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朱恒美  房树恒  刘洁  艾文婷  孙莹  许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11):1570-1572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肝胆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2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新入职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新入职的1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培养优秀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统一理论授课、制订规范的带教及考核计划、专科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视频反馈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两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核心能力、自我效能较对照组提升(P<0.05),培训后观察组带教老师及新入职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教学方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及新入职护士和老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覃小轩 《当代护士》2022,(8):161-163
目的探讨模块化教学在新入职护士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中的实践效果,以期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方法按照时间先后将2020年10月之前入职的76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2020年10月之后入职的87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岗前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模块化教学式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结果培训前两组新入职护士的理论考试、口试、操作考试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模块化教学式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理论考试、口试、操作考试各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块化教学式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以及临床综合能力,促使新入职护士更快地融入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需求的典型案例教学法(CBL)在传染病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1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2014年20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典型CBL进行培训。培训周期均为3周,以规范化培训计划中的考核模块为依据对两组护士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及问卷调查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分析培训效果。[结果]两组培训后总均成绩、临床护士思维、病情观察评估能力和专业知识点掌握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认可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以典型案例教学法培训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元化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入职护士38名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名。对照组护士给予传统培训方法,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元化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干预, 对比干预后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核心胜任力、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元化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后, 实验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护士核心胜任力各维度评分、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多元化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 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培训中, 能显著提升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 提高其核心胜任能力, 优化临床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段燕  杨利 《当代护士》2018,(7):159-161
目的探讨基于ASK模型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价。方法借鉴ASK模型培养理念制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对2015年后新入职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将2015年以后参加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92名护士设为实验组。2015年以前完成新入职培训的85名护士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设为对照组。规范化培训结束后使用自行设计新入职护士培训效果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新入职护士在态度、知识、技能3个维度共9个条目评价得分比较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ASK模型培训理念制定的培训体系的应用,让新入职护士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新护士在态度、技能、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操作教学方法在康复专科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新入职的23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操作示教进行规范化培训。2018年入职22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通过制定适合康复医院专科培训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教学的培训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岗前培训3个月后康复护理理论与专科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价及护士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结果:实施教学方法改进后,实验组康复理论与专科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价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对教学质量中教学内容、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等多项评价较对照组提高,实验组教学质量总分较试验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升新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使培训质量显著改进,有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整体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星  胡郁  王洁 《上海护理》2020,20(6):39-42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新入职护士233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职培训方法集中开展1个月的岗前培训和3个月的专科护理培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新入职护士219名为观察组,对其进行3年的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精选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结合学分管理开展理论培训、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院级临床护理培训基地轮转。比较两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满意度及3年离职情况。结果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其评判性思维和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方面的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对培训计划、内容、方法、基地带教、评估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内离职率(5.47%)低于对照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军队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胜任力,为稳定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岗位需求的信息系统培训课程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42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38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岗前培训计划,实验组在传统岗前培训计划内容上增加基于岗位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培训课程;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和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结果 两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护士岗前培训内容中纳入基于岗位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培训课程,能有效地提高新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9.
李静  郭路  叶朝 《天津护理》2019,27(3):335
目的:探讨对新入职护士实施医学慕课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新入职护士76名作为观察组,实施医学慕课规范化培训;2017年新入职护士79名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参与率、规范化培训时长、规范化培训考核情况、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方式的满意率以及规范化培训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参与率两组均为100.00%,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及总满意率及对规范化培训模式教学评价各项指标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入职护士实施医学慕课教学,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专科分组式整合培训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效果,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届和2016届的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2016届为实验组,在新护士轮训期间接受专科分组式整合培训;2015届为对照组,在新护士轮训期间接受常规轮训科室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比较两组理论成绩、培训满意度及护士临床基本能力。结果 接受专科分组式整合培训的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一年后的实验组的新入职护士临床基本能力自评总分与接受二年常规科室专业培训的新入职护士基本接近(P>0.05),且在处置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及职业心理素质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科分组式整合培训增加了新护士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内容,能增强新护士临床工作自信心,提高新护士临床基本能力,促进其胜任临床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进入急诊科的新护士28人设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进人急诊科的新护士31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护士在知识、技能、奖惩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得分和受表彰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化临床思维训练对ICU新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ICU轮转的新护士30名作为对照组, 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ICU轮转的新护士3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操作示教的方法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系统化临床思维训练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在岗位胜任能力及床旁综合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床旁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理论授课+操作示教的方法相比,系统化临床思维训练能更好地提高ICU新护士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工作胜任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隐性知识教学在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的8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的45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将2020年7月的40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隐性知识教学。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分、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观察期内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投诉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性知识教学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一般自我效能及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入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入职的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试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采用相同的考核形式及内容对两组新护士进行考核,并分别用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培训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应用六西格玛模式管理进行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后,试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训考核成绩分别为(94.72±3.63)、(96.95±2.32)、(95.96±2.15)分,对照组成绩分别为(86.41±4.44)、(90.15±4.61)、(88.72±4.28)分,试验组的各项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手术医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5.56±2.26)、(88.32±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新护士对培训安排、培训形式、考核方式、接受程度及满意度总分分别为(24.08±1.03)、(23.78±0.77)、(23.95±0.83)、(23.71±0.73)、(95.45±1.64)分,对照组分别为(21.15±1.14)、(21.31±1.21)、(21.08±1.04)、(20.65±1.23)、(84.22±2.16)分,试验组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新护士掌握机器人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手术配合能力,提升手术医师和新护士的满意度,从而提高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斐  刘瑛 《护理研究》2013,(11):3685-3687
[目的]构建急诊护士救治群体性伤害能力的培训模式,通过实践提高急诊护士救治群体性伤害的能力.[方法]培训模式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法,其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急救技能、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方式有集中理论培训、阶梯化技能培训、分组角色情景模拟演练;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急救技能、综合应急能力.[结果]急诊护士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及综合应急能力均提高.[结论]构建急诊护士救治群体性伤害培训模式,通过实践使急诊护士提高了应对群体性伤害的能力,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将2008年应届毕业的70名新毕业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修改后规范化培训方法;对两组护士的考试成绩和一次通过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护士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礼仪形象考核成绩及考核平均成绩、考核一次性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满意程度及对上岗前心理准备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岗前培训模式调动了新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护士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利于新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组阶梯式培养模式在伤口护理中心培养新护士的应用。方法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通过小组阶梯式培养模式培养新护士,观察新护士的完成情况。结果通过小组阶梯式培训,新护士在基本理论、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反复的互动式授课演练,新护士在文献检索、归纳资料、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新护士经过两年培训,读书报告评分由第1年平均77分提高到第二年的88分。个案报告培养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基本的科研能力。经过两年的培训,新护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全院护理论文报告会新护士组取得第1名的成绩。结论小组阶梯式培训方式可以加强整体护理管理力度,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科室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晶  姚敏红 《全科护理》2016,(23):2450-2451
[目的]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升新护士的沟通能力。[方法]将2013年8月招聘的新护士37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8月招聘的新护士32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课方法,观察组除了传统讲课之外,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后3个月采用自制的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沟通能力总分为87.41分±6.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分±7.19分(P0.01)。[结论]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新护士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新进护士的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方法对2006—2007年应届毕业156名新进护士进行3阶段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与传统培训方法的2004--2005年毕业的161名新进护士比较。结果2006--2007年应届毕业新进护士的服务考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评、综合素质考评得分均高于2004--2005年毕业的新进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计划系统的对新进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向规范化培训效果优于以往传统的培训方法,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稳定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