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以评价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对30例行经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和72 h的血清,采用Bodor等改良的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cTnI浓度,用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方法测定CK-MB水平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28例心脏病患者术前血清cTnI及CK-MB均正常,cTnI(x±s)(5.20±2.80) μg/L,CK-MB(x±s)(10.75±4.70) U/L,术后6 h cTnI及CK-MB均开始升高,cTnI 8.16~15.56 μg/L ,CK-MB 24.1~34.3 U/L.12~24 h达峰值,cTnI 28.80~71.30 μg/L,CK-MB 55.60~71.30 U/L.开始升高及达峰值的时间cTnI与CK-MB相似.48~72 h 血清CK-MB渐降至正常,49.70~22.80 U/L,72 h后血清cTnI仍高于正常值,9.40~19.80 μg/L.2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TnI及CK-MB均高于正常值.结论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可能会造成心肌因缺血而损伤,血清cTnI为检测心肌损伤的可靠而灵敏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术后肌钙蛋白增高的发生率、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7年4月住院患者216例,其中冠脉造影(CAG)112例,男性7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2±5.6)岁(32~74岁);PCI术104例、男性7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2.4±9.7)岁(36~82岁),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0h、4h、8h、16h、24 h、48h时血清cTnI、CK-MB、CRP水平,统计其术后cTnI增高的发生率.分析其产生原因,随访观察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结果:单纯CAG患者造影前后血浆cTnI、CK-MB、CRP无显著变化(P>0.05),造影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2.7%。PCI术后4h cTnI开始升高(P<0.05),24h达高峰,48h降至正常水平,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38.5%,同时伴CRP升高(P<0.05),而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单纯做冠脉造影(CAG)cTnI、CK-MB及CRP无变化。PCI术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不低,但其峰值不高,且持续时间不长,术后cTnI短期升高并不影响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72h及术后7日取因先心病行心内直视手术婴儿的外周血检测cTnI、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并将术后结果与术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活存病例在术后24h、72h及术后7日的cTnI浓度均高于术前;肌酸激酶、CK-MB、LDH只分别在术后24h、72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日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评价心肌损伤的敏感度方面,术后各时点cTnI均优于CK-MB(P<0.05)。术后7日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与Ⅰ~Ⅱ级患儿的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婴儿先心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程度,并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指标。cTnI对评价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敏感度优于CK-MB,且诊断时间窗较CK-MB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的酸碱电解质调控及护理.方法:79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无肝前5 min、无肝30 min、新肝30 min、术毕、术后8 h抽取桡动脉血用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作酸碱、血气及电解质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补充钾、钙及碳酸氢钠.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轻度酸中毒、低钾.与术前相比,pH和BE从无肝期到术毕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8 h有升高,呈代谢性碱中毒,PCO2新肝期30 min明显升高(P<0.01).K+新肝期30 min及术后8 h明显降低(P<0.05),无肝前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肝移植术中呼出气一氧化氮(eNO)的变化,来研究eNO与肝移植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09/2017-0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10例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于预计无肝期前10 min(T0)、预计新肝期前10 min(T1)、新肝期开始即刻(T2)、新肝期10 min(T3)、新肝期20 min(T4)、新肝期30 min(T5)、手术结束前(T6)采集患者的呼出气和动脉血,分析eNO、乳酸(Lac)。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T0-T6,eNO先上升后下降,T2与T0相比,eNO显著升高且达到最高值(20.20±5.55 vs 14.40±3.86),T5恢复至T0水平;T0-T6,Lac持续升高;eNO与Lac无相关性。结论肝移植患者进入新肝期eNO显著升高,后又逐渐下降至无肝前期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新肝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eNO可以作为一个监测肝移植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乳酸的变化,了解乳酸变化和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病人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min,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5、30、60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乳酸。结果: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血糖即显著增高(P<0.01),进入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血糖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2倍(P<0.01),并维持到术毕。病人术中乳酸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乳酸即显著上升,随无肝期延长,乳酸持续显著上升达术前的2倍左右,新肝期,乳酸又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3倍左右,新肝30min后乳酸仍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但病人个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部分病人到术毕时乳酸浓度已显著下降。乳酸和血糖的决定系数(r2)=0.564,回归系数(b)=0.393,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340~0.446,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病人血糖、乳酸变化显著,高血糖是造成病人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护理学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的效果,观察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制订临床护理指导原则.方法 老年ACS病例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上述病人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 w的生化项目,包括CK-MB、cTnI和HS-CRP,并观察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CK-MB、cTnI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PCI术后12 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 w后降至正常.结论 介入治疗可加剧冠脉局部炎症反应,使HS-CRP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K-MB、cTnI的术前术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制订ACS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例行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n=48)和对照组(C组,n=48).观察并分别记录麻醉后、无肝前期(T0)、肝下下腔阻断30 min(T1)、肝下下腔开放30 min(T2)、肝下下腔开放60 min(T3)、肝下下腔开放12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CO)、平均动脉血压(MABP)、体循环阻力(SVR)、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无肝前期CCO、MABP、MPAP、PAWP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下降(P<0.01),SVR明显升高(P<0.01);开放肝血流后30 min,两组患者MABP和RVEF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1,P<0.05),SVR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再灌注后60 min,U组患者CCO、MABP和RVEF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SV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MPAP和PAWP基本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改善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综合征,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老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病情判断、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老年患者按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24例(轻度组),中度中毒38例(中度组),重度中毒40例(重度组)。于患者入院后4 h、3 d、7 d抽取静脉血4 ml,同步测定NT-proBNP、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同期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比较;合并发生中间型综合征(IMS)33例(IMS组),未发生IMS 69例(非IMS组),比较对照组、IMS组和非IMS组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及心电监护情况。结果中、重度组老年AOPP患者的血清NT-proBNP、cTnI、CK、CK-M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随中毒程度和病情加重而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nI、心肌酶谱。IMS组入院后4 h内检测值显著高于非I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S组较非IMS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更高。结论老年AOPP患者中毒越重,血清cTnI、NT-proBNP升高越显著,血清NT-proBNP检测可以更详细地反映心肌的损害程度,早期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协助老年AOPP临床分级、病情判断、指导救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肛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分别测定麻醉前30min(T0)、麻醉后30min(T1)、麻醉后1 h(T2)及术后24 h(T3)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并计算相应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麻醉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蛆T1~T3各时段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升高(P<0.01);B组T3时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敷明显升高(P<0.01),且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改善围术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