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病例组,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时切取的正常胸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胸腺瘤中Bcl-2及Fas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645、3.200,P均〈0.05),但Bcl-2和Fas的表达水平与胸腺瘤患者的重症肌无力Ossermen分型、术前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临床因素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Bcl-2和Fas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附14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静  郑莉莉  徐琦  张静 《山东医药》2004,44(17):17-18
大量研究证实,胸腺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密切相关,有70%~8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病变,胸腺切除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997年1月~2003年6月,我们共收治胸腺瘤合并肌无力患者144例,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反L胸骨小切口胸腺瘤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采用反L胸骨正中部分劈开小切口,对2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扩大的胸腺瘤切除手术。结果7例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5例症状显著改善,2例症状轻微改善,1例手术后症状完全没有好转。结论反L胸骨小切口胸腺瘤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汤方俊  马刚  郑琦 《山东医药》2008,48(36):56-57
对32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5例行肿瘤次全切除者予以化疗,其中有9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认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糖皮质激素,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发病率约为0.2/100 000。重症肌无力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此类患者可发生肌无力危象进而导致死亡。胸腺切除术已经成为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文针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术前检查、临床诊断与分期、外科手术方式与入路选择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郭洪山  周斌  赵昌学 《山东医药》2010,50(42):78-78
目的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胸腺瘤合并MG实施手术治疗,切除胸腺瘤及其周围胸腺组织。结果 31例术后恢复顺利,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MG危象。随访29例,症状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1例。结论胸腺瘤合并MG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后是否导致淋巴样细胞数降低,作者将8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分为2大组,即胸腺切除组和非胸腺切除组。胸腺切除组50例全部为中度或重度的全身性重症肌无力(据Osserman的分类),病理学再分为三个小组:①胸腺增生23例;②胸腺瘤15例;③胸腺退化12例,其中4例有滤泡生发中心。30例非胸腺切除者为第一对照组,150例各种疾患而非重症肌无力的成人为第二对照组。胸腺切除组50例病者在术前的淋巴样细胞数比术后5.5±5年显著为高,而白细胞数在术前后无差别。50例病人胸腺切除前的白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数与30例  相似文献   

8.
于荣  秦治明  吴滔  周伟 《山东医药》2012,52(44):93-94
目的评估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与单纯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MG对于胸腺瘤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对1998~2007年收集的胸腺瘤伴MG(A组,47例)和单纯胸腺瘤(B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法手术的患者7例(A组2例,B组5例,P=0.002);胸腺瘤患者中有11例合并胸腺增生(A组9例,B组2例,P=0.001),1例合并微小胸腺瘤(A组1例,B组0例,P=0.000)。WHO分型中A型和C型胸腺瘤未发现胸腺瘤伴MG病例。术后A组有5例死于术后MG危象,B组有2例Ⅳ期和(或)C型患者死亡。A组与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8.3%,P=0.076。结论伴或不伴MG对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MG危象是造成胸腺瘤伴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肿瘤进展至Ⅳ期或处于C型则是单纯胸腺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胸腺增生及微小胸腺瘤是引起患者术后M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磊  陈景寒 《山东医药》2001,41(2):60-61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抗体作用在神经肌肉接点使功能性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病理学研究表明,67%以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异常。以淋巴滤泡增知最为常见。据报道,10%~2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瘤,而30%~60%的胸腺瘤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可见胸腺瘤是重症肌无力的重要病因,切除胸腺可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就该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变的分布,按改良Osserman临床分型[5]将MG患者分为眼肌型组(15例)和全身型组(25例);按照胸腺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胸腺正常组(16例)、胸腺增生组(11例)、胸腺瘤组(13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眼肌型组和全身型组,胸腺正常组、胸腺增生组、胸腺瘤组患者的外周血IL-17、IL-23水平。结果观察组MG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全身型MG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眼肌型M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腺瘤组患者的IL-23水平显著高于胸腺正常组、胸腺增生组患者,胸腺瘤组患者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胸腺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外周血清IL-17、IL-23水平表达异常升高,眼肌型和全身型MG患者,胸腺正常、胸腺增生、胸腺瘤MG患者的外周血IL-17、IL-23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功能异常是引起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手术切除胸腺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方法。我科于2001年9月收治了一例胸腺瘤Ⅱ期重症肌无力Ⅳ级患者,经手术切除胸腺,术前术后对其进行了特殊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血清CXC亚家族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IN患者120例作为CIN组(CIN组),同期老年宫颈正常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CXCL13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CIN组患者CXCL13的水平差异。结果 CIN组血清CXC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CINⅠ级组比较,CINⅡ级组和CINⅢ级组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INⅡ级组比较,CINⅢ级组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显著升高(P<0.05)。HPV阳性CIN患者血清CXCL13水平显著高于HPV阴性CIN患者(P<0.05);CIN患者血清CXCL13水平与累及宫颈管无关(P>0.05)。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治疗后血清CXCL1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绝经后CIN患者血清CXCL13水平升高,其水平与CIN严重程度和HPV感染关系密切,在疗效评价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胸腺瘤患者易合并某些疾病。本文就常合并症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障、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胸腺瘤的关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70例行胸腺切除的患者,运用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组织学分类,探讨胸腺瘤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浸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显示,B1组MG发生率明显高于A AB合并组和B3 C组(P均<0.05);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B型胸腺瘤较A AB型胸腺瘤浸润性明显增强(P<0.01),C型浸润或转移率最高.认为WHO组织学分类与胸腺瘤伴发MG密切相关,同时能反映临床分期及评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MG伴胸腺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行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对照组48例行经胸腔胸腺扩大切除术,两组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膈脂肪组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围术期未观察到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P<0.05)。两组术后1年EORTC-QLQ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可应用于MG伴胸腺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腺增生与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表现及其胸腺病理类型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1例MG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胸腺瘤组和胸腺增生组,对临床症状、MG危象发生率、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胸腺瘤组临床症状重、MG危象发生率高、术后MG症状改善程度差。结论胸腺瘤组MG患者病情重,WHO组织学分型对于区别良恶性肿瘤及预后有指导意义,胸腺超微结构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澄清MG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钙黏附素(E-Cd)浓度和组织E-Cd的mRNA水平,探讨E-Cd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黏附方法测定28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应用点杂交法和计算机灰度扫描分析组织的mRNA灰度均值.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E-C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Dukes C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Dukes A、B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E-C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0.05).各组的组织E-Cd mRNA均值变化与血清E-Cd浓度的一致,且两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组织E-Cd可能与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影响。方法:2008年9月到2013年12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20例,都给予胸腺切除手术治疗,对预后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与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1.7%,术后患者的CD4+CD25 Foxp3 /CD4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可见髓质部淋巴细胞增生与部分Hassall小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中髓质部Hassall小体数量明显减少,染色稍浅。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阳性表达的Hassall小体计数与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表达水平之间存在呈线性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D4 CD25 Foxp3 /CD4 值和TSLP阳性表达是影响有效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腺切除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好,其机制在于能够有效维持免疫稳态功能,调节T细胞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变化,保持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9.
Gilhus[1]在新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分类方法中就把伴胸腺瘤的MG单独分为一类.我们分析老年MG伴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9例MG患者(MG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NC组)血清IL-1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AchRab>0.5 nmol/L为阳性;并对35例MG初治者采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3个月,同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2、AchRab。结果 MG组血清IL-I2、AchRab分别为(120.95±14.77)pg/mL、(0.69±0.10)nmol/L,NC组分别为(43.19±8.78)pg/mL、(0.37±0.09)nmol/L;两组比较,P均<0.01。AchRab阳性者血清IL-12为(123.07±16.72)pg/mL,高于AchRab阴性者的(110.90±14.72)pg/mL(P<0.01);MG患者血清IL-12水平与AchRab呈正相关(r=0.697,P<0.01)。伴胸腺影像学异常改变者血清IL-12、AchRab水平较均高于胸腺正常者(P均<0.01),但伴胸腺增生与胸腺瘤MG患者比较,P>0.05。GC治疗3个月后,35例MG初治者临床疗效绝对评分为(5.8±2.4)分,低于治疗前的(18.9±2.9)分(P<0.01);血清IL-12、AchRab水平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但仍均高于NC组(P均<0.01)。结论 MG患者血清IL-12水平升高,其有助于MG的病情及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