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迎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49-50,5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作用。方法35例胎龄3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出生第一周即给rHu—EP0750U/kg/w,隔日一次,每周3次,共6周。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40周时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均逐步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二者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NBNA得分较对照组的NBNA得分高,二者对比差异显著。结论早期应用rHu—EPO可防治或减轻早产儿贫血程度,并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敏 《中国药业》2013,(6):35-36
目的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胎龄不小于36周的早产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维生素C和E各25 mg、铁剂5 mg/kg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的第1周给予重组红细胞生成素6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共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输血率、体重增长情况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组输血率(16.67%)低于对照组(47.22%,P<0.05);体重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快速增长早产儿体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观察口服维生素A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早产儿,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A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及维生素D滴剂,观察B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维生素AD滴剂。3组患儿均在出生后第14天开始给予维生素E、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及依地酸铁钠口服溶液,疗程共4周;对比3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变化情况,统计其输血例数。结果治疗后,患儿Hb、Hct、Ret水平及输血例数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SF水平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及对照组(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及B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产儿贫血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可引起频繁呼吸暂停,体质量增加缓慢,代谢性酸中毒及反复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因此早产儿贫血作为早产儿营养管理的常见问题,应引起重视。方法将90例早产儿分成a、b、c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天分别予以蛋白琥珀酸铁2 mg/kg,po,bid、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250 IU/kg,iH,qod,3次/周及蛋白琥珀酸铁+rHu-EPO,用法与用量同上。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第4天予以维生素E 25 mg/d、维生素C 0.1 mg/d,po,qd。比较三组早产儿治疗前后体质量(g)、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输血情况,并进行直接相关成本分析。结果三组患儿体质量(g)增长以c组最快(P<0.05);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有所下降,下降幅度a>b(P<0.05),b>c(P<0.05);在观察过程中a组15例次(75.0%)、b组5例次(25.0%)、c组2例次(10.0%)需要输血,直接相关成本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b两组(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可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的状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至2013年新生儿科住院的体质量<1800 g、住院时间14 d以上低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体质量不同分为重度宫外生长迟缓和无宫外生长迟缓两组,比较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每周体质量增长率、开奶时间及静脉营养相关指标;同时比较妊娠高血压病对其影响。结果重度宫外生长迟缓组出生时重度小于胎龄儿发生率(33/47)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开奶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但体质量增长和静脉营养时间均无差异。结论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重度宫外生长迟缓与出生时重度小于胎龄儿密切相关,而妊娠期高血压病则是造成重度小于胎龄儿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早产儿贫血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常规补充维生素E、叶酸和铁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PO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并于纠正胎龄满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查。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下降的幅度小(P<0.01);观察组于治疗后网织红细胞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在纠正胎龄满40周时的NBNA评分治疗组(37.9±0.71)分高于对照组(35.9±1.51)分(P<0.01)。结论:系统应用外源性的EPO能提高早产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防治早产儿贫血,同时能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机添加维生素D对其矫正月龄6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25羟维生素D[25(OH)D]、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住新生儿病房的胎龄34~<37周晚期早产儿12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出生后3 d添加维生素D制剂组和出生后1周添加维生素D制剂组,每组60例。纯母乳喂养或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的晚期早产儿口服维生素D3 800IU/d;完全配方奶粉喂养的晚期早产儿口服维生素D3 400 IU/d。结果 2组早产儿出生时,矫正胎龄40周、1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矫正月龄3~6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矫正月龄3个月时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月龄6个月时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出生后3 d尽早添加适量的维生素D制剂可提高早产儿体格发育、维生素D水平,增强骨密度;对早产儿追赶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32-133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早产儿出生后短期内血红蛋白易下降,在4~6周达最低值.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刺激红细胞晚期祖细胞的存活、增值和分化的主要生长因子,EPO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特异的红细胞受体(EPO-R)而发挥功能[1].早产儿贫血是导致早产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极大的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对早产儿的智力及免疫功能均有影响[2].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贫血程度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后果也就越发严重[3].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胃排空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科近2年采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胃排空,防止胃食管反流,使早产儿摄入足够的奶量,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及热卡,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分组2002年9月 ̄2004年6月,我院住院早产儿73例,入院时均为无合并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胎龄29 ̄36周,平均(33±1.6)周;出生体重1530 ̄2300g。对照组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胎龄(29 ̄36)周,平均(33±1.8)周;出生体重1530 ̄2350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方面大致相似。1.2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两组患儿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产儿脐带血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200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根据胎龄情况分组,胎龄≤32周的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1组,胎龄>32周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2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胎儿脐带血25-(OH)D水平。对早产儿及足月儿均进行补充维生素D治疗,不同组补充剂量不同。观察三组胎儿治疗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三组胎儿治疗前25-(OH)D水平有明显差异,治疗组高于研究2组,高于研究1组(均P<0.05)。按照不同组和维生素D3缺乏情况进行维生素D3补充治疗,治疗后发现三组胎儿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胎儿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有差异,治疗组明显大于研究2组,大于研究1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三组胎儿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来说生长发育相对较快,针对性对患儿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有效解决早产儿生长发育过快导致的维生素D不足问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临床降低早产儿输血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1例)和未输血组(69例)。输血组男30例、女31例, 胎龄(29.79±1.66)周;未输血组男36例、女33例, 胎龄(31.13±1.02)周。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孕母资料、诊治情况等差异,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的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在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中, 输血治疗者61例, 输血率为4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输血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值、红细胞压积(HCT)、小于胎龄儿比例均低于未输血组[(29.79±1.66)周比(31.13±1.02)周、(1 334.05±304.29)g比(1 631.45±245.64)g、(166.00±24.77)g/L比(1...  相似文献   

12.
杨蓉  童玲  王慧琴 《安徽医药》2018,22(4):648-651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并发症及转归,为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7月31日期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10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血糖异常、贫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院内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等.呼吸暂停、院内感染、RDS的发生率在三胎龄组中不同,血糖异常和RDS的发生率在三体质量组中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32~36周胎龄组高,32~36周胎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28~<32周胎龄组高,32~36周胎龄组RDS发生率比另两组低,<1000 g体质量组RDS发生率比另两组高.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转归越差.106例患儿中67例治愈出院,14例好转出院,19例放弃治疗,4例转院,2例死亡.结论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应重点监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引起早产儿贫血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12例早产儿中50例贫血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生后1周血清胆红素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相关性。结果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贫血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生后一周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越高,贫血越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胎龄≤33周早产儿167例的筛查资料,记录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贫血情况、呼吸机应用情况、输血情况等资料,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结果筛查结果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5例,其中1期病变8例,2期病变10例,3期病变7例,未发现4期和5期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组出生胎龄小于非视网膜病变组,视网膜病变组出生体重,多胎,黄疸,肺炎,吸氧,窒息,呼吸机应用占比,输血败血症发生率等低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视网膜病变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贫血、败血症、呼吸机应用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胎龄、体重、输血、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临床应注重筛查,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做及时诊治,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改善其视力,降低失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199例早产儿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期组(<28周)40例,中期组(28~30周)71例,晚期组(31~36周)88例.分析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吸氧方式和天数、是否再次辅助通气与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关系.结果 早期组ROP患儿出生体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住院早产儿41例,出生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检测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并分析其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与出生时胎龄及体质量有关。因此,防止早产、减少低出生体质量是减少早产儿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键,这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7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赟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7,38(8):976-97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并研究R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胎龄≤34周或体质量<2 kg的早产儿172例,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14例与无ROP组158例,对两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贫血、输血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ROP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机械通气、贫血、输血及BPD这8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及BPD是ROP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及BPD是ROP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临床预防和调整治疗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2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Ⅰ组(142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为Ⅱ组(184例),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并发症的变化。结果Ⅱ组小于34周胎龄的早产儿比例明显增加,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出生体质量小于2 000 g的早产儿概率较Ⅰ组增加,两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3年比较,新生儿硬肿症、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治疗新生儿硬肿症、败血症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8,(1):158-159
目的:评价维生素E不同剂量对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早产儿60例资料,按维生素E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成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0例,另抽取3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治疗-1组早产儿给予维生素E剂量为5 mg/(kg·d),治疗-2组早产儿给予维生素E剂量为15 mg/(kg·d),对照组早产儿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早产儿治疗6周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早产儿输血率的差异。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儿治疗后的Hb、HCT、RBC水平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期间的输血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E不同剂量用于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均有效,故推荐维生素E剂量为5 mg/(kg·d)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观察组;7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胎龄与出生体质量均少于对照组;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围产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