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3.0T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5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部CT及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经DTI检查的相关参数,对比CT、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诊断效能;对病例组患者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随访,以改良Rakin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 3分)、预后不良组(m RS≤3分),比较两组的DTI参数,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DTI参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验证DT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衰减指数(...  相似文献   

2.
以我院收治的4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4个时期,并与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患侧各向异性分数在超急性期几乎无变化,但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渐渐下降,患侧与健侧或者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现弥散系数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逐渐降低,在亚急性期几乎等于健侧值,慢性期则升高。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术前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O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104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中:WHO Ⅱ级58例,Ⅲ级25例,Ⅳ级21例.Ⅳ级的ADC值(0.81±0.20)×10~(-3)mm~2/s显著低于Ⅲ级(1.05±0.30)×10~(-3)mm~2/s或Ⅱ级(1.26±0.32)×10~(-3)mm~2/s(P=0.008,P<0.001),WHO Ⅲ级ADC值显著低于Ⅱ级(P=0.003).WHO Ⅳ级FA值0.18±0.06显著高于Ⅱ级(0.15±0.06)(P=0.046),Ⅳ级与Ⅲ级(0.15±0.10)、Ⅱ级与Ⅲ级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获得的脑胶质瘤实体区ADC和FA的值能在术前区分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将有助于术前优化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最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相似文献   

5.
康培元  向锦艳  陈静 《临床医学》2015,35(2):118-1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的rADC值与ADC值。结果DWI对6h以内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优于MRI;超急性期与急性期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rADC值和ADC值显著高于病灶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r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32例急性期脑梗死死区与健侧对应区的FA平均值分别为(0.24±0.13)与(0.5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变的进展,脑梗死不同时期rADC值与ADC值呈上升趋势,DWI与MRI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病灶给予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DWI、弥散张量成像、MRS三者应用可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是常见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本文主要讨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以及它的局限性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内侧颞叶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内侧颞叶癫痫(mTLE)是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类型.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提供mTLE患者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的定性、定量信息,有助于对颞叶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理解,并可用于颞叶癫痫脑网络结构的研究.本文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mTLE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超早期组(<12 h)7例,急性期组(12~24 h)18例,亚急性期组(>1~7 d)20例.应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机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威像(DWI)及DTI检查,测量各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部分各向异性(FA)、表现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与梗死对侧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用边区FA值分别为0.318±0.057 vs 0.398±0.055(P<0.01),亚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FA值分别为0.305±0.035 vs 0.309±0.029(P<0.01);超早期中心区与周边区的AI)c值分别是(0.291±0.051)×10-3m2/s vs(0.390±0.050)×10-3 mm-2/s(P<0.01),急性期的中心区与用边区ADC值分别是(0.379±0.018)×10-3mm-2/s vs(0.479±0.016)×10-3mm2/s(P<0.01).随着病情进展,梗死灶FA值逐渐下降,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FA值分别是0.342±0.050 vs 0.461±0.079(P<0.01),亚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FA值分别是0.305±0.029 vs 0.480±0.059(P<0.01);梗死灶ADC值随病程进展先下降再升高,超早期梗死侧和梗死对的ADC值(0.344±0.023)×10-3mm-2/s vs(0.663±0.033)×10-3mm2/s(P<0.01);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ADC值分别是(0.432±0.018)×10-3mm2/s vs(0.678±0.026)×10-3mm2/s(P<0.01).结论 FA、ADC联合应用能更精确地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分期和定位;并对缺血半暗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创伤性胼胝体损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胼胝体损伤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2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对胼胝体膝部、压部进行定量测定FA及ADC值,测定结果与患者组G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所测胼胝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胼胝体FA值与GCS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并定量与临床GCS评分密切相关的胼胝体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0例,在MRI常规检查的同时加做DTI检查,得到各向异性分数伪彩图并测量分析梗死灶各向异性分数值,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以梗死灶在双侧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分为纤维束外、纤维束旁、纤维束内3组;每次磁共振检查之前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最后分析梗死灶位置与运动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康复治疗前后病灶与皮质脊髓束越空间关系越密切的,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的百分数越低,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DTI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灶与双侧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分值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分级,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鉴别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或(和)体征的LA患者(或可能有LA的患者)82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和各向异性系数(FA)图,并测量LA病灶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DCavg值,将测量的数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病例中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均表现为等或稍低T1WI和稍高T2WI信号,应用DTI技术,发现两种病灶的FA值和DCavg值有显著不同,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为0.32±0.11,而LA病灶的FA值为0.26±0.10,经统计学分析,此两种病灶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001)。FA图中可见到梗死区有白质纤维束的破裂,梗死灶周围有白质纤维束的扭曲。DCavg图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灶为低信号,而LA为稍高信号;LA病灶的DCavg值是(1.36±0.21)×10-3mm2/s;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DCavg值为(0.35±0.05)×10-3mm2/s。此两种病灶的DCav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P=0.0001)。结论应用3.0T磁共振的DTI技术,能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鉴别老年人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有助于在脱髓鞘病灶中及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以期早期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小儿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MB的患儿及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组1H-MRS和DTI检查,分别观察MRS波谱图各代谢物信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变化.分别分析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健康对照组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及Cho/Cr、NAA/Cr、Cho/NAA、ADC值、FA值的差异.结果 21例MB肿瘤发生在小脑蚓部(11/21)、第四脑室内(7/21)及右侧小脑半球(3/21);男/女(13/8),男患儿发病年龄小,平均(28.20±22.24)个月,女患儿发病年龄平均(37.37±21.86)个月;男患儿肿瘤平均体积小(75.30±52.42)cm3,女患儿肿瘤平均体积(86.72±49.41)cm3.1H-MRS显示肿瘤中心Cho波峰抬高,NAA峰下降,NAA/Cr下降、Cho/Cr升高;DTI数据中肿瘤中心ADC值低,FA值高,DTT上纤维束纤细紊乱,并且肿瘤区纤维束局部连续性中断、推移.结论 1H-MRS联合DTI对MB显示有一致性,不同原理给出一致性结果 ,在不同的细胞及分子水平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病变范围及为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肿瘤外周至肿瘤中心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值及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FA)值的相关性,评价1H-MRS及DTI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9例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1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的常规MRI、DTI及1H-MRS资料,分析肿瘤不同感兴趣区的部分FA值、NAA与肌酸(Cr)比值、胆碱(Cho)与肌酸(Cr)比值及胆碱(Cho)与NAA的比值,并观察NAA值与FA值的相关性。结果 从肿瘤中心到外周(包括肿瘤邻近脑白质和对侧大脑半球白质)FA和NAA数值持续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r=0.90,P<0.05)。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瘤体的NAA/Cr无明显差异,FA、Cho/Cr和Cho/N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胶质瘤中,从肿瘤外周至肿瘤中心脑胶质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逐渐增加,而NAA值及FA数值表现为降低趋势,反映了神经元结构和白质纤维的完整性的破坏。肿瘤中心FA、Cho/Cr和Cho/NAA数值对鉴别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观察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CST)的位置关系,从而早期判断患者预后.方法 将40例由于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30名健康对照组行DTT检查,进行CST三维重建,了解CST受损情况,同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个月的ADL进行相关评分,从而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作DTT成像,健康对照组双侧皮质脊髓束重建,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并延续至脑桥和延髓,每条连续形态一致性良好.研究组患者健侧皮质脊髓束形态与对照组一致,连续性好;患侧皮质脊髓束因受梗死区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及解剖结构形态一致性的丧失.根据CST受累程度,1级9例、2级20例、3级11例.DTT所示CST的损伤程度与治疗后2个月ADL评分呈负相关(r=-0.914,P<0.05).结论 DTT图像可无创性的显示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病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作为早期判断运动功能受损和评估预后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期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后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 方法经磁共振和DT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8例,按照Brunnstrom法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将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2个级别的脑梗死患者16例,设为A组;剩余运动功能未见好转的脑梗死患者22例,设为B组。分别监测2组患者病灶区和对侧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各向异性值(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各期检查中,2组患者病灶区的FA值较对侧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急性期病灶区的FA值均高于亚急性期、慢性期病灶区的FA值(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的FA值与慢性期病灶区的FA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rt;0.05);急性期2组患者病灶区的FA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rt;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2组患者病灶区的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病灶区FA值的变化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 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 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 计学差异.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 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 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分别FA1:0.318±0.0036,FA2:0.4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and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values with renal function on 3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 healthy volunteers and 29 patients with CKD underwent DT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DC, FA, and renal func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Cortical and medullary ADC and FA valu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volunteers (P = 0.000). Both the renal ADC and FA values correlated inversely with serum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P < 0.05).

Conclusion

DTI is a feasible and non-invasive means to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renal function dam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