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125例患儿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观察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比较临床疗效、心肌酶谱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和心肌酶谱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并心肌损害,疗效确切,能改善心肌酶谱,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2.
唐兆贵 《儿科药学杂志》2005,11(3):31-32,35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MP-IgM阳性及MP-DNA阳性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红霉素、营养心肌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结果:两组患儿AST、LDH、CK、CK-MB、α-HBD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钙蛋白I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u=2.07,P<0.05)。心电图恢复正常例数两组患儿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5.33,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及保护心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的患儿,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 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组的LVEF、FS、CK-MB、α-HBDH 和cTn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可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SF等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和e Tn I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丽  陈炘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34-135
目的观察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符合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3岁以下患儿80例,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分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组、对照组。通过治疗7d后复查心肌酶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80例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中,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组心肌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手足口病并发的心肌损害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治疗组48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次,1次/d,5~7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每次250mg/kg,2次/d静脉滴入,5~7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8):2481-2483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7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镇静、强心、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100~150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注射用维生素C 250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 Tn I)、CK-M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 Tn I、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CK-MB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朱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79-138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均P<0.01),观察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 磷酸肌酸及1,6-二磷酸果糖均可治疗肺炎儿童的心肌损害,磷酸肌酸效果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9.
温晓芳  李国英  李俊  邓慧芳 《江西医药》2014,(11):1277-1280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心肌损害患儿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所有患者使用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合用1,6-二磷酸果糖(FDP)进行治疗,治疗组合用磷酸肌酸钠(CP)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3.2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O、SV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8、IL-6、IL-17和TGF-β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损害患儿的治疗作用可能和其调节IL-18、IL-6、IL-17和TGF-β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邢肖 《中国药师》2016,(6):1123-1125
摘 要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80例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维持通气、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心率血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1,ivd,bid,连用10d;观察组加用磷酸肌酸钠1.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ivd,qd,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6和心肌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肌功能,降低心肌酶与血清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新生儿共6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中给予磷酸肌酸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损伤,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院1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病例60例,重症病例60例),检测空腹状态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时检测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6.7%、CK 30.0%、CK-MB 28.3%、α-HBDH 90.8%、LDH 84.2%。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肌容易受到侵害,应该重视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并及时应用营养心肌药物,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张俊江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70-1271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与乳糖酸红霉素联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CK、CK-MB、AST)和肌钙蛋白-1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K、CK-MB、AST和肌钙蛋白-1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CK-MB、AST和肌钙蛋白-1水平测得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6-二磷酸果糖与乳糖酸红霉素联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心肌损害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对32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CK-MB的浓度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并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CK-MB浓度为(28.13±3.99) U/L,对照组为(12.61±1.32) 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4,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浓度为(11.61±2.32) U/L,显著低于治疗前(t=11.638,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易合并心肌的损害,伴有血清CK-MB升高,对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心肌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在窒息后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42例,按照窒息程度分为2组,分别于生后24h内和生后第3、7天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并将同期住院的非缺氧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出生后24h内及生后第3天的CK、CK-MB、LDH、α-HBDH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之间CK、CK-MB、LDH和α-HBDH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24h内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CK-MB升高最为明显;生后第3天,CK和LDH、α-HBDH逐渐达高峰;第7天轻度窒息组CK、CK-MB、α-HBDH呈下降趋势,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而LDH仍呈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新生儿窒息早期即有心肌酶的改变,表现缺氧程度与心肌酶水平升高呈正相关;②缺氧性心肌损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有相关性;③心肌酶谱检测对进一步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重要价值;④新生儿窒息应在及时复苏治疗同时进行心肌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酶谱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67-70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34例)与复合组(34例)。参照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复合组采用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羟丁酸脱氢酶(HB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指标,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复合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参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复合组HBDH、CK-MB和LDH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复合组的IL-6和PCT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抑制其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将两组治疗后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LDH、AST、CK、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可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 C 联合磷酸肌酸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维生素 C 及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加1_6二磷酸果糖治疗,疗程10d,观察 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肌钙蛋白转阴率及心电图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 C 联合磷酸肌酸治疗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疗效优于1_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127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K、CK-MB、cTnT、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K-MB为(20.71±3.46)U/L、CK为(55.93±5.66)U/L、cTnT为(0.34±0.10)μg/L、cTnI为(0.75±0.0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31.68±3.82)U/L、(77.25±6.14)U/L、(0.50±0.12)μg/L、(1.14±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帮助患儿减轻心肌损伤,对患儿心肌进行有效保护,是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