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苦参注射液预防表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对表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6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在以表柔比星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当天给予苦参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d/次,5d为1个疗程;对照组31例,化疗期间不给予苦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LVIDD、LVISD、EF、心肌酶谱等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是预防和减轻表柔比星引起的心脏毒性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表柔比星属于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其对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严重毒副反应使患者终止治疗,甚至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11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与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1%(28/116)。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0.4%(21/52),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9.2%(10/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7.9%(5/28)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28.6%(8/28)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53.6%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稳心颗粒配合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使更多病人延长表阿霉素的治疗,并且对已经形成的心脏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剂量表柔比星(EPI)CEF方案[环磷酰胺(CTX) EPI 5-氟尿嘧啶(5-Fu)方案]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毒副反应和耐受性。方法将98例Ⅰ~Ⅲa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EPI化疗组(CEF-100组)和常规剂量EPI化疗组(CEF-60组),CEF-100组和CEF- 60组分别给予:EPI 100和60 mg/m2,行CEF方案术后辅助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化疗期间给予相应的骨髓支持、保肝和止吐治疗。结果化疗各周期中,CEF-100组与CEF-60组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EF-100组由于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发生率高于CEF-60组(P<0.05)。CEF-100组比CEF-60组消化道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口腔炎)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程度重(均P<0.05),但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髓外毒副反应及心脏毒性,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对大剂量EPI CEF方案治疗耐受性良好,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DEX)对表柔比星(EPI)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EPI作用于MCF-7、MDA-MB-231和BT474 3种乳腺癌细胞系24h,用MTT法检测抑制率,选择EPI最佳实验浓度;应用1.0μg/mL EPI与1.0、10和20μg/mL DEX分别及联合作用于3种乳腺癌细胞系,用MTT法检测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0μg/mL EPI组3种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8.72±0.34)%、(64.40±2.63)%和(58.57±2.23)%,1.0μg/mL EPI联合1.0μg/mL DEX组3种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6.44±1.35)%、(65.20±0.21)%和(57.52±2.31)%,1.0μg/mL EPI联合10μg/mL DEX组3种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57±2.20)%、(61.70±1.08)%和(59.54±1.26)%,1.0μg/mL EPI联合20μg/mL DEX组3种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3.85±1.19)%、(60.80±0.62)%和(58.25±3.50)%,EPI和DEX两药联合组(EPI∶DEX=1∶1和1∶10)与EPI组3种乳腺癌细胞系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浓度为1∶20时对3种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1.0μg/mL EPI组3种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54%、11.25%和10.78%,EPI∶DEX=1∶10组3种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74%、11.85%和10.49%,两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保护剂量的DEX并不影响EPI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效果。 相似文献
6.
表柔比星与阿霉素均属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且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较重,近年来已较少应用,但是表柔比星作为新一代的替代型蒽环类药物,虽然毒副反应有了明显降低,但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依然较高[1]。作者收集本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5-01-01-2008-06-3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的309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表柔比星大剂量(100mg/m2)组和小剂量(75mg/m2)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1、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不良反应,并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Log-rank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并分层分析筛选出从大剂量中获益的人群。结果: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1年DFS分别为95.05%和96.15%,3年DFS分别为84.16%和80.77%,5年DFS分别为77.23%和74.52%;1年OS分别为97.03%和98.08%,3年OS分别为93.07%和90.87%,5年OS分别为87.13%和83.17%。大剂量组疗效略高于小剂量组,但两组DFS(P=0.543)及OS(P=0.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再次验证化疗方案中表柔比星的剂量不是影响DFS及OS的重要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ER/PR阴性表达(P=0.026)及三阴性乳腺癌(P=0.044)患者大剂量组平均DFS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的胃肠道毒性(P=0.042)及血液毒性(P=0.010)均较小剂量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柔比星大、小不同剂量组之间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ER和PR表达阴性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能从大剂量表柔比星辅助化疗中获益。大剂量组化疗胃肠道毒性和血液毒性明显大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8.
表柔比星是一种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阿霉素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用于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宫颈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有研究报道表柔比星因严重毒副反应而停用者,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其所有毒副反应中以心脏毒性最为严重和常见。因此,在充分利用表柔比星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寻找降低 相似文献
9.
高剂量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8例晚期胸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高剂量表柔比星(表阿霉素)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胸部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可评价晚期胸部肿瘤中非小细胞癌32例;乳腺癌11例;纵隔恶性淋巴瘤5例。分别应用EMP[表柔比星(EPI)100mg/m^2联合丝裂霉素(MMC)6mg/m^2及顺铂(DDP)60mg/m^2]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应用CEF[环磷酰胺(CTX)600mg/m^2联合表柔比星100mg/m^2及氟尿嘧啶(5-FU)800mg/m^2]治疗乳腺癌。应用CEOP[环磷酰胺600mg/m^2联合表柔比星100mg/m^2、长春新碱(VCR)1mg/m^2及强的松60mg/m^2]治疗纵隔恶性淋巴瘤。3-4周重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总有效率56.3%;乳腺癌总有效率72.7%;纵隔恶性淋巴瘤总有效率100%。白细胞减少为主要毒副反应,发生率为93.8%。未见明显心脏毒性。结论:高剂量表柔比星治疗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p2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目前对其在乳腺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课题旨在观察将p21基因转染乳腺癌细胞后,对表柔比星敏感性的改变,以探讨新的表柔比星耐药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EGFP-p21,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筛选稳定表达p21的克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组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变化;应用MTT法检测p21基因转染前后MCF-7细胞对表柔比星敏感性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ogent quantitative PCR,RFQ-PCR)观察survivin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pEGFP-p21载体转染MCF-7细胞后,MCF-7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是空白对照组的155倍;转染后的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但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柔比星与p21基因转染联合作用时,p21可促进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且细胞的抑制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同时伴有survivin mRNA表达的降低,与表柔比星单独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基因能增强MCF-7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使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及下调survivin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疗效。方法:共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入组并随机接受4周期TA方案化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治疗或仅TA方案化疗(对照组);利用心电图和AHA心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脏毒性。结果: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化疗后治疗组8例患者心电图诊断异常,比率为13.3%,对照组14例,比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前后心功能无改变,对照组经化疗后有3例出现心功能Ⅱ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防治表柔比星的心肌毒性,可提高表柔比星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对表柔比星抗人乳腺癌细胞SKBR-3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2.5和5g/L的平消胶囊乙醇提取物加入含表柔比星0.005、0.05、0.1和0.5mg/L的培养液,组成12组混合培养液用以培养人乳腺癌细胞SKBR-3,72h后用MTT技术检测各组的抑瘤率。结果:1、2.5和5g/L组平消胶囊乙醇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抑瘤率分别为10.87%、20.86%和33.90%;0.005、0.05、0.1和0.5mg/L组表柔比星的抑瘤率分别为9,33%、24,57%、31.77%和48.97%;12组平消胶囊提取物和表柔比星混合液抑瘤率分别为31.63%、43.03%、46.80%、63.72%、49.25%、54.70%、55.19%、68.61%、55.19%、62.25%、63.72%和72.25%。结论:平消胶囊提取物对表柔比星抗人乳腺癌细胞SKBR-3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EPI)联合化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66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分成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2组,分别采用EOX方案化疗6个周期,以及EOX联合右丙亚胺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方面,右丙亚胺联合EOX化疗组和EOX化疗组分别为12.1%(4/33)和36.4%(12/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X化疗组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12例予以右丙亚胺治疗,经治疗,6例出现心脏损害加重,4例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2例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右丙亚胺对使用表柔比星的胃癌患者的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防治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对84例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以心电图作为观察指标,先单独化疗4个周期,然后将已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归入右丙亚胺治疗组、心电图正常者分为单独化疗组及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继续单独化疗或用右丙亚胺联合化疗2个周期,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单独化疗4个周期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6.2%(22/84)。继续化疗2个周期,单独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8.7%(12/31),右丙亚胺联合化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6.1%(5/31),RIDIT公式统计,u=1.9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丙亚胺治疗组有13.6%(3/22)患者异常心电图转为正常,有18.2%(4/22)患者异常心电图保持稳定,其余68.2%患者心脏损害加重。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转移性乳腺癌37例,采用多西他赛75mg/m^2,d1,8,或者35mg/m^2,d1,8,15静脉输注3小时。表柔比星60mg-90mg/m^2,d2静脉注射,3—4周为一疗程,所有病例均化疗2疗程。结果:37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8例,有效率56.8%(21/37)。主要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高和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疗效。方法:共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入组并随机接受4周期TA方案化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治疗或仅TA方案化疗(对照组);利用心电图和AHA心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脏毒性。结果: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化疗后治疗组8例患者心电图诊断异常,比率为13.3%,对照组14例,比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前后心功能无改变,对照组经化疗后有3例出现心功能Ⅱ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防治表柔比星的心肌毒性,可提高表柔比星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TE方案(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Ⅱ、Ⅲ期的20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为1个周期,患者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以VE方案(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作对照组进行比较,TE方案: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TAX)150mg/m2,第2天,静脉点滴;3周为1个周期。VE方案:EPI 60mg/m2,第1天,静脉注射;长春瑞滨(VNR)30mg/m2,第1、8天,静脉注射;4周为1个周期。结果:TE组有效率为8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4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VE组有效率为80%,其中cCR 3例,PR 13例,NC 4例,pCR2例。两组均无进展(PD)者。进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患者有效率高于2周期患者。两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面色潮红和静脉炎等毒副反应相似,VE组乏力、脱发、神经毒性程度比TE组显著(P<0.05),而在关节头痛方面TE组显著(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有效率较高,疗效相当;VE组毒副反应较TE组高,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不能手术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4例,以紫杉醇加表柔比星组成的TE方案进行化疗:紫杉醇135 mg/m2加入5 %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3 h,第1天;表柔比星60 ~ 70 mg/m2,静脉注射,第2天。21 d为一周期。有胸腔积液者化疗前给予引流并注入胸腔硝卡芥加顺铂1 ~ 2次。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及毒性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26例,无变化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79.5 %,其中对肺转移、胸膜转移(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转移病灶及乳腺原发病灶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多。结论 TE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或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且有较好的依从性,可作为一线方案使用,并值得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表柔比星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epirubicin)对乳腺癌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的不同作用.方法:MCF-7细胞在干细胞培养条件下进行微球体培养,MTT法检测表柔比星对MCF-7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的抑制率,FCM 法检测表柔比星作用下,MCF-7微球体细胞和单层细胞中CD44+CD24-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相同质量浓度下,当表柔比星的质量浓度>100 ng/mL时,对MCF-7微球体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对单层细胞的抑制率(P<0.01);表柔比星(400 ng/μL)作用72 h后,MCF-7微球体细胞的CD44+CD24-/low 比例为 (22.8±4.8)%,高于单层细胞的(3.3±0.8)%(P<0.01);MCF-7微球体细胞含有较高比例的G0/G1期细胞(74.33 ± 3.20)%,高于MCF-7单层细胞的(53.40±3.45)%(P<0.01),表柔比星对微球体细胞与单层细胞的G0/G1期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S期及G2期的比例.结论:表柔比星对MCF-7微球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较低,并可用于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其对微球体细胞G0/G1比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对BALB/c小鼠乳腺原位移植瘤生长及鼠源乳腺癌4T1和人源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雌性BALB/c小鼠乳腺脂肪垫下注射4T1细胞,建立小鼠乳腺癌原位模型,再分别进行微波热疗、表柔比星和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观察小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和肺转移结节数。微波热疗、表柔比星和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处理4T1和MDA-MB-231细胞后,分别应用MTS法和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组小鼠原位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均小于未治疗的对照组(P值均<0.05),同时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以减少乳腺癌的肺转移结节数(P<0.01)。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以抑制乳腺癌4T1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值均<0.05)。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抑制4T1和MDA-MB-231细胞中mTOR的活化(P值均<0.05),同时上调4T1和MDA-MB-23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微波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这一作用可能与下调mTOR通路和上调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