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治疗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颅脑外伤数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于下: 1 颅内血肿张某,女,13岁,1989年12月5日初诊。患者阵发性抽搐已3天。发病卒然昏倒,继而左侧肢体抽搐,两眼向左侧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持续十几分钟方醒,每天发作4~5次。遂就诊于某省级医院,脑CT检查:右侧顶叶靠近侧脑室后角处有一不规则1.0cm×2.0cm高密度区,边缘有水肿,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中线略向左移位。查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外伤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而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CI是造成瘫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贯彻  李英姿 《新中医》1994,26(5):53-53
补阳还五汤新用李贯彻,李英姿,孟祥福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常用方,笔者以气虚血瘀为临床辨证要点,用本方治疗妇科杂病,每获良效。1盆腔瘀血综合...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龙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半身不遂与痿证。此方可以说是王氏补气活血观点的代表方剂,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笔者将本方辨证用于临床骨伤科之头、胸、腹部及四肢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效果,介绍如下。1 头部损伤头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仅次于四肢损伤,严重者多有后遗症,死亡率也较高。《医宗金鉴》云:“头为诸阳之首,位居至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体者也。”因此,头脑一旦受伤,势必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首创,方剂组成是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药一钱半,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一钱,水煎服。古代医家将人体之阳评定为十分,左右侧各占五分。如患者肝阳化风,肝风内动时一侧肢体瘫痪,即五分之阳丧失。服用本方后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使丧失的五分元阳得以补还,故本方得名补阳还五汤。为了阐明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机理,推广其应用和探索本方的新用途,很多医家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对补阳还五汤及其单味药进行了大量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庄儒森 《新中医》2004,36(4):67-68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原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闭经、偏头痛等病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镇鹏 《新中医》1995,27(6):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黄镇鹏1阳萎吴××,男,24岁,建筑工人,1990年8月10日初诊。主诉:阳事不举2月余。缘患者于2月前工作时不慎被铁条击中下腹及外阴部,此后阳事不举。先后就诊3位中医,皆认为肾虚,均予温肾壮阳之剂治疗,效果不显而来诊。症见阳事不举,精...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后遗症因伴发头痛、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改变等症状而到精神科就诊。笔者自 1994年2月~ 1999年 10月 ,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本症共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2 8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0例。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9岁 ,平均 32 .2岁。病程最长6年 ,最短 3个月 ,平均 1.2年。其中轻度脑挫裂伤 17例 ,脑震荡 11例。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 ,关于颅脑损伤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1有明确颅脑损伤伴短暂的意识障碍病史。 2外伤后出现头昏 ,晕眩 ,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功效,临床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病因病理十分复杂,其发生与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并伴有脑循环机能和细胞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改变,如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局部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变性甚至死亡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方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较全面地探讨了其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为理论依据,创制了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的补气活血通络之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剂。笔者根据“气虚血淤”这个病理改变,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除用本方治疗以上两种病症外,还试治了心绞痛、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性神经炎等疾患,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几则治验于下。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常在中年以后发病,症见胸闷心悸,短气乏力,自汗,心前区刺痛反复发作,脉细涩或结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为了了解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大鼠前脑不全脑缺血模型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不完全性前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丙二醛 ( MDA )、乳酸脱氢酶 ( L DH)活性 ;红细胞免疫以及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红细胞 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 ( SOD)的影响。结果 :补阳还五汤能拮抗脑缺血引起的红细胞 C3b RR降低、红细胞 ICR增高 ;能抑制脑缺血引起的红细胞 MDA生成 ,拮抗脑缺血引起的红细胞 SOD活性下降 ,并能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 MDA生成、增强脑组织 L DH活性。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对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民 《新中医》1994,26(2):54-54,51
补阳还五汤新用王康民1痛经白×,女,21岁,干部,1989年10月3日诊。自诉近半年来每月行经则小腹疼痛,痛引腰骶,得热或轻揉后其痛稍减,甚则卧床不起,需服大量止痛西药痛止。经量少,色黯淡夹有小血块,伴有身体疲乏,气短懒言,时自汗出,经行过后自感小腹...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礼 《新中医》1994,26(1):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朱德礼1经行肢体麻木秦××,38岁,1989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半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右侧肢体麻木如虫行皮下,并逐渐加重,忧虑重重,恐致“偏瘫”,口服复方丹参片、肠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乏效。遂求治于中医,刻诊:正值经期,月经量少,...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爱先 《新中医》1996,28(8):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吴爱先补阳还五汤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方,主要功用为补气活血通络,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常用方。笔者根据该方的特点,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辩证加减用于治疗耳鼻喉科慢性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举例报告如下。1耳鸣耳聋(暴聋)陆×,男,52...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治疗继发性脊髓损伤疗效较好,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损伤脊髓缺血状态和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以及减少瘢痕形成、促进神经恢复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地塞米松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5只,3组动物采用改良Avlen's脊髓打击造模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观察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感觉运动及脊髓神经功能BBB评分变化。结果:3组大鼠神经均有一定恢复,术后7d,中药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14 d,中药治疗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18.
郑某 ,男 ,6 9岁 ,因反复咳血 9年 ,发作 2月入院。 9年来 ,患者每因劳累 ,情绪不佳及感冒等而引起咳嗽 ,吐血痰或痰中带血 ,伴胸闷、憋气 ,无潮热、盗汗等 ,曾以“支气管扩张”多次住院治疗。 2月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咳吐血痰 ,咳前胸闷、汗出 ,咳出后症状缓解 ,每天咳血约2 0ml。平时自觉气短 ,乏力 ,饮食少 ,二便调。查体 :T36 1℃ ,P6 2次 min ,R15次 min ,BP16 9kPa。左侧胸廓高于右侧 ,右下肺呼吸音缺失 ,叩诊呈浊音。胸片示 :肺纹理变粗、紊乱 ,胸膜增厚 (右侧 ) ,右侧包裹性积液。舌暗淡 ,脉弱。西医诊断 …  相似文献   

19.
<正>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列在瘫痿论之后的一首方剂。由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组成。功能补气、活血、通络。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舌淡稍暗,苔薄白,脉缓。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现代临床上多用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近年来常有文献报道其在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皮肤和及儿科等都有良好的疗效,总结后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