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缺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实施骨环移植种植术,评价骨环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讨论其应用价值.方法 9例患者通过自体骨移植术取骨,制备骨环植入缺牙区并同期植入Ankylos或Xive种植体共11枚,前牙5枚,前磨牙2枚,磨牙4枚,缺隙区可用自体碎骨或骨再生材料填补.龈下愈合,在这个阶段软组织要无张力缝合,并定期复诊.4-6个月后,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摄片评价骨环技术在改善缺牙区骨量不足时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结果 9例患者植入11枚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情况,取骨区术后愈合良好,X线片示受植区种植体骨结合状况佳.8例患者受植区预后良好,牙槽嵴高度和厚度均达到理想水平.1例患者二期手术前受植区嵴顶部分暴露(种植体未暴露).经治疗后效果不佳取出种植体.结论 骨环技术为缺牙区三维骨量不足时即刻种植提供可能,并有效保证了缺牙区牙槽嵴三维骨量的恢复.与经典的二阶段骨增量种植术相比,骨环技术减少了种植治疗步骤,减少了植骨愈合期骨量损失,临床效果佳.不过需要注意对适应症的选取.  相似文献   

2.
王汝江 《天津护理》2004,12(3):140-140
种植牙的植入方法,从手术时间上可以分为即刻种植、早期种植和延期种植,延期种植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种植技术。即刻种植是在拔牙之后,立即将种植体置放于新鲜拔牙窝内,具有不需要等待拔牙创的愈合、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患者缺牙时间的优点;其次,种植体的立即植入,可以防止因拔牙造成的齿糟骨吸收,保存骨量;再有,即刻种植有利于种植体植入理想的解剖位置,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临床牙种植体植入手术中及术后发现ZI例牙种植体折断病历,现总结简析如下。折断原因①种植体内部缺陷机械加工时有隐性损伤;②热处理工艺过程缺欠,致使种植体脆性过大;③种植体外部缺陷,颈部直径过细;④人工牙冠受力过大;⑤人工牙冠受力不均匀;③形成骨孔深度不足。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在手术中牙种植体颈折断者,可用技工钳夹紧末端,按逆时针族出重换牙种植体.②如果折断后的牙种植体外露smm,植入的部分又有足够的长度,可以利用螺旋部做人工冠固位;③在手术后牙种植体折断者,需取出种植体,待牙槽骨愈合后再次种植I…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牙种植体红色美学指数PE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缺牙区牙槽骨高度、种植成功率及咀嚼功能。结果:48例患者共植入48颗种植体,其中脱落1颗、松动1颗,种植成功率为95.83%(46/48);治疗后,患者种植体PES评分、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咬合力以及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应用骨挤压器进行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牙槽骨剩余高度,改善咀嚼功能,且种植体美学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牙种植修复需要经历漫长的拔牙创愈合期和种植体骨愈合期。如何缩短临床愈合期、加快种植体骨性结合界面的形成和改建是目前口腔种植学界的研究热点。在确保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前提下,给即刻植入种植体施加生理范围的负荷将不会干扰种植体骨性结合,50~100μm范围的微动不会妨碍种植体骨界面的形成,且即刻加载有促进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成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单个或多个牙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植入Bicon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共植入153颗Bicon短种植体,3~6个月后进行义齿修复,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l~3a,153颗种植体均获良好骨结合、并完成义齿修复;义齿修复后,除1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致其松动而拔除外,其余修复效果满意;种植修复成功率达99.3%。结论 Bicon短种植体应用于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缺牙区种植修复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颌中切牙种植体植入方向在与牙冠长轴不同夹角情况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变化值和最大安全角度的临界值,以此来指导种植前设计。方法: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倾斜角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峰值影响。结合临床病例,使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算出患者理想牙冠长轴的位置,以此轴线与种植体长轴的夹角作为倾斜角度分析在不同角度下种植体的骨界面应力变化和中切牙种植病例的周围骨吸收情况。倾斜角0°-20°范围内边缘骨吸收值和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适合使用角度基台修复;倾斜角大于20°或25°以上时,应力值有明显升高趋势,种植体唇侧颈部应力集中区骨吸收明显。结论:建议做牙槽骨改建手术,改变种植体植入角度。  相似文献   

8.
吴成红 《护理研究》2007,21(5):1282-1282
牙种植术是将人工牙(通常指人工牙根假体)植入牙槽骨内的手术,适用于缺牙和无牙颌病人。目前牙种植体分为4类: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及黏膜下种植体。临床上常用的是骨内种植体我院近几年成功地种植了10例病人,通过积极地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手术导板辅助的不翻瓣种植导航能准确地将种植体植入到术前设计位置,在计算机制造的牙颌模型上手工制作的导板同样能够用在牙槽骨萎缩患者的种植修复中。目的:观察利用自制导板对骨宽度萎缩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实施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临床效果,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8例可用骨宽度不充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并需要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计10颗患牙,平均前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为(13.45±1.67)mm。通过颅颌面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以及快速成型模型模拟手术分析,膜片热压成形方法制作手术导板,精确测量种植区域可用牙槽骨长度、宽度、高度及角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导板固位力合适,取戴方便。与模型模拟手术比较,10颗缺失牙术后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无上颌窦底黏膜穿通、骨壁侧穿、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植入手术平均用时为(17.0±5.8)min。除1例患者因上颌窦黏膜下存有断根植入10mm长种植体外,其余患者种植体植入长度均〉13mm。患者术后仅有轻度肿痛。植入后3~6个月行烤瓷冠修复。提示在种植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应用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可将种植体准确植入到可用骨宽度不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术前预设计位置,表明其在牙槽骨萎缩、可用骨宽度不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人工种植牙是在口腔缺牙区骨组织中植入种植体修复缺失牙的新技术。当下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逐渐吸收,高度降低,使可用骨高度小于种植体植入的最低要求,而下牙槽神经移位术使此类种植手术成为可能。2004年8月-2006年5月,我院开展此类手术4例,共16颗种植牙,经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酸蚀面螺纹状牙种植体的骨整合情况,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插入术式将12枚酸蚀面螺纹状牙种植体埋藏植入6例缺牙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第二期手术,给予相应的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临床观察1年及定期拍摄X线片,结果:经过1年的临床观察,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效果良好,除1枚种植体松动外,修复体均回位良好,种植体:稳固,X线片见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音全立吸收平均值为0.45mm。结论:酸蚀面螺纹状牙种植体骨整合良好,其义齿近期修复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对2004-03/2007-06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种植中心收治的25例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患者一期植入32颗Endopore种植体的效粜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患者共植入32颗Endopore 5 mm×7 mm种植体,术中未使用任何骨移植材料,3~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在随访1~4年内,32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完成义齿修复,义齿修复后无松动、脱落,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无炎症,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果提爪山于Endopore短种植体具有独特的多孔状微钛粒根面以及较短的设计,可以应用于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缺牙区种植修复,扩展牙种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背景:种植义齿已逐渐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规修复方式,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种植系统众多,在临床应用效果上各有特点。目的:观察经双重酸蚀或Nano Tite表面处理的3i种植系统对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修复效果。方法:95例患者植入双重酸蚀的OSSEOTITE种植体150枚(植入后1~3个月行永久修复),植入Nano Tite种植体7枚(植入后1个月行永久修复)。随访观察24个月,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57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根周未见X射线透射区;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体均未见松动、脱落,留存率100%,成功率100%,无种植体宿主不良反应。提示经双重酸蚀或Nano Tite表面处理的种植体有利于引导成骨细胞趋化,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补锌对种植体固位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现已证实锌能够加速骨折或拔牙创的愈合,而种植体的骨愈合与骨折愈合、拔牙创愈合的成骨方式相似,为此探讨微量元素锌对种植体固位强度的作用。方法:应用家兔钛种植体动物模型,测定补锌对种植体固位强度的影响。在家兔双侧胫骨近心端各植入1枚钛种植体后,动物随机分为补锌组和对照组。补锌组动物肌注10g/L硫酸锌,4mg/kg,1次/d。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处死动物,测定种植体固位强度。结果:补锌能够使种植区骨锌的含量在术后1~4周显提高,从而促进种植损伤区骨的形成和钙化,提高种植体的固位强度。结论:种植体术后早期适量的补锌能够提高种植体的固位强度,提高骨整合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Bicon系统治疗缺失牙操作中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新型骨水平牙种植体(Bieon)的出现,使得许多缺牙患者避免了复杂的植骨手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手术过程与常规牙种植系统有着较大差异,临床护理也有明显的不同。本文旨在对其植入手术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以规范手术操作。方法采用Bicon种植系统,对76例患者进行了121颗种植体的植人手术。总结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分析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的要点和重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结果76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种植体脱落及并发感染。结论通过对手术的临床护理进行调整与改进,新型骨水平种植体完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君  徐静 《全科护理》2013,(24):2220-2221
[目的]探讨前牙区牙槽骨量不足牙种植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32例前牙区缺失病人资料,总结种植手术全程配合和精心护理方法。[结果]共植入种植体145颗,通过9个月~45个月临床观察,无骨质吸收,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临床种植体取得成功,病人满意度好。[结论]围术期的精细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口腔牙种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9084 颗种植体的临床观察分析,评价CDIC 系统种植体植入效果.方法 收集1987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4215 例,随访观察3 ~18 年,观察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种植部位及方法,牙龈和牙周状况,X 线平片表现.结果 4108 例患者中男2319 例,女1789 例,年龄22 ~70 岁,平均42.5 岁.上下后牙区植入5021 颗种植体,上前牙区植入3374 颗种植体,下前牙区植入689 颗种植体.上颌窦内提升(经牙槽嵴顶冲顶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796 例,组织引导再生植骨同期种植1863 例,早期失败15 颗,均为修复后咀嚼食物不慎致种植体松动,5 年无松动脱落,8 年脱落74 颗,10 年脱落72 颗.结论 CDIC 系统临床应用操作简便,植入效果良好,10 年存留率96.6%.  相似文献   

18.
<正>口腔种植技术是在牙槽突内植入一人工装置并与颌骨结合,用以支撑和固位修复体,完成对缺牙的修复[1],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如何确保口腔种植体修复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学者们主要从种植体植入后的动度、骨吸收量、骨密度的变化等方面对种植体成功与否进行评定[2]。1986年Albrektsson等学者确立种植体成功标准为:单个种植体无松动;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无明显的阴影透射区;种植体  相似文献   

19.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手术导板辅助的不翻瓣种植导航能准确地将种植体植入到术前设计位置,在计算机制造的牙颌模型上手工制作的导板同样能够用在牙槽骨萎缩患者的种植修复中。目的:观察利用自制导板对骨宽度萎缩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实施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临床效果,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8例可用骨宽度不充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并需要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计10颗患牙,平均前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为(13.45±1.67)mm。通过颅颌面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以及快速成型模型模拟手术分析,膜片热压成形方法制作手术导板,精确测量种植区域可用牙槽骨长度、宽度、高度及角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导板固位力合适,取戴方便。与模型模拟手术比较,10颗缺失牙术后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无上颌窦底黏膜穿通、骨壁侧穿、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植入手术平均用时为(17.0±5.8)min。除1例患者因上颌窦黏膜下存有断根植入10mm长种植体外,其余患者种植体植入长度均>13mm。患者术后仅有轻度肿痛。植入后3~6个月行烤瓷冠修复。提示在种植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应用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可将种植体准确植入到可用骨宽度不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术前预设计位置,表明其在牙槽骨萎缩、可用骨宽度不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人工种植牙是在口腔缺牙区骨组织中植入种植体修复缺失牙的新技术.当下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逐渐吸收,高度降低,使可用骨高度小于种植体植入的最低要求,而下牙槽神经移位术使此类种植手术成为可能.2004年8月-2006年5月,我院开展此类手术4例,共16颗种植牙,经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