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黔江对新农合医药费用综合控制的措施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在基金筹集与使用、运行管理与监督、服务提供与监管等若干环节中,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收费的监管,降低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有效遏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难点,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维护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该文从筹资、资金配置、支付和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中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努力做好筹资的各项工作、探索有效的统筹模式、制定合理的支付制度、加强管理及经办机构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研究与费用测算分析,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在多机构间支付的使用效能。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多机构间"无甄别重复支付"的概念,界定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多机构间重复无效支付的具体形式,初步指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多机构间重复支付的现状及不良影响。消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多机构间的重复支付,可有利于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资金的使用效能、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新农合将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搜寻近年来所有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记忆,历历在目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简称新农合)为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管理和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率明显改善,医药负担有所减轻,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逐渐增强,农村卫生得到了显著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钧  宋伟  黄震 《中国卫生资源》2011,14(6):433-4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改善农民的健康水平、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防止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有助于促进赣州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程。通过对赣州市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实现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结合绍兴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筹资、受益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供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在提供这些市场无法完全充分有效提供的产品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下军队医院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讨了作为军队医院作好新农合工作的举措:建立扎实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内涵建设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泸州市纳溪区自2006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运行一年来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文章着重从立法、筹资、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政府责任、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等方面剖析加快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会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郑州市卫生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6县(市)全面启动惠及306万农民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450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一合作医疗的启动.占6县(市)农业人口的88,9%。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制度建立的目的是解决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自2003年在我省实行试点工作以来,目前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达到88个,占全省县(市、区)数的62.86%,占农业县(市、区)数的65.19%;覆盖农业人口4596.8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73.81%。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模式多样,其中一种模式就是管办分离,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由其具体经办。笔者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用商业运作,存在诸多隐患。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惠农政策,目的在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一旦采用商业运作,由于其机构的营利性质,容易产生挤占、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现象,削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农”效果。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以前在农村开展的养老保险,最后不了了之,挫伤了农民对商业保险的信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其次,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的真正目就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平台,拓展保险业务。因此,每次培训基本以保险业务为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知识所讲甚少,并且强行要求专管员参加保险任职资格考试。同时,商业保险公司把专管员纳入其中进行管理,将政府给予的部分工资与专管员完成保险业务挂钩,专管员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保险业务,大大影响了专管员的积极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造成了不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农民期盼已久的惠农政策,万万不可因商业运作而丧失民心!Health Economics Research,2008.6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的目标是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也是避免一部分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有效选择,如何使用和配置资金是能否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标的关键.本文以安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通过大病补偿资金使用和农民家庭实际收支状况相结合的研究,指出在资金补偿效果方面仍然有待于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极大的危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由于基金额度偏小,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十分有限。而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得农民不能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真正受益。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表面上补偿,实际上涨价”。因此,克服现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尤其是付费方式的弊端,切实控制医药费用,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当前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探索、妥善解决的重大课题,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根据单一措施难以遏制的实际,建立了以单病种限额付费为核心的医药费用综合控制体系,采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看病贵、看病难"的卫生经济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卫生经济角度论述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涵义、表现;剖析了其经济实质,分析了“看病难”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不足与城乡众多患者基本医疗需求之间矛盾的突出表现;“看病贵”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高于城乡众多患者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提出了治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阳县充分发挥中医药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突出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简便易行的中医药服务.大大缓解丁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为体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将中医药诊疗服务的补偿比例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现状,发现问题。方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仍然存在实际覆盖率较低、支付标准难以合理确定、缺乏内在激励措施等问题。结论:应加强培训、分布实施及进行综合性的支付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供方管理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驻地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顺应卫生体制改革,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参合患者次均费用和目录外用药比例,有重点推出医疗单病限价服务,与周边县级医院建立联合体医院模式,以技术帮带、免费培训基层医院进修人员、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和简化就医流程的方式,为参合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