病防变;慢性期注重长期外治巩固,稳定防复。同时各阶段都需对患者进行观念教育,让其形成长期的自我预防意识,这是预防本病发生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