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手术室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术中护理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率为2.94%(2/68),与对照组的20.59%(14/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MPV、PDW、PLT等血小板参数,PT、D-D、Fbg等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采用预防性术中护理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率,改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对患者术后恢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该院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该次研究患者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90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术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事件以及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护理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效果,同时能够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护理,分析组则执行术中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指标(D-D、Fbg、FDP)、血小板(PLT、MPV)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分析组术后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分析组术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在该研究中,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各指标、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水平评分均较高,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低,统计计算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较高,可有效确保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护理水平,最终使临床手术护理得到患者的认可及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术中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70例患者的接收时间均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所有患者经过数字随机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bg与D-D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有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中采取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来源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采纳诊治的46例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区分为参照组(n=23)与实验组(n=23),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对实验组与参照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T、Fbg、TT、aPTT、PLT实施比对。结果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数据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Fbg、PLT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受手术室治疗的手术患者PT、TT、aPTT、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应用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中有助于改善凝血指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抗血栓泵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抗血栓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水平(PT、TT、aPTT、PLT、MP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3.92%(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血栓泵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等指标,预防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APTT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T水平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盆腔手术行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再出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1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两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开展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案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这一时段内在该院实施手术方法医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一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注重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方法的实施,进一步对两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方面,观察组则明显要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发生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手术室术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一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视为对照组;另一组采取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D、Fbg、FDP、PT指标分别是(264.61±18.59)ng/L、(2.45±0.62)g/L、(2.66±0.72)mg/L、(30.41±2.94)s,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PLT、MPV、PDW参数指标分别是(212.18±24.34)58 g/L、(10.03±0.31)fl、(13.6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是6.9%、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8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观察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情绪状态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凝系统异常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的引入,可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妇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妇产科中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联合干预。结果为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性妇科疾病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工作中,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改善凝血指标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该院接收的妇科术后患者中,68例患者均为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入院,遵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4例/组。所有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中,有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两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0.00%、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72.50%、3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时,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其实施干预护理,以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加强护理干预对预防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在2017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8例。结果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41%)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栓发生率(8.6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03%)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8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强化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改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术后给予中医护理。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92%,中医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14%,中医护理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83.78%,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