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生成素-2受体Tie-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ngtopoietin-2、Tie-2与胃癌的血管生成、转移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Ang-2、Tie-2、CD34在67例人胃腺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根据CD34的表达情况计算胃癌及相应正常胃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Ang-2、Tie-2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率分别为14.92%(10/67)和22.39%(15/6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57%(58/67)和88.06%(59/67),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5)。②CD34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P〈0.01)。(3)Ang-2在胃腺癌中Ang-2表达阳性组其MVD显著高于Ang-2表达阴性组中MVD的表达(P〈0.05)。④Ang-2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其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比其在高分化腺癌中表达高(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①Ang-2、Tie-2在胃腺癌及其正常胃黏膜中均有表达。②Ang-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③Ang-2及Tie-2的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小明  薛新宏  赵少平 《河北医药》2010,32(16):2229-2230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在骨肉瘤(OS)患者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69例OS标本做为病例组,12例正常骨组织(创伤性截肢/指)标本做对照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O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中Ang-2的表达水平。结果 OS组Ang-2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g-2参与了OS的血管生成及调控,在O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评价单克隆抗体免疫比浊法(MAITA)检测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试剂盒,探讨Ang-2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LSI EP10-A2实验方案初步评价MAITA检测血清Ang-2的精密度、偏差、线性漂移、交叉污染等性能;测定153例健康者血清Ang-2水平建立参考值范围;测定156例(包括68例肺癌)患者的血清Ang-2和硫酸粘多糖片段(SGF)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ng-2在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三个异值样本的总不精密度和偏差中,低值拒绝,中、高值均可接受;截距、斜率和非线性差异均有显著性.Ang-2的参考值范围:(17.29±5.05)U/ml;肺癌的最佳诊断界限值为37.50 U/ml.肺癌患者血清Ang-2(48.34±15.29)U/ml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组[分别为(24.67±5.53)U/ml和(19.93±5.92)U/ml,P〈0.01].Ang-2与SGF联合检测肺癌患者的阳性率达95.59%.结论 MAITA检测血清Ang-2试剂盒符合CLSI EP10-A2文件要求,Ang-2在各期肺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表达,与SGF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赵小明  薛新宏  赵少平 《河北医药》2011,33(8):1164-1165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在骨肉瘤患者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表达情况.方法 手术切除的69例骨肉瘤患者骨标本为骨肉瘤组,正常骨组织(创伤性截肢/指)标本12例为对照组.通过RT-PCR 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骨肉瘤患者、正常对照组以及MG63细胞株中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肉瘤组及MG...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VEGF及Ang-2与COPD的相关性,为COP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COPD患者160例,稳定期120例(轻度、中度、重度各40例)、急性加重期40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比较各组血清VEGF、Ang-2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中度、重度患者血清VEG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严重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急性加重期患者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COPD稳定期不同严重度的患者血清Ang-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各严重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则明显高于稳定期各严重度患者及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低于稳定期轻度、中度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高于重度组患者.结论 VEGF、Ang-2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中明显增加,有可能作为COPD急性发作的早期诊断及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王维卫 《安徽医药》2008,12(8):712-714
目的探讨缺氧对血管生成素-2(Ang-2)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常氧和缺氧状态(体积百分数95%N2,5%CO2;2,4,8h)下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Ang-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常氧组相比,Ang-2 mRNA的表达在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P〈0.05),呈时间依赖性。结论缺氧可以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Ang-2的表达,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2例设为对照1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52例设置为对照2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ng-2水平,进行组间及观察组不同期肺癌患者的Ang-2水平。对三组研究对象Ang-2阳性率、观察组不同期肺癌患者Ang-2阳性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患者Ang-2水平相比对照1组及对照2组更高,对照1组患者Ang-2水平相比对照2组更高,观察组中Ⅰ~Ⅳ期肺癌患者Ang-2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组间患者分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Ang-2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Ang-2阳性率经比较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分期肺癌患者Ang-2阳性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ng-2水平随着肺癌患者病情进展有不断上升情况,因此其对肺癌严重程度诊断具有一定辅助作用,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何勤径 《河北医药》2014,(7):1025-102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指标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30例,术中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和在位新鲜组织。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30例做为对照组。术前所有患者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Ang-2、VEGF;术中取新鲜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的标本进行Ang-2、VEGF和MVD指标测定。结果血清和组织中Ang-2、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组和子宫内膜在位组的Ang-2、VEGF含量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内膜在位组比较,血清和组织中子宫内膜异位组的Ang-2、VEGF含量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组和子宫内膜在位组中CD34标记的MVD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成功的升高,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组升高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病灶组织中Ang-2、VEGF和MVD的表达,有利于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发展,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微血管异常是银屑病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与银屑病的发生、持续存在及复发密切相关。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血管生成素-2、Ki-67和CD31在血管瘤增生及退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CD31、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D3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核转录因子p65与血管生成素-2相关性分析在血管瘤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P<0.01);核转录因子p65与Ki-67相关性分析在血管瘤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血管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素-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核转录因子p65可能通过正向调控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而促进血管瘤的形成;核转录因子p65可能成为新的血管瘤病理分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肿瘤细胞内凋亡调控基因bcl-2、P53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12例经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P53和ER、PR的阳性表达率,并以12例未用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对照.结果服药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PR、ER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53阳性表达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肌瘤组织中ER、PR,而且可以抑制肌瘤细胞内bcl-2表达,从而诱导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任秀萍  陶仪声 《淮海医药》2001,19(6):441-44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肿瘤细胞内凋亡调控基因bcl-2,P53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12例经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P53和ER,PR的阳性表达率,并以12例未用药的子宫肌瘤患作对照。结果:服药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ER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显下降(P<0.01),P53阳性表达率两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肌瘤组织中ER,PR而且可以抑制肌瘤细胞内bcl-2,表达,从而诱导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0例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给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观察比较患者服药前后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经治疗,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服药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患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激素(E_2)、孕酮(P)的平均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PRL)及雄激素(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变化、色素沉着、体质量增加、低血压等。成功随访48例,月经复潮46例,其中未见子宫肌瘤明显增大者28例,治疗有效率达60%。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在子宫肌瘤药物保守治疗当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肌瘤体积的影响以及对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9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短期大剂量组(A组)、长期小剂量组(B组).于服药前后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体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结果 ①两服药组服药后肌瘤体积较服药前明显缩小, 肌瘤体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B组体积变化更明显;②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服药组间比较,PR、E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②降低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对25例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用米非司酮每天12.5 mg,口服3个月,其中5例口服6个月。结果 用药3个月肌瘤缩小63.8%(P<0.01);用药6个月肌瘤缩小65.2%。与用药3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痛经、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对年轻患者和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子宫<12周妊娠大)、围绝经期妇女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以3个月为1疗程最合适。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10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B组为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组,10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口服内美通2.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更明显。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是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余自淑  田莉  陆静  李涛 《安徽医药》2021,25(10):2044-2048
目的 探究乏氧环境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20例病人的子宫肌瘤组织样本(观察组)及周围正常组织(对照组)进行乏氧(1%氧)培养,培养48 h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培养12 h开始至48 h,两...  相似文献   

18.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estrinone on uterine leiomyoma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Src, estradiol receptors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PR) in a guinea pig model. METHODS: After being oophorectomized, the guinea pigs were allocated into random groups. The mode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tradiol benzoate (E2) for 16 weeks. In the gestrinone-treated groups, the animals were treated with E2 for 6 weeks in advance, and then in combination with gestrinone for 10 week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re were leiomyoma features in the animals. The protein levels of c-Src, phospho-( 416)Src, ER, and PR were assay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myometrium of the guinea pig model, including an increase of uterine weights, proliferation of uterine smooth musc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nodules. High protein levels of c-Src, phospho- 416Src, ER, and PR were observed in the myometrium of the guinea pig model. In the gestrinone-treated group, there were no nodules observed.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yometrium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Low protein levels of c-Src, phospho-(416 )Src, ER, and PR were observed in the gestrinonetreated group. CONCLUSION: The upregulation of c-Src and phospho-(416 )Src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c-Src is augmented in the uterine leiomyoma model. c-Src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uterine leiomyomas in the model, and gestrinone markedly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uterine leiomyomas in the model. Gestrinone inhibited not only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ER and PR, but also c-Src and the autophosphorylation of c-Src in the guinea pig leiomyoma model.  相似文献   

19.
梁茹英  朱志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39-2540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内美通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B组50例为米非司酮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剂量与服药方法同A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以A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60例有临床症状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知情同意后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联合中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孕激素、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6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在1个月后均闭经。3个月后测量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雌激素、孕激素减少,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明确,临床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