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胫骨干骨折最常用的方法,髌韧带入路和髌韧带旁入路是其常见手术入路,术后膝关节疼痛率较高,是胫骨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时候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甚至需要拔出内置物可缓解。大量研究认为术后膝关节疼痛可能与术中髌韧带损伤及术中长时间牵拉髌韧带有关,指出髓内钉入路与术后膝关节疼痛存在相关性,认为保护髌韧带的完整性对减少其发生率有一定帮助[1]。我们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2.
髓内钉固定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强度高等优点,常用于治疗胫骨干骨折等长管状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入路目前主要有髌下入路和髌上入路两种。髌下入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术后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髌上入路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骨折畸形愈合较为少见;但置入保护套筒时容易损伤髌骨关节软骨,再加上手术费用较为昂贵,患者不容易接受,临床较少应用。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经济情况,并结合医生自身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从而实现疗效最大化、创伤及并发症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经髌上骨入路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南部战区海军第一 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胫骨中上段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入路阻挡钉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 例。经髌上骨入路阻挡钉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为观察组,经髌韧带入路阻挡钉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为 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比较分析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估近远期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25 ± 1.07)周,短于对照组的(11.31 ± 1.29)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术后 3 周 AK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 6 个月、9 个月 AKS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末次 AKS 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髌上骨入路联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提高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观察组)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Joher-Wruh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干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牢固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胫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5例,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完全负重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92%VS96%)、踝关节功能(96%VS88%)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相当,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治疗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半伸膝位经髌旁支持带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评估该治疗方法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因胫骨骨折需要行胫骨髓内钉的病例,采取半伸膝位经髌旁支持带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共39例。记录随访超过1年的结果,评价内容包括:术前术后膝关节及胫骨骨折影像学表现,复位方式,术中透视次数,感染发生率,并发症,膝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39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平均随访93.6周(55~137周),7例采取切开复位,32例采取闭合复位,术中透视次数平均3.8次,无切口或骨感染,所有病例均无成角5°者。膝关节VAS评分:术后次日平均4.3分,术后1周2.3分。3例术后12周内存在髌韧带处疼痛,髌前疼痛发生率为7.7%.术后2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99.3°(0°~121°),术后12周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25.3°(0°~140°),术后12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92.8(72~97)分,优良率92.3%.无骨折不愈合,1例胫骨中上段骨折病例延迟愈合。结论:采取半伸膝位经髌旁支持带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有利于术中复位、透视,胫骨力线恢复良好,髌前或胫骨结节处疼痛发生率低,更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屈伸活动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9例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8例行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17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与6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及术后6个月Johner Wruh胫骨功能,并探索年龄、骨折侧别、骨折类型、愈合时间、软组织损伤分级对胫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住院时间为(14.47±3.24)d,明显短于钢板组(22.84±4.39)d及髓内钉组(17.56±4.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76)周,短于钢板组(19.53±3.42)周及外固定组(18.47±3.4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内钉组术后3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6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及Johner Wruh胫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功能的恢复与年龄、侧别、软组织损伤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骨折类型及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骨折类型越复杂、愈合时间越长,术后6个月胫骨功能的恢复情况越差(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均有一定疗效,但采用外固定支架者住院时间较短,采用髓内钉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胫骨下端骨折不愈合患者运用补肾断续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80例胫骨下端骨折不愈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只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补肾断续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痂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后1月、3月的疼痛(VAS)评分,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月后骨痂评分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87±0.67)、(5.23±1.38)周,对照组为(2.14±0.35)、(7.23±1.66)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月、3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4±0.44)、(2.04±0.37),对照组为(5.49±0.74)、(398±0.5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下端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过程中,运用补肾断续汤联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更为良好,患者疼痛感更低,具有为明显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髌旁小切口经髌股关节通道加压埋头空心钉结合缝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髌旁小切口经髌股关节通道加压埋头空心钉结合缝线锚钉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5~58岁,中位数34岁;按照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7例、Ⅲ型12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后6个月,患膝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3.8±2.3)分。术后均无感染、伸膝功能障碍、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髌旁小切口经髌股关节通道加压埋头空心钉结合缝线锚钉内固定治疗Meyers-Mckeever-ZaricznyjⅡ、Ⅲ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患膝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青壮年患者42例病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直接前侧入路组20例采用直接前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2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闭合复位组在手术时间((75.05±7.280) min)和出血量((55.35±15.989) mL)方面优于直接前侧入路组(分别为(102.41±17.866) min和(123.50±35.525) mL)(P<0.001)。术后Garden复位指数直接前侧入路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33);术后3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闭合复位组低于直接前侧入路组(P=0.030,P=0.031)。2年内直接前侧入路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闭合复位组(P=0.028),两组骨折不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9)。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在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术中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后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手术治疗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侧入路的治疗方式应用在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S评分的优良率91.8%要高于对照组组HSS评分的优良率66.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骨折应用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改善了术后的关节恢复情况,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博罗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行开放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0例: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 %)低于对照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开放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股肌下入路与微创内侧髌旁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0膝)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用微创内侧髌旁入路,B组32例用微创股肌下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支持带松解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1 d进行VAS评分、直腿抬高时间、起始行走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达到Ⅰ期愈合,并获得12个月的随访,B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而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直腿抬高时间、起始行走时间和术后3 d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均有统计学差异,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KSS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KSS功能和临床评分亦优于MPM组(P0.05);二者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股肌下入路相对于微创内侧髌旁入路切口小,不干扰伸膝装置,能保护髌股关节稳定性,术后初期功能恢复快,但其对医生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在临床选择上须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失败后改行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德庆县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间骨科收治的8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49)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8±1.2)周,少于对照组的(13.1±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8%和87.8%,对照组分别为80.0%和85.7%,两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手术,在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失败的患者可以改行小切口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通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多段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7例胫骨多段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胫骨通用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通用髓内钉固定手术时间短,对机体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分别采用髓内钉固定植骨术单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断续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HSS评分,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提高膝关节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小夹板外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干螺旋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例老年性肱骨干螺旋形骨折患者,小夹板组15例,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髓内钉组16例,采用肱骨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恢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评定肘关节、肩关节功能。结果:Hb、HCT恢复时间小夹板组(8.87±2.53)天,髓内钉组(22.88±2.80)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小夹板组(12.40±1.84)周,髓内钉组(13.63±2.02)周,小夹板组Neers肩关节评分、HSS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均为93.3%,髓内钉组分别为87.5%、93.7%,以上指标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2周,2组肩、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4、8、16周,2组肩关节、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干螺旋形骨折疗效相当,都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创伤更小,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单纯或者复杂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胫骨平台内或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针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两组手术各有优劣,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