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连英  侯连玉  龙辉 《护理学报》2010,17(18):21-23
总结582例严重创伤病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治的体会,包括将120院前急救科、急诊科、ICU整合为急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专科抢救小组;建立危重医学科人员准入手册;量身定制急救设备如同ICU的"移动ICU"救护车;为避免院前院内交接时遗漏重要病情,节省书写与交接时间,设计了选择填写式绿色通道危重病人交接本;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到现场急救,各环节在信息上提前告知下一站做好准备,为创伤急救节约宝贵时间;院内急诊科按伤情预测评估、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监测生命体征、伤情处置、术前准备、检查、转送等组成急救小组分工合作;急诊科与CT室、手术室、ICU、相关专科做好相应的衔接;转运中做好病情监测与生命支持。本组病人急救有效抢救时间为(39.28±6.87)min,抢救成功率85.9%。认为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急救与护理,使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ICU及专科治疗一体化,较好地协调相关科室,避免了多科会诊带来的抢救时间延迟和处理上的冲突,缩短黄金抢救时间,显著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移动ICU,基本设施包括必要的抢救设备及足量的抢救药物,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急救技术准入的医护人力支援。对临床科室抢救的22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启动移动ICU协助救治。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移动ICU在(2.5±0.5)min到达急救现场并建立抢救团队。22例患者中,死亡4例(18.18%),抢救成功12例(54.55%),转入ICU继续救治6例(27.27%)。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结论移动ICU院内急救模式的建立,提高了住院患者呼吸心搏骤停的救治水平,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医院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医院绿色通道救治重创伤的临床实践,其救治过程包括急救接诊、现场急救、途中转运和入院急救。认为建立医院急救绿色通道,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突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突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除5例因病情危重在来院途中死亡外,其余133例患者经过急诊急救,89例患者住院治疗,23例急诊观察3~5 d,21例急诊处置后回家门诊随诊.结论:突发性创伤的现场救治,特别是对危重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抢救生命的基本前提,成立救护小组、对成批伤员早期进行分类救治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2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36例(56.49%);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5岁及5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6:00~12:00及15:00~21:0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灵芝  房蔚霞  郑春燕  黄妹  李云燕 《护理研究》2005,19(12):1083-1084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我院2 188例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急救转运危重病人12 3 6例(5 6.49% ) ;病种主要以颅脑创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年龄以16岁~3 5岁及5 1岁~80岁的病人为主;急救转运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0 6:0 0~12 :0 0及15 :0 0~2 1:0 0。[结论]急救转运病人病情重、病种杂、来源广、转运时间分布不均衡,且转运途中护理技术难度大、涉及护理问题多、护理工作强度大,需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技能训练和护理管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急救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收单位主动"把流动的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送到危重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 [1] .近年来,南于交通的便利,接收医院对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提高,在严密监护下将危重新生儿转运至上一级医院NICU进行救治,对降低危重新生儿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危重新生儿本身存在严重生理紊乱,而转运途中条件有限 [2] ,新生儿急救转运存在较大风险.为加强新生儿急救转运的管理,本文就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转运系统建立、转运模式、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护理、转运后交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提高急救医疗救治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能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也是提供早期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有效保证之一。方法以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紧急救治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把急救医疗信息库的建立作为突破口,以车载信息系统为信息一体化的呈现,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果通过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赢得了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急救反应能力、救治能力、抢救成功率,获得了更好的急救效益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通过实施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开辟了计算机在现代急救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成为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全国其他地区急救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院前急救护理治疗过程,寻救成功转运和恰当救护的护理经验,达到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及伤残率的目的。方法我院新生儿科自2002年8月始探索新生儿急救网络模式,建立了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采取24h专线电话等有效护理方法进行了危重新生儿院前抢救和转运的护理治疗方法。结果NETS的主要功能是妥善地将高危新生儿转运到适宜的MCU进行救治,降低了危重新生儿死亡率。结论基层医院应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及早干预治疗,及时转运,增加新生儿救治率,减少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张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61-7261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158例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措施。结果成功转运158例,无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转运是一个连续监护救治护理的过程,转运前,充分评估,预见性准备,途中的观察与抢救、严格交接班等,才能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确保危重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