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家长反映孩子对自己做的饭菜常不满意,对吃饭提不起兴趣。为此,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营养师李广益介绍说,孩子饮食永远是家长最关心的主题,家长担心孩子营养缺失就让其尽量吃好,可精心做出的饭菜孩子又不爱吃,因此家长要从学习厨房技巧下功夫,掌握餐桌"多元化"方法,充分利用各种食材,就可达到吃饭和营养双满意。李广益营养师特介绍几个能让孩子吃饭高兴又让饭菜可口有营养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2.
聋儿语训班是训练聋儿听力语音能力的场所,它的目的在于使聋儿在听觉和语言上得到一个良好的康复。我们认为,在语训班的正常教学之外,还应该对家长针对配合这一问题做一系列工作,使家长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持之以恒地配合学校,这样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做到这一点应对家长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高家长的认识一部分家长在孩子进班前就有了一些这样的认识,他们给孩子配助听器,在家进行简单的训练,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虽然四处求医,但却没有认识到在求医的同时,要进行早期的干预,有的就把最佳的康复期白白地错过了。所有…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一些小毛病。其实,很多小毛病都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家长掌握了这些小毛病的有关知识后,就能早期发现一些疾病,还可以自己在家里做些简单的处理。下面介绍几种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一些小儿的小病证。  相似文献   

4.
1月17日,为了打击票贩子,北京儿童医院出台挂号新规,要求初次挂号需家长与孩子同时到场。对于新规,很多家长没有心理准备,为了不让自己的排位号作废,甚至萌生了现场“借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方丹 《大家健康》2011,(8):66-67
作为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付出再多的精力和财力都在所不惜。孩子成绩不好,就上补习班;为了培养综合素养,兴趣班一报就是好几个。我们只会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从来不觉得这样做有何不妥。我把这种“劣习”带到美国,发现完全行不通。在不断地碰壁甚至是挫折中,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缺了几门非常重要的课。  相似文献   

6.
1 培养学生吃苦精神 当今学生从小倍受宠爱,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每年新生入学时.家长用车送孩子上学,帮孩子扛行李,而孩子却两手空空跟着走;有的学生想逃避军训,让父母帮忙向学校请假;有的学生军训不到半天就晕倒;有的将脏衣服打包带回家让父母清洗.学生缺少吃苦精神,像温室里的花朵般娇艳而孱弱.家长的过分宠爱反倒害了孩子.其实,家长的爱心应有度,有时要"狠心"一点,放手让孩子去实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吃苦教育,通过节俭活动、榜样教育、成人仪式、军训、与贫困生"手拉手"活动、邀请校友返校座谈等,让学生明白吃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其吃苦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及勇气,懂得做人、懂得人生、懂得苦尽甘来的道理,珍惜生活、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相似文献   

7.
很多患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孩子需要配戴眼镜,而多数家长不愿意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这样做正确吗?哪些原因使他们这样做?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眼科医生常常遇到患了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孩子需要配戴眼镜,而家长们特别不愿意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家长不愿意让该戴眼镜的孩子戴眼镜,表面上似乎是关心和爱护孩子,实际上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对孩子是有害的,可以说是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我们通过对数百位家长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首要原因是对眼镜有错误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孩子生来诚实,好奇心强,然而这些优良品质往往会被坏人利用。因此,如何从小教育孩子懂得规避危险,学会自我保护,就成为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以下提议:1.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父母在每件小事上都要十分注意,不让孩子做的事自己一定不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护患沟通的障碍 护士的因素:①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欠缺:一些护士服务观念落后,习惯于将自己放在支配的地位,认为是自己在为病人实施帮助,没有同情心,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不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粗俗,这些都给家长以不信任和不安全感。②专业知识缺乏: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准确解答家长在治疗、护理、各种检查结果等方面的疑问,就难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同。③护理技术水平低:护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的发展,家长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可能会挑选技术水平高或高年资的护士为自己的孩子做治疗,这就更增加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和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感,使其技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易引起护患冲突,从而阻碍了护患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好朋友马丽莉老师是普教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像个知心大姐的马姐经常给心理困惑的孩子们传道解惑,为家长们排忧解难。我就有不少朋友通过我找到她给孩子做心理疏导,每次个别辅导之后马姐都会专门拿出时间给孩子的家长做培训指导。这种直捣病灶的靶向疗法自然收效甚好,因为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可能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其实,事情绝非如此简单。当我们把问题的症结归结到家长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现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家长要做到以下8点:1.永远不把"蠢"和"笨"用在孩子身上.2.帮助孩子结识他所钟爱的领域内的"高手",如果父母不是的话.3.尽可能地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能发挥作用的.4.帮孩子完成一件他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感到他比自己想象的有本事.5.每个月都让孩子尝试一件新的事物,最好...  相似文献   

12.
张艺军 《看医生》2004,(9):40-41
生活就是这样.记得我小的时候调皮.母亲就用“不让你吃饭了!”一来吓唬我.而如今刚好反过来.孩子们常常用“我不吃饭了!”来威胁家长。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年轻的妈妈抱怨孩子不好好就餐.很讨厌吃东西.对此.家长很是头痛.每到吃饭时就要来一场“餐桌大战”.结果使家长和孩子都不愉快。要让孩子胃口大开.吃出营养和健康.关键在于要引导孩子正确就餐。  相似文献   

13.
杭州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网上晒家规的帖子引起众网友热议.家长给自己制订家规,以示对孩子的承诺.众网友新奇之余,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支持派:这样的形式挺好的.家长与孩子互动,有家长做榜样,孩子更有动力.反对派:这些规定我肯定做不到,要订的话也肯定不会给自己订得这么严格.  相似文献   

14.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得高一点,特别是那些身材较矮的家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不知疲倦地给孩子寻求各种“增高秘方”,其中最时髦的莫过于补钙。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钙补足了个子就会长高,甚至认为钙补得越多越好。于是,牛奶、奶制品、各种钙片、钙保健品常伴随在孩子的左右。殊不知,这种盲目的做法有时不仅不能达到增高的目的,还可能有损于孩子的健康。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强,身高比同龄男孩稍矮一些,这让他的妈妈很是着急。于是,妈妈开始让小强服用各种补钙品,连续多年,从未间断。别说,还真有效果,一段时间里小强的身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合格的工人,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同样,不合格的家长,也教育不出合格的孩子。为了培养好接班人,应该提倡做合格的家长,那么怎样做合格的家长呢?第一,要学会爱孩子。要把无条件的爱变成有条件的爱:“你学好,我才爱你,你不学好,我就不爱你。”第二,父母要具备一定的思想修养和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将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加以应用,这样,对于教育孩子就比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及优生优育的普及,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聪颖强壮,很舍得做健康投资。什么人参蜂乳、人参蜂皇浆、生物健口服液、鹿尾巴精、人参茶等等,只要孩子愿意喝,就保障供应。其实从医学的角度看,这是对孩子的摧残,因为小儿乱吃补品补药是有害无益的。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就是说有“虚”的人,才需要“补”。小儿各脏器的发育虽尚未成熟,功能也还未完善,但孩子的身体正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阶段,绝大多数的孩子根本不存在“虚”,因此也就无需施“补”。如果家长给孩子滥用一些补品补药,很容易造成以下几种不良后果:1.儿童假性…  相似文献   

17.
有些家长总爱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粗心,看书串行,抄黑板丢字;不爱学习,一看书就犯困、易疲劳;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坐不住总是动。其实这可能是眼睛惹的“祸”。孩子的双眼视觉功能不正常,不但会有上述表现,还会出现做精细动作时手眼协调差,近视发展过快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周崇 《大家健康》2008,(2):68-69
开学以来,每天都能收到同事或亲朋好友的特邀,参加孩子考上大学的宴请,单位里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关于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少家长事业心很强,工作干得也很出色,可一提起孩子就头痛,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甚至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当今,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任务,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正确引导使孩子走出误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吴伟 《大家健康》2010,(3):27-27
孩子青春期里出现一些逆反行为,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对家长的耐心、细心和观察力等多种心理素质的考验。我的经验是: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妨做一个傻家长。  相似文献   

20.
<正>常有家长心事重重地走进心理门诊,来咨询关于自家十几岁孩子的问题。他们说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却变得越来越不好管了。他们在家里越来越不爱说话,和小时候活泼顽皮的样子比,简直变成了两个人,而且行踪诡秘,经常放学后不愿回家或一回家就将自己关在房里,对家长的关心尤其是学习上的关心变得极为反感,经常莫名其妙地心烦,发脾气,或是顶撞父母,家庭气氛被孩子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