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内经》中的神用观与治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神用 1.1.神主精神意识思维,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秩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相似文献   

2.
<正>手厥阴心包经对大多数人来讲可能会感觉有些陌生,因为现代医学中没有"心包"这个名词。古代人认为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称心为"君主之官",认为心脏外面的那一层保护心脏的膜就是心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指的就是心包,它包裹并护卫着心脏,好像君主的"内臣",能够传达君主的旨意,能够代心行事,其功能及病理变化与心基本一致。另外,心包也能代心受邪,具有保  相似文献   

3.
轩岐精言(2)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君主"是封建社会的统帅,有高于一切的含义,意即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神明"或"神"是指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这些功能由心主持和体现,所以说"心主神明"。说明前人对心的功能理解,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脏腑、气血在心的这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下,进行统一协调的生理活动。如心有了病变,失却神明统率的作用,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87-188
从脏腑论治 从心论治镇心宁神法:心者,君主之官,主神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精神情志活动都南心主神明来完成。《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张介宾在《类经》中又说:“情志之伤呈(诚)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南,则无不从心而发。”  相似文献   

5.
“脏腑之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肝、脾、肺、肾五脏本属同类 ,应无优劣贵贱之分 ,其联系体现在相互间的配合协调 ,而非一脏对另一脏的支配 ,否则便不应通称为“脏” ;当心凌驾于其它脏腑之上时 ,其它脏腑只剩下十一而非十二 ,经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便不能成立 ;经文尚有“肺为脏之长”、“凡此十一脏取决于胆也”等论 ,与“心为君主之官”语气相同 ,但将其也列为脏腑之主显然不妥 ,“心为君主之官”亦然。依《内经》理论 ,“五中所主 ,何脏最贵” ,人体之中惟头 (脑 )类天属阳 ,居“上天宫”位 ,应夏至 ,足太阳 (三阳 )之起始 ,藏神 ,至清 ,至高 ,为人体之至尊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  相似文献   

6.
通过阅读、整理和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心的相关论述,肯定了心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明确"心"在《黄帝内经》中的含义,对于理解、分析和应用《黄帝内经》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既可代表有形的脏器,又可代表无形的情绪、认知、思维等。心为君主之官,除了其主血脉和主神明的作用之外,心对感伤外邪、感官功能和心身疾病都具有影响作用。基于"心"的不同含义,养心方法亦有不同。宗气入心,保证心脏搏动和射血功能正常;脾胃化生气血,保证人体气血充足以濡养心脏;五味养心,通过五味的收敛、缓急等特性调节心脏的生理功能;最后通过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约束自身德行,从而达到精神和心理双重平和的理想状态。此四点为《黄帝内经》所述的养心之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脑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脑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张德祥清水传统医学研究所(741400)关键词脑,君主之官,神明1大脑在人体的地位和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条经文是指心脏的地位和功能,几千年来历代医家都是这样认识的,但实质上是大脑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与生物学特征,研究~([1])显示有近60%的抑郁症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夜间多梦、早醒及醒后无法入睡等,其中早醒和睡眠感缺乏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郁证"、"失眠"等病证范畴,传统中医多从五脏论治,有医者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睡眠障碍类疾病多归咎于心,肝主疏泄,肝失条达则肝气郁结,扰动心  相似文献   

9.
<正>君相二火最早出现在《内经》的运气篇,即《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可惜《内经》对君相二火并未做更多相关的描述,且历代许多医家都作了一番论述,各执其理,从而给后来者正确认识君相二火带来困难,那么什么是君相二火呢?在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解。1君相二火的概念、内涵《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灵枢·口  相似文献   

10.
《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其大意是说,二阳之病(胃病)的发生,多由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脾与胃同居中焦,属土,故脾伤可累及于胃;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心伤亦可影  相似文献   

11.
足厥阴肝经     
<正>肝在五行中属木,木性生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兼藏血。故而在《黄帝内经》中,肝被认为是"将军之官",它能率领体内正气抵御外邪入侵,"将军"还具有疏通宣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淤积和体外入侵的各种毒素,能为人体储藏养分,担负着维持人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是人体阳气生发,气血津液正常输布排泄,调节情绪的主要器官。一些上班族工作压力大,老是情绪紧张,久而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对心理器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看作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之一,神的活动既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又是人体器官在运动中接受客观事物的产物。这就表明了中医学在形神关系上的唯物主义立场。关于担任心理活动的器官,中医学有心主神明、脑与精神、五脏藏神等诸种认识,兹简述于下。一、心主神明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都认为“心”是主管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即所谓“心主神明”。如《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管子·心术》说:“心也者,神之舍也。”《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神明之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些论述,都是把心当作产生精神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医的廉政思想,经典著作有很多类似的表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成之戒之!"  相似文献   

14.
"心主神明"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是心藏神生理功能的总结,探究其发生学,心主神明经历了自然之神向人体之神的演变过程。古代医家吸收了自然之神之要义,在"授命于天"基础上借鉴封建官制制度,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形成医学的藏神概念:心之神乃是生命主宰、生命显现,也是精神、意识、情感之所舍。心主神明理论的形成以解剖物质结构为基础,与天地人文结合,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在藏象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心主神明的发生学成因,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传承、临床诊疗及后世相关混淆理论的解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故有“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主血脉”之说,因此这些功能紊乱,可以出现心脏血脉方面的疾患,这次临床实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口尝)用中医辨证治疗心肌梗塞一  相似文献   

16.
<正>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故有“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主血脉”之说,因此这些功能紊乱,可以出现心脏血脉方面的疾患,这次临床实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口尝)用中医辨证治疗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7.
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乃五脏六腑之主。临证所见,或本脏本经发病,或它脏它腑影响,常常出现心阳虚颓、心阴亏损、气血两衰、心火亢盛以及虚实兼挟等病理变化。本文试将仲景对心病的论治方法,归纳讨论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主,肺为气之主,然心与气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心与气的间接或直接联系,说明心亦主气。心对气的运行、气的生成、气的功能及气机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影响,只有全面认识心主气与肺主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临床上增加辨证准确、治疗到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心具有主血脉和藏神志的作用,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称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生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心之阴阳的调节和制约。心阴是维持心的生理功能的重要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滋养心脏、制约心阳的作用,使心脏的搏动保持正常的节律,并能宁静心神。若心阴不足,致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濡养而不守,则失眠多梦;心火或心阳偏亢,使血流急迫,则脉数;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热扰神明,则不寐;虚火燔灼,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是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医学心理学的“心”,就出自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谓“心主神明”,就包括了大脑的机能,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在祖国医学历代文献中,有关心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从临床的角度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