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其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分别随损伤修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第6周组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而且各时间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②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病灶区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和肌腱细胞,除第6周组外,其它时间组肌腱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示肌腱细胞数量的峰值出现于第2周(P<0.001),而巨噬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探测显示BFGF阳性细胞数量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第2周组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结论】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的变化与损伤修复时间正相关,病灶区组织病理学变化、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高峰出现于第2周,提示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牵涉到损伤肌腱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肩袖撕裂重建术后早期腱-骨界面的修复效果。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取双侧肩袖,大结节止点处横断撕裂冈上肌腱全层,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高、低剂量组在腱-骨界面分别一次性注射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BFGF缓释体50、10μg,空白组除手术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术后1、2、3周处死动物,取冈上肌腱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镜下见高剂量组术后3周时Sharpey′s纤维显著增多,胶原纤维长入腱-骨界面。3组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和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 P<0.05)。高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1、3周腱-骨界面最大横断面面积均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2周腱-骨界面刚度均高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 P<0.05)。低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术后3周腱-骨界面最大横断面面积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术后2周腱-骨界面刚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高剂量BFGF可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促进肩袖损伤的愈合,在肩袖损伤修复早期效果较佳,而低剂量BFGF可以起到肌腱修复的作用,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细胞数量及nephrin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64只分为两组,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24只?模型组大鼠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注射后1周、4周、8周、12周检测血、尿的生化指标,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足细胞数量及nephrin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根据肾脏病理变化模型可分为两期:急性期(1 ~ 4周)和慢性期(5 ~ 12周)。光镜检查4周末可见肾小球足细胞肿胀,8周末出现球囊粘连,12周末部分肾小球节段性轻、中度硬化。②1周末足细胞nephrin表达减弱(P < 0.05),8周末足细胞数量减少(约是对照组的84 %,P < 0.05)。③nephrin、足细胞数量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负相关关系;足细胞数量与nephrin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①经改良间隔2周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0.004 mg/g,可成功建立急性和慢性阿霉素肾病模型,急性模型病理学改变类似人的微小病变性肾病,慢性模型病理学改变类似人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②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减少和分布方式改变可能是大量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因素。③FSGS发生时足细胞数量减少了约16%。  相似文献   

4.
脾细胞输注致敏对异基因骨髓细胞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脾细胞输注致敏对异基因供者骨髓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65377;【方法】 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输注的BALB/c小鼠作为致敏模型,未致敏(正常)BALB/c小鼠作为对照,异基因供者骨髓细胞来源于C57BL/6小鼠&#65377;通过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反应(CDC)&#65380;细胞毒性免疫细胞杀伤作用&#65380;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65380;粒-单核细胞集落培养(CFU-GM)等实验研究致敏血清及致敏免疫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细胞的影响&#65377;【结果】 与补体孵育30 min或1 hr后,致敏血清组死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细胞毒性免疫细胞杀伤作用及ADCC实验中致敏组的细胞毒性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致敏血清与骨髓细胞孵育组的CFU-GM数量比单纯骨髓细胞组有所减少,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结论】 致敏受者通过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途径损伤异基因骨髓细胞&#6537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羊膜细胞I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用于修复胎膜破口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羊膜间质细胞接种在I型胶原蛋白三维基质中,人羊膜上皮细胞接种在基质的表面,构建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以模拟人体羊膜组织结构.DAPI标记三维基质中的细胞核以计数羊膜细胞在三维培养第2,8天的细胞数量.动态测定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复合物体积.培养含有不同数量羊膜间质细胞的羊膜细胞/I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15 d后检测抗张强度.结果 第2天和第8天的细胞数目分别是(121±5)/cm2和(124±4)/cm2(P>0.05).第5天时,I型胶蛋白的面积为原体积的45%,第10天时约为15%,第15天时约为原14%,羊膜间质细胞的存在对于Ⅰ型胶原蛋白基质具有重新塑形的作用(P<0.01),羊膜间质细胞可以导致I型胶原蛋白的收缩,抑肽酶和GM6001也不能抑制这种收缩.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复合物抗张强度随人羊膜间质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增强(P<0.01).结论 羊膜细胞/Ⅰ型胶原蛋白支架复合物有望成为修复胎膜破口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萨喆燕  万隆  黄倩茹  许金森 《西部医学》2018,49(1):21-22;25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不可逆电穿孔法消融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兔肌腱缺损的可行性及消融术后组织转归情况。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112只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移植组(A组)28只,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B组)28只,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法(IRE)灭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C组)28只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28只。各组制备动物后肢第3趾深屈肌腱缺损模型,并采用处理后的肌腱修复缺损;分别于术后1、4、8、12周取材行微血管定量、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 术后各组移植肌腱直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提示B组修复再生速度较慢,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爬行替代及微血管再生能力均低于A、C组。微血管灌注观察提示:微血管有效灌注面积在术后1周时A、B、C组显著低于D组(P < 005),术后4、8、12周时B组显著低于A、C、D组(P< 005),且8周时A、C组显著高于D组(P < 005)。生物力学测试提示:B、D组比较移植肌腱最大载荷及硬度仅在术后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各组移植肌腱破损形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IRE灭活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兔肌腱缺损切实可行,术后移植肌腱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性能恢复与自体肌腱移植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腱修复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肌腱内及肌腱周围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IGF-Ⅰ在肌腱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兔跟腱修复过程中跟腱内及跟腱周围组织中IGF-Ⅰ蛋白及IGF-Ⅰ mRNA变化情况.结果:跟腱损伤后第4 d跟腱周围即出现IGF-Ⅰ蛋白和mRNA的强烈表达,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在跟腱内第4 d出现IGF-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第28 d达到峰值.IGF-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4,P<0.05).结论: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腱内及肌腱周围组织中均存在内源性IGF-Ⅰ表达,肌腱周围组织中IGF-Ⅰ表达出现早且强度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挫伤早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房水屏障(BAB)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眼压的关系? 【方法】 收集受伤时间在7 d内的闭合性眼挫伤患者61例61眼,分为高眼压组(39例39眼)和正常眼压组(22例22眼)?所有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治疗,眼压升高者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行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检测,对比高眼压组和正常眼压组不同时间点房水闪辉值与细胞数,分析房水闪辉值?细胞数与眼压的相关关系? 【结果】 挫伤患者眼压与房水闪辉值和房水细胞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529和0.590(P < 0.001)? 高眼压组初诊时房水闪辉(pc/ms)?每0.5 mm3房水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眼压组(78 ± 60 vs 20 ± 16,205 ± 88 vs 50 ± 16,P < 0.001)?高眼压组初诊时眼压为(39 ± 10)mmHg,治疗后末次眼压为(19 ± 11)mmH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01);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者31例(79.5%),仍高于21 mmHg者8例(20.5%)?两组患者LFCM值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正常眼压组治疗后约30 d房水闪辉值(5 ± 2)pc/ms和0.5 mm3细胞数(1 ± 1)恢复至正常范围;而高眼压组治疗后120 d房水闪辉值(9 ± 1)pc/ms和0.5 mm3细胞数(5 ± 3)仍高于正常人(P < 0.001)?【结论】 眼挫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损害较正常眼压者严重,且与损伤早期眼压升高密切相关?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的有效率为79.5%?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可以促进BAB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何为虎  汪涛 《四川医学》2001,22(11):1018-1019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吸入性损伤后气道粘膜及肺泡上皮的修复作用。方法:依据纤支镜结果将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分别随机分为BFGF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相应时段进行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摄像记录纤支镜所见及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质含量、胶体渗透压(COP)与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在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中,其气道修复时间BFGF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提前4.5天与3.3天;发生出血、气管支气管狭窄等并发症的机率平均降低64.65及31.9%。BFGF治疗组的BALF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COP以及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BFGF治疗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能促进气道粘膜及肺泡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Deng D  Liu W  Xu F  Wu XL  Wei X  Zhong B  Cui L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914-918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的可行性.方法 酶消化法获得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至第2代,接种于PGA材料(将材料固定于U形弹簧)并给予持续张力作为实验组(n=15);接种成纤维细胞但不给予任何张力作为对照组1(n=15),即无张力组;给予张力但未接种细胞的单纯PGA为对照组2(n=3),即无细胞组;给予张力并接种肌腱细胞的作为对照组3(n=5,仅限第9周时间点),即肌腱细胞组.体外培养后分别于第2、5、9、14和1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生物力学和电镜检测.结果 第2周时,实验组与无张力组大体观察未见明显差异,组织学上主要是未降解的PGA纤维,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在材料上黏附伸展良好.第5周时,除无细胞组外均有新生肌腱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检查提示胶原纤维形成.第9周时,无细胞组PGA发生断裂;实验组形成的肌腱组织直径为(1.18±0.25)mm,明显细于无张力组[(2.43±0.49)mm,P=0.017];实验组和肌腱细胞组除后者细胞数量略少外,在大体和组织学上较为相似.实验组形成的胶原包括Ⅰ型和Ⅲ型,细胞和胶原纤维沿受力方向排列,类似正常肌腱;无张力组则杂乱排列,且残留PGA较多.实验组的抗张强度为(2.75±0.59)MPa,接近肌腱细胞组[(3.08±0.30)MPa,P=0.439],明显强于无张力组[(0.82±0.21)MPa,P=0.006].第14周时,无细胞组的PGA基本降解;实验组胶原纤维直径增粗,死亡细胞增多,出现中空现象,但抗张强度比同组第9周时增加.第18周时,实验组中空现象更为明显,抗张强度下降,余与同组第14周时相似.结论 应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可以构建出与肌腱细胞所构建的相类似的人肌腱样组织,施加一定张力可能更有利于组织形成,但体外培养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人胎盘Ⅰ型胶原蛋白海绵对兔膝关节股骨髁间窝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2周龄新西兰兔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选择生长状态相对较好的第2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并与人胎盘Ⅰ型胶原蛋白海绵复合.取雄性8月龄新西兰兔54只,制作股骨髁间窝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种子细胞组及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组.后两组分别植入相应成分.于术后12周、24周、36周分别取其膝关节,观察修复效果. 结果 术后12周种子细胞组缺损区可见少量白色半透明组织覆盖,组织结构粗糙,可见多数针尖样结构;复合支架材料组表面相对光滑,亦可见半透明白色组织形成.24周,种子细胞组缺损区可见较多白色组织形成,透明度较前降低,呈半软骨半纤维样组织;复合支架材料组修复明显较种子细胞组快,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状覆盖于缺损区,与周围组织有较好吻合,但仍未完全修复软骨缺损.36周,种子细胞组可见更多白色组织覆盖,透明度较前更低;复合支架材料组则修复完好,高度基本与周围组织平齐,呈半透明样软骨组织.空白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样修复. 结论 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只能实现纤维样修复;软骨细胞可部分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但随着修复时间的推移,逐渐去分化而出现纤维样改变;而软骨细胞复合Ⅰ型胶原蛋白海绵则可以较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关节软骨可基本实现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suPAR?PCT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82例脓毒症患者?29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入组当天血浆suPAR?血清PCT水平,记录APACHEⅡ和SOFA评分?观察脓毒症存活组(n = 51)和死亡组(n = 31)入ICU第1?3?5?7天?出科或死亡当天血浆suPAR?血清PCT变化趋势,分析suPAR?PCT?APACHEⅡ和SOFA评分在预测死亡中的价值及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入组第1天血浆suPAR水平(13.89 ± 0.65ng/mL)高于 SIRS组(8.22 ± 0.61 ng/mL)和健康对照组(4.65 ± 0.30 ng/mL)(P<0.001)?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19.18 ± 4.83 ng/mL)高于SIRS组(1.10 ± 0.77 ng/mL)(P < 0.001)?存活组随时间延长血浆suPAR?血清PCT水平呈下降趋势(P < 0.05),而死亡组血浆suPAR和血清PCT值随时间延长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各时间点血浆suPA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 0.05),在第1?3?5天,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血清PCT无明显差异(P均 > 0.05),在第7天和出科/死亡当天,死亡组较存活组血清PCT升高(P均 < 0.05)?脓毒症患者第1天血浆suPAR的工作曲线(ROC)下面积为0.765,以血浆suPAR值12.01 ng/mL作为区分存活与死亡截点的灵敏度是87.1%,特异度为72.5%?suPAR联合APACHEⅡ评分区分脓毒症死亡和存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57,高于单个指标suPAR(AUC 0.765)和APACHEⅡ评分(AUC0.83)?血浆suPAR分别与血清PCT(r = 0.326,P < 0.001)?APACHE II评分(r = 0.492,P < 0.001)?SOFA评分(r = 0.386,P < 0.001)呈正相关? 【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suPAR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判断,而血清PCT在早期不能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和严重程度的判断,suPAR联合APACHE II评分可提高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六味骨痹汤对骨关节炎(OA)模型兔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滑膜、关节软骨形态及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OA滑膜组织的修复作用及与关节软骨修复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六味骨痹汤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每组8只。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注射法建立兔OA模型。成功造模后,前2组每日给予10 mL生理盐水灌胃,后2组每日分别对应给予六味骨痹汤(剂量为3.8 g·kg-1·d-1)及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剂量为77.0 mg·kg-1·d-1)灌胃。给药6周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各组实验兔关节液中TNF-α、IL-1β、MMP-13含量,按照Krenn标准及改良Mankin’s法分别对滑膜炎症程度及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软骨标本中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分析关节滑膜炎症程度与软骨修复的相关性。【结果】六味骨痹汤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关节液中TNF-α、IL-1β、MMP-13含量,滑膜炎症Krenn评分,关节软骨Mankin’s评分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Ⅱ型胶原蛋白表达评分显著升高(P0.05);2给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滑膜炎症的缓解与软骨的修复程度成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六味骨痹汤对兔OA模型滑膜炎症有缓解作用,并且这种改变与Ⅱ型胶原蛋白高表达及OA软骨的修复程度相关。本研究明确了补肝肾、强筋骨类方药治疗OA滑膜炎的疗效及与软骨修复的相关性,也为中药治疗滑膜炎及软骨损伤性疾病提供数据支持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甘草酸对实验性梗阻性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甘草酸对实验性梗阻性肾病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建立梗阻性肾病模型 ,分别于术后 12h ,3、14、2 8和 5 6d处死实验动物 ,切取肾皮质部位组织 ,光、电镜观察肾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有核细胞计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 ,并用EIG综合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显示肾间质呈进行性纤维化。术后 12h ,甘草酸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 ,肾间质有核细胞计数显著增多 (P <0 .0 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显著减少 (P <0 .0 1) ,但在甘草酸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半定量分析发现 ,肾间质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在生理盐水组于术后 12h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3d ,甘草酸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肾间质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但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 ,而甘草酸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结论 甘草酸对大鼠梗阻性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GPBB浓度是否可以成为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新西兰雄性兔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6只)。对照组新西兰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组新西兰兔每次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根据实验周数不同,实验组分为4组,分别为1周组(8只)、2周组(8只)、4周组(9只)和8周组(11只)。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以及E峰和A峰比率。血清GPBB浓度测量采用ELISA方法。心肌光镜Billingham评分和电镜检查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结果】 8周组新西兰兔LVEF、FS和E/A比率均下降(P < 0.05)。4周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GPBB浓度[(30 ± 8)ng/mL vs (21 ± 8)ng/mL,P < 0.05];8周组新西兰兔GPBB浓度为(38 ± 3)ng/mL,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P < 0.05)。光镜下4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比对照组、1周组和2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严重(P < 0.05);8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最严重(P < 0.05)。电镜下线粒体水肿或断裂可见于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与阿霉素累积剂量(r = 0.442, P < 0.001)和心肌损害程度(r = 0.467,P < 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GPBB浓度可能是兔阿霉素心脏毒性较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体外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评估hUC-MSCs联合PRP对大鼠跟腱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PRP活化后成为PRP-clot releasate (PRCR).取P3代hUC-MSCs于培养皿中培养24h后,分别加入含0%(对照组)、10%、20%、40% PRCR的DMEM/F12培养基,于第1、2、3、4天测定hUC-MSCs的增殖速度.P3代hUC-MSCs按相同分组培养,于第1、3、5天收集细胞并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hUC-MSCs中成肌腱分化标志性基因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SCX (scleraxis)、Ⅰ型胶原的表达.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Ⅰ型胶原酶溶液50μL注射于大鼠右侧跟腱制备跟腱损伤模型,3d后于损伤部位再次分别注射50μL生理盐水(对照)、hUC-MSCs悬液、PRP或PRP+ hUC-MSCs混悬液,术后2、4周安乐死大鼠,Western blot检测跟腱中TNC、SCX及Ⅰ型胶原的表达,跟腱切片HE染色行组织学评估.结果 PRCR在体外对hUC-MSCs增殖均有促进作用,20% PRCR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P <0.05);20% PRCR组较对照组在体外可以显著地促进hUC-MSCs成肌腱分化标志性基因的表达(P<0.05);术后2、4周,PRP+ hUC-MSCs组跟腱中成肌腱分化相关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更高,跟腱切片HE染色显示PRP+ hUC-MSCs组纤维排列更规整,炎细胞更少.结论 适宜浓度PRP在体外显著促进了hUC-MSCs的增殖、成肌腱分化;PRP联合hUC-MSCs能有效促进大鼠受损跟腱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玻璃化保存对兔肌腱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化保存法对兔肌腱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取24条新西兰纯种大白兔胫前肌肌腱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条肌腱:未处理(A)组,“两步法”深低温冷冻保存组(B)组,玻璃化保存(C)组。透射电镜观察肌腱组织细胞的形态,台盼蓝染色法检测胫前肌腱细胞存活率。【结果】A组与C组电镜观察结果类似,细胞的结构形态未见明显改变,B组肌腱组织微观结构损伤明显,经统计学处理,胫前肌腱细胞存活率:C组(89.4±3.7)%与A组(93.3±1.7)%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74.3±4.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两步法”深低温冷冻保存法相比,玻璃化保存法对细胞损伤小,保存效果较好,随着冷冻保护剂的改进,玻璃化保存法保存肌腱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证实免疫因素在脑缺血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将 6 0只局部脑缺血模型SD大鼠分为缺血 3d ,1周和 2周 3个缺血时间组 ,每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和环孢素A治疗两个部分 ,进行TTC和HE组化染色实验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t检验 )。【结果】脑缺血 1周 ,环孢素处理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 ,脑梗塞体积和死亡的神经元数量在环孢素A处理组分别为 3 2 %和 15 8/ 0 0 6 2 5mm2 ,而生理盐水组则为 5 9%和 2 2 1/ 0 0 6 2 5mm2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在脑缺血 3d和 2周组 ,上述变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的缺血性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结果提示免疫因素的介入 ,加重了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过度使用性肌腱病是部队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其特征尚不明确,动物实验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和特点。目的 从行为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因子水平的角度分析过度使用导致的大鼠肌腱损伤特征。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每组8只。损伤组利用跑台构建大鼠过度使用性跟腱病模型,跑步方案为10°倾斜角上坡、17 m/min、运动频率1 h/d,5 d/周,持续8周;正常组大鼠笼中饲养,自由活动。跑台训练8周后采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大鼠运动功能,高频超声活体观察跟腱周围炎症水肿浸润情况,病理染色观察肌腱组织学改变,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大鼠支撑相缩短(P<0.001),步长缩短(P=0.03),足印面积减小(P<0.001),摆动速度增加(P<0.001)。超声图像显示,损伤组跟腱周围存在炎症和水肿浸润的低回声。病理染色显示,损伤组肌腱细胞形态改变,局部可见胶原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肌腱细胞中V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拟为后续探讨V型胶原在损伤肌腱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行的试验方法。方法:分别设计干扰大鼠V型胶原[COL5(1)2(2)]两个亚基COL5 1和COL5 2表达的siRNA序列,转染大鼠肌腱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V型胶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转染特定的siRNA后,V型胶原两个亚基的基因表达被抑制约70%,蛋白表达也被明显抑制。结论:RNAi法可有效地抑制大鼠肌腱细胞中V型胶原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型胶原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