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铅作业工人健康促进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蓄电池有限公司铅作业工人106名为调查对象,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企业职业卫生法律常识、专业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个人卫生行为改变及生物监测指标的变化,并以此评价健康促进的效果。通过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人职业卫生法律和专业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51.9%提高到100%。干预后1 a、干预后2 a血铅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了18.4%,55.2%。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低剂量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蓄电池企业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开展现场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知识竞赛等,对2家蓄电池企业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行为干预,并调查干预前后作业工人对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结果 干预后,作业工人对铅知识的知晓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5.77±1.71)分提高为(8.06±1.66)分(P<0.05).铅作业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及个人卫生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防尘口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0.16%上升为98.13%,正确使用率也由20.43%上升为65.33% (P <0.05).结论 实施职业健康促进活动,提高铅作业工人铅知识水平,改变其态度和卫生行为习惯,是预防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职业健康教育对铅作业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市某企业的铅作业人群298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分析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血铅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工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是51.68%,实施后,工人的知晓率是87.92%,对比可知铅作业人群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大幅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工人的血铅含量是(1.54±0.63)μmol/L,干预后的血铅含量是(1.10±0.52)μmol/L,对比可知,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后,工人的血铅值有下降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铅作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工人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在预防铅作业人群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时,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对铅作业农民工的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以南通市铅作业农民工218名为调查对象,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职业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企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等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铅作业农民工基本职业卫生知识认识程度都超过了80%,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职业卫生态度干预后均达到86%以上,职业健康行为方式也明显提高。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总合格率由干预前45.83%提高到干预后70.00%。有半数以上的人都希望知道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职业卫生需求内容及得到有关知识教育。其中81.65%的工人选择通过传媒咨询(网络、电视等)的方式获得职业健康知识。结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铅作业农民工慢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会雨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201-1202
目的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职业健康促进对铅作业工人的卫生行为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工人的影响。方法 以曲阜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223名为研究对象,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并对比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吸烟率、生物监测指标等的变化以评价职业健康促进的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人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由培训前的52.5%提高到培训后的87.9%。干预后12个月血铅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18.52%(P〈0.01),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38.48%(P〈0.01);职业性铅吸收和铅中毒的发生减少,血铅值2.9μmol/L以上的人数由7人减少到3人,1.9μmo1/L以上人数由16人减少到9人。结论 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常熟市氟化工业园氟化工企业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为探讨涉氟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大型氟化工企业为干预对象,采用干预前后对比的方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涉氟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危害知识知晓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作业场所空气中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检测合格率均98%;作业工人血常规、尿氟、骨密度等指标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干预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氟化物的主要毒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应急救援措施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提高职业人群职业卫生知晓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企业职工对职业病知识及其防治的了解情况。开展健康宣教与干预活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来我门诊部进行预防性职业病体检的某企业在岗工人100人为研究对象,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工人对职业病法律法规及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工人知晓率的变化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干预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人对职业病的防治及职业卫生法规的知晓率,且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职业健康教育,能提高企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苗苗 《职业与健康》2013,29(4):421-42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企业工人防治职业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效果.方法 以某家化工企业452名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检查和集中进行教育干预,对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一般卫生习惯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职工职业卫生法规知识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卫生知识行为均有改善,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下降了29.1%,饭前洗手增加了31.4%,下班后洗澡更衣增加了37.6%.结论 开展职业病健康教育,能提高企业职工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与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职业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铅冶炼企业职工开展职业健康促进的效果,为完善企业职业健康促进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3家民营铅冶炼企业536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比较职工在实施职业健康促进前后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生物检测指标等的变化。结果干预12个月后研究对象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1.06%提高到干预后的95.07%;对待职业卫生各项问题持正确态度的认知率由62.31%提升到94.93%;对职业卫生合理行为正确的认知率由68.10%提升到90.86%;血铅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37.14%(P<0.001)。结论实施职业健康促进可以提高铅冶炼企业职工的防护意识,改善不良行为习惯,是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某硬脂酸铅生产企业职业健康促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职业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的健康促进效果.方法 以某硬脂酸铅企业为健康促进单位,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促使企业法人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对130名车间工人、41名管理人员和35名技术人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对作业环境铅浓度进行检测,评价健康促进效果.结果 通过健康促进,该企业的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由法人负责,并有专人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职业卫生和职业安全的规章制度;每年有汁划地给予经济支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车间工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情况知晓率均有提高;干预前后车间铅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08年所有铅作业点均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2006至2008年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尿铅平均水平分别为(0.106±0.052)、(0.068±0.028)和(0.046±0.013)mg/L,尿铅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3.90%、27.33%、1.83%,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职业健康促进在控制和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某蓄电池企业工人健康促进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健康促进措施,对铅作业工人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以某蓄电池企业145名铅作业工人为干预组,以同类型企业铅作业工人118人为对照组。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工人作业环境铅烟(尘)浓度及工人接铅后生物监测指标的变化,还对两组工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干预组工人改变了许多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健康促进前、后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037mg/m^3、0.025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健康促进前、后接铅工人尿铅中位数分别为0.053mg/L和0.0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企业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发病率(11%),与同类企业(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2,P〈0.0001)。[结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能明显降低作业场所铅尘浓度以及工人尿铅水平,也是降低铅作业工人慢性铅中毒发病率的有效方法,对促进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陶玉芬  杨维占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3-2734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某蓄电池厂工作场所中铅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该厂铅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采集60个铅烟(铅尘)空气样品;91份铅作业工人血样、非铅作业工人60份血样作为对照,检测血中铅的含量。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80%(48/60),工人血铅超标率达49.5%。结论该厂铅作业危害较为严重,提醒工厂车间应尽快改善生产环境,并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努力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铅作业工人卫生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对铅作业工人的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以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10名为研究对象,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并对比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吸烟率、生物监测指标等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人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由培训前56.6%提高到培训后97.3%。干预后12个月血铅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17.7%(t=4.10,P=0.000),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值较干预前平均降低23.9%(t=4.248,P=0.000);职业性铅吸收和铅中毒的发生减少,血铅值2.41μmol/L以上的由6人减少到3人,1.93μmol/L以上人数由14人减少到10人。结论 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常州地区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更好地指导企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开展。方法选择常州市5家蓄电池生产企业和1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1 170名铅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不同人群中血铅超标和贫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血铅超标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6.0%)均低于蓄电池生产企业(分别为12.3%和14.2%),年龄偏大是血铅超标的危险因素;男性的心电图异常率(27.8%)高于女性(11.8%),女性的贫血发生率(11.5%)高于男性(2.8%)。结论电池生产企业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江俊生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7-1578
目的了解广州某区铅接触企业作业人员的尿铅水平,为今后的铅中毒防治监测提供参考。方法调阅2004—2007年该区职业健康检查时尿铅检测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尿铅检测均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在271份尿样检测结果中,尿铅值≥0.07mg/L,占4.8%,尿铅值0.07mg/L,占95.2%;尿铅值≥0.07mg/L有13人,其中7人为蓄电池企业化成岗位人员,占11.9%;3人为蓄电池企业涂片岗位人员,占4.6%;3人分别为蓄电池企业干燥岗位、司机岗位和电镀厂电镀岗位各1人,共占4.6%,(χ2=8.90,P0.01),各岗位间尿铅超观察值的构成比有差异。结论大多数尿铅超标的是蓄电池企业人员,其中化成和涂片岗位超标占较大比率,提示今后广州市某区蓄电池企业的铅中毒防制应为重点,铅作业工人尿铅水平仍处较高水平,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油田某重晶石粉厂粉尘作业环境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干预前后粉尘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行为的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该粉尘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行为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本干预措施可以起到有效的防尘效果,有利于改善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职业卫生服务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综合性职业卫生服务模式对于电池厂铅污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以某铅酸电池厂为实践对象,制定和实施综合性工作场所环境改善措施、铅作业员工健康促进措施,分析干预前、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员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及血铅浓度的变化。结果通过综合干预,工人铅中毒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干预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下降,工人血铅浓度下降(P〈0.01)。结论综合性职业卫生服务对于降低蓄电池厂的铅污染具有较好效果,对合适的企业可以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韦丽丽  石莉莉  朱国强  劳哲  何昭  江恩源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37-2738,2741
目的对某蓄电池厂35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尿铅检测,了解该蓄电池厂工人体内铅负荷情况,筛查观察对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S/T 17-1996《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进行尿中铅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55份尿样检测结果中,尿中铅含量超标者共20人,超标率5.63%;男性超标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和不同工龄工人间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蓄电池厂工人尿铅超标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应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测工作,并改善车间环境,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在生产中自我防护意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家具制造业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该行业健康教育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3家家具制造业263名职工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卫生知识知晓调查情况,健康行为定期检查结果,企业监测和监护水平,3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均有很大提高,工作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以及暴露职工体检合格率提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家具制造业有针对性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促进作业环境及作业者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张宏光 《职业与健康》2012,28(6):665-667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铅职业病危害情况,为监管部门整治铅酸电池生产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通风防尘(毒)设施检测、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及对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酸电池生产工艺落后,工作场所通风防尘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效果差;工作场所中铅尘超标率达75%,铅烟超标率达100%,最高超标29倍;接触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正常值29人,占14.4%;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6人,占3.0%。结论该铅酸电池组装厂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议企业加强对工作场所局部通风设施的改造,提高其控制效果,治理铅酸电池铅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