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截骨术矫正外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外翻患者共72只足实行小切口截骨术矫正治疗,手术后、术后1年X线检查并结合临床分析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临床实际和X线检查结果并参考有关文献评定标准分析,小切口截骨术矫正外翻术后跟踪观察1年疗效:优60足(83.3%),良10足(13.9%),差2足(2.8%)。结论小切口截骨术矫正外翻,临床效果可信、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特点.方法 对500例832只足(足母)外翻的患者进行改良微创手术矫正.结果 经4个月~3年随访,优良率100%,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 改良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足母)外翻,方法简便,创伤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蹄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3年以来采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300例共542只足,不做内固定.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并结合影像学诊断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AOFAS总平均分为89.4±10.2分.影像学评估,术后(足母)外翻角(HVA)为12.8°±5.8°(4°~22°),较术前34.6°±9.6°(18°~68°)改善22°±8.4°;第一二跖骨间角(IMA)为7.6°±1.8(6°~11°),较术前14.3°±3.2°(11°~21°)改善6.7°±2.4°,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542只患足,498只对术后疗效满意,满意率91.5%.结论: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临床效果可靠,不需内固定,手术切口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足躅外翻的新疗法.[方法]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行骨赘切取、跖骨颈斜形截骨、关节囊张力带矫正畸形、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石膏托制动方法,术后6周去除外固定,可下床适当活动.随访26例,时间13~30个月,平均21个月. [结果]优26例(50足),占89.7%;良2例(4足),占6.94%;差1例(1足),占3 4%.优良率达96.6%.[结论]微创截骨张力带矫形治疗足(足母)外翻,手术简捷,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少,畸形复发率低,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矫正中青年女性(足母)外翻畸形。方法经过解剖学研究,提出跨外翻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一种“绞盘式”挤压机制。为消除这一机制,将(足母)收肌与跨趾的联系彻底切断,并与经第1跖骨头横孔穿行的跨囊筋膜瓣中1/3吻合,以起到坚强固定,直接牵拉第Ⅰ跖骨头的作用。结果 20只足接受了本术式,18只做了0.5~4年随诊,优良率100%。结论 (足母)收肌与(足母)囊筋膜瓣吻合,能有效地紧缩前足,达到兼顾美观及解除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足母)外翻是前足常见病变之一,严重者影响美观和生活质量,女性患病率较高。(足母)外翻的治疗极具挑战性,手术方式多样。传统开放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小切口手术逐渐得到推广。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小切口手术的优势包括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软组织损伤小,特别是近年小切口手术在截骨方式上有新的改进。该文就外翻小切口手术治疗的发展史、截骨方式、并发症和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治疗中度(足母)外翻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小切口剥离收肌止点,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滑囊及骨赘,治疗中度(足母)外翻患者16例(22足).结果 随访0.5~2.0年,疗效评定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母)外翻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 本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头囊内楔形截骨术矫正跨外翻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对蹲外翻足畸形行局部小切口,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在跖趾关节囊内完成跖骨头楔形截骨、跖骨头横向外侧移位和内侧关节囊收紧,矫正跨外翻畸形。结果每足手术时间25~30min,术中出血量5~10ml。249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跨外翻畸形完全矫正,优215足(86.3%),良29足(11.7%),差5足(2.0%),优良率98.0%,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跨外翻畸形可行,创伤小,术后的外形和功能得到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9.
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6年2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行微创截骨治疗的(足母)外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9例(150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男6例(10足),女73例(140足);年龄13~75岁,平均47岁.术后随访5.3~13.2年,平均7.5年.观察手术前、后(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s,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s,IMA),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bone position,TSP),(足母)趾-跖趾-趾间关节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和第二、三跖骨头下胼胝体(肼胝痛)等指标.根据温建民等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001年)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评价优56足,占37.3%;良88足,占58.7%;差6足,占4.0%;优良率为96.0%(144/150).术后AOFAS评分为60~100分,平均(84.20±4.32)分.HVA较术前矫正20.97°;IMA较术前矫正4.95°;TSP较术前矫正1.22;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减少0.67°.术前合并有跖骨头下疼痛97足,占64.7%.术后疼痛消失35足(23.3%),疼痛改善54足(36.0%),疼痛无改善(或加重)8足(5.3%).结论 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肯定,是治疗(足母)外翻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Mitchell手术进行改良,临床应用29例40足,随访结果表明改良Mitchell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针对(足母)外翻病理基础进行了较全面矫正;②骨愈合快,恢复期短;③矫形后患足外形自然,保留了第Ⅰ跖趾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长伸肌腱移位矫治外翻畸形25例38足。其中男2例3足,女23例35足;年龄22~60岁,平均46.3岁。术前外翻角21~45°,平均31.30°;跖间角7~21°,平均12.52°。手术将第1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收肌横头切断,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术后外翻角7.30±2.62°,跖间角6.50±2.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优25足,良7足,差6足,优良率84.2%。获随访6~24个月。2足于术后2个月出现内翻,2足术后3个月出现第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通过口止母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平衡恢复了第1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手术操作简便,畸形矫正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重睑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重睑术的优缺点缺点及其适应证。方法:对40例80侧单睑施行小切口重睑术,长度近重睑线全长的1/2,并随访0.5-1年。结果:40例全部在半月内消肿,重睑的外形自然逼真,病人满意,形成重睑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术式创伤小,形成的重睑外形自然而持久,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Keller手术治疗外翻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的生理活动解剖结构变化。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1月,采用Keller手术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面骨形态方法治疗外翻11例22足。男3例,女8例;年龄51~73岁。跖趾关节面分型采用Piggot法:型偏斜型17足,型半脱位型5足。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49°,平均37°;第1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角9.0~13.5°,平均11.5°。结果术后11例22足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参照朱丽华等评定标准:优18足,良3足,差1足。X线片示,14足形成第1跖趾杵臼样假关节,8足假关节面部分咬合。术后HVA7~16°,平均11°;IMA9.0~13.5°,平均11.5°。术后跖趾关节面Piggot法分型:型适合型12足,型偏斜型10足。结论Keller手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对外翻术后HAV的纠正及症状改善,及关节稳定性有良好改善,减少了术后肌力不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切口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石症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4年4月以小切口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1367例胆石症的临床资料。胆道镜处理有3种途径:经胆囊管途径(297例),经胆总管切开途径(327例)和经术后T管窦道途径(305例)。结果1367例中在小切口(3~5cm)下完成手术者1320例,47例(3.4%)因出血、粘连、解剖变异或胆道损伤等各种原因将切口延长至5cm以上始完成手术。743例为单纯胆囊切除。624例联合胆道镜处理,其中150例未发现胆总管结石,474例发现胆总管结石,467例经术中术后胆道镜取尽,7例胆总管结石紧嵌于胆总管末端,术后以EST(4例)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取尽(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结论小切口联合胆道镜手术是一种相对微创的直视下治疗胆石症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皮片的成活率,我们于1999年2月至2000年3月对24例门诊白癜风患者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中采用搔刮术处理受皮区,取得了皮片成活率高,治疗效果好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近期保肢治疗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肉瘤合并明显移位病理性骨折保肢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方法 2002年10月~2003年1月,2例骨肉瘤合并明显病理性骨折患者,行动脉化疗泵埋置、肿瘤活检术后即开始化疗, 5次化疗后行人工关节假体置换保肢手术,术后继续化疗. 结果术后无感染,假体无松动,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分别获随访24个月和21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结论原发性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在有效、敏感的化疗及综合治疗下,保肢治疗并非其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评价直径小于5 cm的肝细胞性肝癌(简称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6年6月间87例临床诊断为小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射频组和手术组。随访时间6-71个月,采用Kap 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试验被用来估计生存曲线的不同。结果本研究结束后,共有67例患者存活,20例患者死亡。射频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6.7%、69.7%,手术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82.9%、75.4%,两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32)。全组共有43例肿瘤复发,射频组25例,手术组18例。两组间的复发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47,P=0.01)。射频组与手术组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3%、40.3%、35.3%与71.1%、45.7%、、30.9%,两组的无瘤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06,P=0.80)。结论对于小肝癌而言,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有相近的疗效。射频治疗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