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食管憩室50例X线检查方法探讨平顺县人民医院(047400)赵苏梅,魏爱平我院从1990至1992年共接诊吞咽不适、疼痛感的病人600余例,全部病人均经食管钡餐造影及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80%的病人未见阳性X线征象,其中50例病人经消炎或对症治疗,待临床症状消失后,再行气钡双对比食管造影始发现明显的X线征象。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9岁,以往做过食管造影检查的24例,首次就诊的26例。50例患者全部使用青岛产双对比医用硫酸钡为造影剂,采用显示病灶最佳位置拍片。本组病例中过去做过食管造影的病人仅嘱其将100万u硫酸链霉素5g加入浓糖水500ml中混匀每次10ml每日3~5次口服,缓慢咽下,最后取卧位服药。首诊检查阴性的患者也采用上述方法服药,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消失,再行气钡双对比食管造影复查。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复查均发现程度不同的憩室征象。憩室影位于食管上段18例,中断25例,下段7例。幕状憩室在中段的发生率最高,共34例,占68%。囊袋状憩室16例,占32%,多发生在食管的上、下段,所有病例均经摄片对照证实,以左前斜位显示率较高。讨论吞咽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憩室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表现与诊断。方法对我院22例食管憩室患者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摄正侧位及双斜位片,其中男16例,女6例。结果咽食管憩室4例,食管中段憩室12例,膈上憩室6例。一般呈类圆形或乳头状钡影突出,边缘光滑整齐,黏膜像显示黏膜伸入其中。结论食管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憩室的重要方法,少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的并发症如憩室穿孔,甚至癌变,故临床高度怀疑病例应尽早行气钡双重X线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112例食管胃连接部癌气钡双对比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连接部是消化道癌肿好发部位。传统的充盈法检查时该区病变易被遮蔽,压迫法时又因其位于肋弓下不能施行,常导致漏诊误诊,所以一直被认为是X线检查的一个难点。现代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DC,double contrast radiography)易显示胃底贲门和食管远端病变时出现的黏膜皱褶,小区和贲门区、腔壁线的异常变化。笔者收集近年来采用现代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发现食管胃连接部癌共112例,全部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对比效果。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40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30例,无转移10例)的临床螺旋CT与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气钡双对比造影的符合率达到了90.0%,其诊断阳性为36例;CT诊断阳性的符合率达到了95.0%,其诊断阳性为38例。虽然C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消化道造影,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气钡双对比造影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为96.6%和6.67%,而CT转移诊断的为81.8%和26.3%,CT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要高得多,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由于气钡双对比造影在于对胃癌的诊断方面取得的诊断效果和螺旋CT取得的效果差不多,对晚期胃癌具有比较可靠的诊断方面的价值,所以,值得推广到临床方面。但对胃癌转移、胃壁浸润、腔外情况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并发症及胸胃气钡双对比检查泉州市第一医院郭介基,潘群雄,黄丁龙本文就有关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几种少见并发症,并对52例采用食管吞钡造影配合气钡双对比检查胸胃报告于下。一、胸胃蛔虫症术后并发胸胃蛔虫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分别发生于术...  相似文献   

6.
林波  段兵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4):287-288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的X诊断和低张钡棉加温水冲服治疗技术.方法:对73例食管异物患者常规检查前肌注15 mg 654-2或者阿托品1.5 mg,10 min后在GE-TH600 X线机电视监视下,胸腹部透视和(或)点片,如发现不透X线异物(如金属异物)平片多数能明确诊断,少数加服钡剂证实;较大透X线异物采用口服钡剂,较小透X线异物采用口服医用纯净BaSO4和少量脱脂棉混悬液检查,确定异物后,反复温水冲服直至异物去除引入胃腔内.结果:统计经X线检查为食管异物阳性51例,阴性22例;不透X线异物11例,透光异物62例;X线透视吞钡棉去除异物70例,经纤维内镜处理异物3例.结论:GE-TH600电视X线机电视监视下低张钡棉加温水冲服治疗技术去除食管异物,诊断和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在慢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的患者,采用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诊断慢性阑尾炎,分析显像清晰度、分辨率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阑尾未显影3例;17例有管腔粗细不均、边缘毛糙、分节样改变;13例有程度不等的充盈缺损;15例压痛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变化,12例压痛点固定;9例阑尾呈形态扭曲;4例阑尾异位.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阑尾显影时间30 min~5.2 h,平均1.4 h.本组30例慢性阑尾炎影像学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所有确诊病例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检出率高.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分辨率、病变检出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慢性阑尾炎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放射科孙赣清俯卧位食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其成功率高,可以复拍,又易与上消化道常规检查相结合进行。本文有20例病人获得有诊断价值的双重影像。大多数双重造影技术是在站立位完成的,这样在食管下...  相似文献   

9.
徐向红  庄一平  王海彦  顾慷 《江苏医药》2003,29(12):917-918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所见对照观察,以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糜烂型、乳头型和斑块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可见浅表充盈缺损及浅表溃疡龛影、钡斑以及粘膜皱襞增粗、紊乱、破坏等改变,检出率高。平坦型X线表现轻微,需仔细多轴位观察,一般结合食管镜能作出诊断。原位癌检出率低,易造成漏诊,粘膜癌及粘膜下层癌检出率高。结论 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多轴位、多角度观察可以发现早期浸润癌的局限性管壁浅凹、粘膜微细颗粒等轻微改变,是诊断早期食管癌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诊断早期胃恶性淋巴瘤,提高胃肠钡餐诊断率。方法 病人检查前10~15分钟肌注654-210mg,然后口服160~200%硫酸钡50ml,适量产气粉。结果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早期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X线表现与病理的关系,X线诊断与X线检查方法。气钡低张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为:①多发散在结节,息肉样环状影;②表浅不规则龛影;③病变局部胃粘膜面隆起。结论 运用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对早期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5例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日本岛津800mA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进行了气钡肠道双重造影及肠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白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纽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胸部平片和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比较三种方法对诊断支气管异物的正确率。方法对18例怀疑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全部行胸透、胸部平片和MSCT检查,通过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将MSCT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小密度投影法(MinP)和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重组,检查结果分别与支气管镜对照。结果 1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异物。胸透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10例;胸部平片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9例;MSCT诊断支气管异物17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较普通X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与胃镜对胃石症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胃石症患者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全部患者均应用碳酸氢钠、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同时配合腹外按摩。10~15d后行气-钡双对比造影复查了解治疗效果,药物治疗失败者行胃镜下机械碎石。结果 37例患者复查胃石消失;另外3例胃石块大、多发,2例病史较长患者胃石变小或变化不明显,行胃镜下机械碎石。结论胃石症患者可先通过X线确诊并进行药物碎石,药物治疗失败者行胃镜碎石。  相似文献   

14.
郑德先  刘清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95-1797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便秘的病因及检查方法,评价影像学对便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临床诊断便秘的中老年女性患者先作结肠传输试验,而后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考虑出口梗阻的患者再作排粪造影检查或仿真直肠排粪造影检查,根据卢任华教授的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钡灌肠检查者8例,发现异常者6例;16例直接行排粪造影检查,14例异常.行结肠传输试验者74例,正常者6例,异常68例,真性慢传输16例,假性慢传输20例,出口梗阻52例,其中选择20例志愿者进行混悬硫酸钡及仿真直肠排粪造影检查.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可以发现结肠的器质性病变及发育异常;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及仿真直肠排粪造影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最佳的检查便秘病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透X线异物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气道异物的X线透视及胸片表现,全部病例经气管镜,手术取出或咯出异物证实。结果:气管23例,左支气管19例,右支气管32例,主要X线表现:阻塞性肺气肿41例,肺不张8例,肺通气不良15例,阻塞性肺炎6例,肺脓肿2例,吸气性心脏增大15例,纵隔摆动或移位37例,肺野静止征40例。结论:X线表现取决于异物的大小,形态及与气道的关系,在病变早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小儿食管异物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收治的小儿食管异物86例,在表麻或无麻下进行食管镜探查并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手术中成功取出异物66例(76.740,6),将异物推入胃内12例(14.28%),术中未发现异物8例(0.93%),但术后经X线检查证实这8例脱落于胃内,20例落入胃内的异物,经口服石蜡油后,在24~72h内全部排出体外。4例并发食管穿孔,经禁食及鼻饲管,积极抗炎及支持疗法而痊愈。结论小儿的食管异物要及时诊断,及早取出,手术操作要轻巧,尽量减少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对难取出的异物可推入胃内让其随大便排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43例食管中段异物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管中段异物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3例食管中段异物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治愈42例,死亡1例。结论食管中段异物应尽可能全麻下经食管镜尽早取出,严格评价手术治疗指征,胸腔镜手术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直达喉镜、硬质气管镜确诊的120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异物取出方法.结果 1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中,109例患儿有异物吸入史;120例患儿有侵入综合征;气管拍击音在气管异物中的出现率为66.7%(26/39);59例患儿X线胸部透视下呼气时可见纵隔向健侧摆动,均被气管镜确诊有异物;经CT诊断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率为86.2%(25/29);均行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加异物取出术而得以确诊和治疗,119例异物被成功取出,1例转胸外科治疗.结论 异物吸入史、侵入综合征、气管拍击音和X线检查中的纵隔摆动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重要证据,胸部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准确率较高,直达喉镜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重要方法;直达喉镜、硬质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出术是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探头在食管上段异物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超声浅表探头诊断食管上段异物32例患者超声所见,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并与胃镜、X线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声像图改变,超声诊断正确30例,漏诊1例,误诊1例,准确率为9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探头检查对食管上段(颈段)异物诊断有其特征性,与胃镜及X线检查比较有着同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而且作应急的辅助诊断方法,超声具有无创伤性,无射线辐射并能实时、动态观察异物并对异物的大小、定位以及异物的摘取治疗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