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25例4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表现,证实了其早期MRI表现是“双线性”。我们发现T1加权橡上股骨头呈楔状或扇状低信号区,并在T2加权像上到“双线征”。并提出了MRI分期与X线分期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报告25例肝血管瘤的低磁场MRI表现:T_1加权像呈等信号;T_2加权像呈极高信号,即所谓特征性“亮灯征”。直径小于3cm者,呈园形或类园形,信号均匀,边缘清晰;直径大于3cm者,则外形不规则,边缘毛糙,内可有斑条状低信号,但T_E延长时间信号仍然很强,易于同肝癌区别。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29例原发性肺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就ASP-015永磁型低磁场MRI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初探,指出了MRI利用流空效应对肿瘤侵犯大血管的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诊断价值较大,强调了MRI可通过T_1加权像和T_2加权像上瘤体的信号强度初步判断其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低场强磁共振诊断。方法对18例共26个经磁共振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结果26个股骨头中,0期3个,Ⅰ期5个,Ⅱ期5个,Ⅲ~Ⅳ期13个,低场MRI能较特异地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期表现,“双线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表现。结论低场MRI不仅能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而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银华  李吉等 《吉林医学》2001,22(4):205-20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磁共振诊断。方法 :对 6 0例经磁共振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图像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与临床症状比较。结果 :MRI能较特异地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期表现 ,“双线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表现。结论 :MRI不仅能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 ,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 ,对早期治疗及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85例脑梗塞的磁共振成像(MRI)与临床表现,和20例CT 扫描进行了对照分析,评价了MRI 在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MRI 对急性和亚急性脑梗塞诊断敏感性很高,病灶检出多于CT。梗塞灶在T_1加权像为低信号,T_2加权像为高信号,急性和慢性期特点一致。MRI 灶与临床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MRI 灶往往多于临床定位表现。在诊断脑梗塞方面,MRI 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MRI表现特征,评价MRI在A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ANFH患。结果:44个股骨头内出现异常信号转变,其中“双线征”与“三线征”的出现率分别为50%与84%,股骨头塌陷22例,骨髓水肿15例,关节腔积液26例,髓关节退变8例。结论:ANFH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ANFH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30例肝癌(原发性23例,转移性7例)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原发性肝癌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区,同时可出现假包膜征、镶嵌征、周围血管充血征、门腔静脉癌栓等表现。转移性肝癌主要表现为T1加权像的低或等信号区,T2加权像的高信号区,可出现“靶征”。讨论了肝癌磁共振成像的技术要点、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MRI的各种表现特征。方法 分析 2 6例 (4 1个股骨头 )股骨头坏死的MRI的各种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片、MRI检查。MRI采用 0 .5Tesla超导性磁共振成像机。结果  (1)MRI的一般表现 :线样征发生率为 90 % ,双线征发生率 73 %。 (2 )MRI的信号分类 :A级类似脂肪信号 ,占 46 % ;B级类似血液信号 ,占 17% ;C级类似液体信号 ,占 2 2 % ;D级类似纤维组织信号 ,占 15 %。 (3)MRI信号分类与平片分期比较 :平片分期的Ⅰ、Ⅱ期 ,大多数病例表现为MRI的A级信号 ,占 6 3%。此两期中无表现为MRI的D级信号。 (4 )合并骨髓水肿改变 :有 17个股骨头 (4 1% )合并骨髓水肿。结论 MRI不仅能观察坏死区域的信号改变 ,同时能观察坏死灶周围的骨髓水肿。故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评估最为全面  相似文献   

10.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人均表现为髋部疼痛、不适;MRI表现:66个坏死股骨头中,63个出现“线样征”,43个股骨头出现“骨髓水肿”;16个股骨头“线样征”内或周边出现(类)圆形影,髋关节腔积液15例;手术治疗19例,非手术治疗23例。结论: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酗酒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病因;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可靠方法;治疗方案要根据不同的病程分期制订。  相似文献   

11.
孙西林  贺利昌  何华 《河北医学》2005,11(12):1074-1075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方法:比较28例4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45%、85%及9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林红 《当代医学》2014,(32):150-151
目的对比CT(Oomputer Tomography)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t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进行OT与MRI检查,对比影像学结果。结果100例患者累及183个髓关节,cT检出率为8j.6%,核磁共振检出率为93.99%,2组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l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检出率高于CT,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2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ANFH患者的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头X线、CT无异常或CT轻微骨质异常改变,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者,MRI均为阳性,表现为线样或条带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0个股骨头;呈片状、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3个股骨头;呈小囊状TI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股骨头。压脂序列上病变相应区域均呈较高信号。结论低场MRI诊断ANFH亦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准确反映坏死的部位及分期,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防止坏死股骨头塌陷提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4.
凌冰  陈东民  王海  乔风雷  惠本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43-34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8例ANFH的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先常规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后,每支血管分别灌注溶栓并给予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0个月摄X线平片或\和CT及MRI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影像检查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得以修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X线分期与MRI信号分型之间的关系和MRI在评价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40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64髋分别进行了X线和MRI评价,并对照了X线分期和MRI分型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RI分期中A型中以0期和I期为主;B型中以Ⅰ期和Ⅱ期为主;C型中以Ⅱ期和Ⅲ期为主;D型中以Ⅲ期和Ⅳ期为主。结论X线分期和MRI分型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可以用MRI分型标准来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分期。并且在评价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MRI明显优于X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患共累计47个病变股骨头,X线检查漏诊了16个病变股骨头,CT检查漏诊了5个病变股骨头,MR检查诊断了经X线、CT检查后漏诊的5例病变股骨头。结论:骨髓水肿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线样征”是诊断早期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MR是目前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导管技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作用。方法:62例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s技术,分别将导管头端选择性置入病侧旋股内、外动脉,经导管灌注血管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其中17例1次介入治疗、45例重复治疗。本组全部病例分别经介入术后1~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62例共84只股骨头经介入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79.04%、明显缓解12.9%、部分缓解6.45%、未缓解1.61%。全部病例经X线平片、CT或MRI复查显示不同程度骨质修复,45例重复治疗者DSA检查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可见新生侧支小血管增多,股骨头较前染色变浓,以Ⅰ~Ⅲ期为著。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骨质修复,是一种安全、微创、可重复且疗效显著的新疗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ANFH)的X线、CT表现 ,评价它们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双侧股骨头X线、CT表现 ,比较二者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期~Ⅱ期ANFH 2 6例 ,诊断准确率 38.8% (2 6 / 6 7) ;CT发现Ⅰ期~Ⅱ期ANFH4 6例 ,诊断准确率 6 8.6 % (46 / 6 7)。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AFNH的早期表现 ,CT是显示早期ANFH较有效而可靠方法 ,诊断价值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