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为临床提供了观察一天血压变动情况的良好工具。血压变动是机体对外界反应的最早、最快的反应之一。每分钟、每小时血压都不一样。活动与安静时不一样.夜间与清醒时不一样。夜间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迷走神经活性加强.血压、心率下降,白天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与心率上升。学者把夜间血压平均压较白天血压平均下降≥10%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为临床提供了观察一天血压变动情况的良好工具。血压变动是机体对外界反应的最早、最快的反应之一。每分钟、每小时血压都不一样,活动与安静时不一样,夜间与清醒时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杓型心率与血压检测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96例。按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心率组或血压组,〈10%者定为非杓型心率组或血压组。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用心率变异的定量指标低频(LF)、高频(HF)值。结果杓型心率组夜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均占优势且明显高于日间(P〈0.05),但 LF/HF比值昼〉夜。非杓型心率组与杓型心率组比较,昼间交感神经、夜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显著减低(P〈0.05)。结论杓型心率和血压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已发生调节障碍,非杓型心率和血压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显著减低,是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们测定了高血压病(EH)患者及正常人24小时四个时间段尿去甲肾上腺素(NE)分泌率,同时动态监测每小时血压、心率。EH患者每个时间段尿NE分泌率皆高于正常人,但两组尿NE分泌率均以清晨最高,至夜间降到最低水平,血压和心率在夜间睡眠时也下降,四个时间段内EH患者及正常人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与其尿NE分泌率正相关。说明EH患者血压波动、NE分泌节律与正常人相似,但其交感神经活性较正常人亢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NIDDM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对48例正常血压NIDDM及35例正常血压无糖尿病患者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血压、心率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较对照组高,不除外心率影响NIDDM夜间降压例数较NC组少.显示糖尿病夜间不降压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杓型与非杓型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众所周知 ,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一直在不断的波动。多数情况下 ,这种波动不是随机无序的 ,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节律。因其节律周期大约为 2 4小时 ,故称之为昼夜节律 (diurnalrhythm)或近日节律 (circadianrhythm)。关于血压昼夜节律的机制与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研究 ,现就相关文献总结如下。1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生理状态下 ,人体血压多表现为夜低昼高型 :即夜间血压水平较低 ,自清晨觉醒前后人体血压迅速增高 ,并于 10~ 12时达到峰值。此后血压便逐渐降低 ,但日间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过药物干预使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恢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后对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30例非杓型的高血压患者 (非杓型组 )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自身对照交叉试验法 ,在总剂量及药物种类 (硝苯吡啶缓释片及依那普利 )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调整用药时间加强夜间降压恢复杓型节律 (a处理 )或按常规的日间降压不恢复 (或保持 )杓型节律 (b处理 )。第 1阶段两组分别接受其中一种处理 ,第 2阶段分别接受另一种处理。用放免法同步测定每一处理前后的夜间 (2 :0 0 )、日间 (8:0 0 )血浆NPY ,并复查动态血压。同时与同期的 4 5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以及 2 1例同期住院的杓型高血压患者 (杓型组 )作对照。比较非杓型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前后NPY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非杓型组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NPY均显著增高 [分别为(97.93± 11.6 7)∶(92 .0 0± 7.34)mmHg(1mmHg =0 .133kPa) ,P <0 .0 5 ;(96 .96± 12 .31)∶(77.82± 6 .35 )mmHg ;(137.75± 5 3.6 2 )∶(10 2 .13± 2 0 .6 5 )ng/L ;(135 .4 1± 39.70 )∶(99.83± 15 .88)ng/L ,均 P <0 .0 1]。血压恢复杓型后 ,夜间平均压及NPY显著下降 (P <0 .0 1) ,日间平均压及NPY下降不显著。与杓型组比较 ,非杓型组夜间NPY/日间NPY比值 (U值 )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焦虑、抑郁对隐匿性高血压(MH)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比较MH病人和健康者焦虑、抑郁人数的差异。进一步将MH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焦虑及抑郁进行亚组分类,观察焦虑、抑郁MH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平均血压、血压变异、心率变异。通过心率变异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并对MH病人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MH病人焦虑、抑郁人数明显多于健康人。焦虑、抑郁MH病人杓型血压比例降低、非杓型和反杓型比例升高,病人平均血压升高、血压变异增大。焦虑、抑郁MH病人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交感神经日间张力降低而夜间张力升高,迷走神经日间、夜间张力均下降。焦虑、抑郁MH病人夜间平均血压水平与心率变异有关。结论焦虑、抑郁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心率变异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是MH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人群中,勺型和非勺型血压类型与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且血压正常人群共328例,收集所有入选者基线资料,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依据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血压类型组,进行组间比较,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与勺型组人群相比,非勺型组人群年龄较大,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和空腹血糖浓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同时,非勺型组人群左心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比例较勺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vs.16.7%,P0.05);(2)非勺型组人群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心率、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心率和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舒张功能不全人群中,与勺型组相比,非勺型组人群全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心率和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年龄、男性、吸烟、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后,夜间平均收缩压(OR=2.23,95%CI:1.66~2.82,P0.05)和非勺型血压类型(OR=1.97,95%CI:1.25~2.43,P0.05)与左心舒张功能不全仍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血压正常人群中,非勺型血压类型与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具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对藏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和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藏族EH合并HAPC患者90例(HAPC+EH组)、单纯HAPC患者84例(HAPC组)和单纯EH患者94例(EH组)的临床资料、24 h动态心电和血压监测数据,比较各组昼夜心率变异、昼夜平均血压值与血压节律的差异。结果 HAPC+EH组与HAPC组的24 h每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均较EH组明显升高(均为P 0. 05),提示HAPC患者昼夜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HAPC+EH组与HAPC组24 h和夜间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 MSSD)这两项指标均较EH组明显降低(均为P 0. 05),提示HAPC患者夜间迷走神经活性降低。E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高于HAPC+EH组和HAPC组(均为P 0. 05),而HAPC+EH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最小(均为P 0. 05)。"非杓型"高血压节律发生率在EH组、HAPC组和HAPC+EH组依次升高(38. 3%、59. 5%和67. 8%),两组HAPC患者的"非杓型"高血压节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H组(均为P 0. 05)。结论 HAPC可能增加藏族EH患者昼夜交感神经兴奋性,同时降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使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增加"非杓型"高血压节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NIDDM患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对48例正常血压NIDDM及35例正常血压无糖尿病患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NIDDM患24小时平均血压、心率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较对照组高,不除外心率影响NIDDM夜间降压例数较NC组少。显示糖尿病夜间不降压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血压(BP)变化存在昼夜节律性.BP的典型周期形式表现为白天有2个峰(09:00和19:00 时),下午有个稍低点(15:00 时),而在夜间有显著的下降(03:00 时)[1].收缩压(SBP)24小时波动的幅度比舒张压(DBP)稍大,波动范围是白天平均值的10%至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杓型血压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以提高非杓型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并排除严重并发疾病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行血生化、心电图、心超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夜间平均血压与白天比较,无下降者,为反杓型血压组,下降超过10%,为杓型血压组,下降不超过10%,为非杓型血压组,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共55例入选,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Ⅱ级或Ⅲ级,杓型血压者19例(35%),非杓型者22例(40%),反杓型者14例(25%),广义非杓型血压共36例(占65%)。不同血压节律组间比较,年龄、冠心病史、脑卒中史、血浆尿素氮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提示冠心病史、脑卒中史、血浆尿素氮增高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中非杓型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冠心病、脑卒中、血浆尿素氮增高的患者是非杓型血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7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根据尿检结果将其分为白蛋白尿组(n=32)和非白蛋白尿组(n=38)。比较两组之间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以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血压变异曲线。结果白蛋白尿组与非白蛋白尿组问比较,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率、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白蛋白尿组比较,白蛋白尿组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下降(P〈0.05)。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dSBP和dDBP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差异(P〉0.05),但白蛋白尿组nS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白蛋白尿组患者的反杓型曲线比例更高(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高龄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和eGFR下降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对杓型及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平均年龄(49.6±7.8)岁(18~70岁).服用安慰剂1周后,测量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其中杓型组23例,非杓型组24例.所有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每次10~15mg,2次/d,连续4~6周,治疗结束时再测量一次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偶测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杓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非杓型组为54.2%;动态血压各项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和血压负荷均有显著降低,同时全天的心率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非杓型组24例患者中,有12例(50%)血压节律改变为杓型.结论盐酸阿罗洛尔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在影响血压节律方面,能够更显著地降低非杓型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吸烟对正常血压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阐明吸烟对正常血压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66例吸烟的男性正常血压者与62例年龄、体重指数及偶测血压相同的不吸烟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吸烟组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高于不吸烟组,白天血压及血压负荷相差非常显著(P≤0.005);从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图显示,吸烟者24小时SBP、DBP均高于不吸烟组,分为白天相差显著、夜间无显著性差异及开始吸烟和停止吸烟后的血压不稳定三个阶段;吸烟组心率快于不吸烟组,24小时及白昼相差显著,而夜间相差不显著。结论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尤其是白天吸烟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与血压一样,人体心率的24h分布特征也受自主神经的影响,临床已开始应用心率昼夜规律的变化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定义]人体全天心率的分布存在明显的昼夜规律性:勺型和非勺型等多种形式。正常时,人体夜间的平均心率比同天白天平均心率值下降10%~20%,而晨醒后心率增快。当夜间平均心率比白天下降≥10%时,这种心率分布称为正常的勺型心率(图1A),而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及其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3 6例高血压病人 ,服用苯那普利 ( 10~ 2 0 mg/ d) 8周 ,用药前后做动态血压和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均下降 ( P<0 .0 5或 <0 .0 1) ;HRV(心率变异性 )时域指标 RMSSD(全部相邻 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升高 ( P<0 .0 5 ) ,其他指标虽均有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频域指标中 HF(高频功率 )增加 ,L F(低频功率 )、L F/ HF下降 ;5分钟 HRV中治疗后白昼段和夜间段 HF均升高 ,L F/ HF均下降 ,且白昼段 L F较夜间段高 ,HF比夜间段低。结论 苯那普利可以很好控制全天血压 ,同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提高迷走神经张力 ,且不干扰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6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坎地沙坦治疗,每天4mg。但A组患者早晨7:30服药,B组晚间7:30服药,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值及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B组24h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比A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均得到改善,B组夜间血压降低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夜服用坎地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血压昼夜节律调节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男79、女80)例,年龄40~80岁,行动态血压心电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成杓型组(n=61)、非杓型组(n=59)和反杓型组(n=39),比较3组间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天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SDNN、SDANN、RMSSD的关系。结果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夜间平均心率高于杓型组[(63.9±6.2)、(68.6±7.5)比(60.2±5.1)次/min,均P0.05],SDNN、SDANN、RMSSD低于杓型组[分别为(116.1±14.9)、(103.9±12.9)比(138.5±13.7)ms,(100.0±16.9)、(90.6±14.9)比(116.0±23.7)ms,(32.3±8.7)、(23.9±7.2)比(38.2±10.7)ms,均P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302、-0.441,均P0.01),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r=0.635、0.409、0.505,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NN和RMSSD为夜间收缩压下降率的影响因素(B=0.176,0.213;均P0.05)。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降低与夜间心率加快及心率变异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