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组(50例,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毫克/次,1次/天)与多西他赛组(50例,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结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吉非替尼组的局部控制率与总有效率(44. 0%、68. 0%)均高于多西他赛组(20. 0%、54. 0%),P均0. 05。吉非替尼组患者治疗后QLQ-C30问卷的整体功能评分高于多西他赛组,且特异症状评分低于多西他赛组P 0. 05。吉非替尼组患者治疗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多西他赛组(P 0. 05)。吉非替尼组的副作用发生率(14. 0%)略低于多西他赛组(16.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吉非替尼优于多西他赛。  相似文献   

2.
周勇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98-1900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78例行OPCAB患者分为3组,抑肽酶组(24例)术中给予抑肽酶500万u(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静脉泵入):鸟司他丁组(28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静脉泵入);对照组(26例)术中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情况及血液细胞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与抑肽酶组术后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胸液引流量减少(P〈0.05)。抑肽酶与乌司他丁的血液细胞保护作用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抑肽酶和乌司他丁通过多种途径对血液细胞成分有保护作用,维护患者凝血机制。能够明显减少OPCAB围手术期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恩度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随机分为恩度组、多西他赛组、恩度与多西他赛联合组、无药物干预对照组,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及MMP-9、MRP、Bcl-2、BaxmRNA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多西他赛与恩度对PC-3细胞增殖有呈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的抑制率高于单独用药(F=8.38~16.39,P〈O.05),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F=210.60,q=4.08,P%0.05)。与恩度组、多西他赛组比较,恩度与多西他赛联合组的MMP~9、MRP、Bcl-2mRNA表达明显降低(F=48.32~201.27,q=8.47~16.87,P%0.05),BaxmRNA表达明显升高(F=101.60,q=4.46~11.29,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121.80,q=2.95~26.92,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F=342.80,q=3.23~5.26,P〈0.05)。结论多西他赛与恩度对PC-3细胞的生长均有-定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其机制与降低MMP-9、MRP、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xB(nuclearfactor-κB,NF-κB)通路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各15只,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u/g,连用3d;72h后3组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胸腹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乌司他丁组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胰腺缺血30min再灌注0h、6h、12h及24h时胰腺组织中bcl-2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乌司他丁组在再灌注6h、12h、24h时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P〈0.05),后两组各时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鸟司他丁组HSP70的表达在12h、24h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乌司他丁组炎症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胰腺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联用)、对照组(单用乌司他丁)。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体征减轻、血尿淀粉酶(AMS)下降时间、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联用能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及控制病情,缩短治疗时间。结论:乌司他丁和血必净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用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rinarytrypsininhibitor,UTU在严重烧伤中抗炎症反应方面作用,进一步探讨乌司他丁在救治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们治疗烧伤患者60例,烧伤面积50%~70%深Ⅱ~Ⅲ度,Ⅲ度〉30%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与非乌司他丁组(B组),观察其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浆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6)以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变化,于治疗3d、治疗5d和治疗7d分别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一10浓度。结果乌司他丁组(A组),与非乌司他丁组(B组)治疗第7天血浆IL-6和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两组比较,乌司他丁组(A组),与非乌司他丁组(B组)血浆IL-6和IL-10浓度治疗3d、治疗5d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认为乌司他丁Ulinastatin在重度烧伤治疗中具有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因子的释放作用.值得今后临床更多的使用观察。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每组24只。各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0 h、2 h、4 h、8 h,各时间点6只大鼠。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同时,经股静脉采血备检;取骨骼肌组织分别固定,备电镜、光镜检验。分别测定各组动物骨骼肌在发生再灌注时间点0 h、2 h、4 h、8 h时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不同时点大鼠后肢腓肠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细胞结构形态。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血浆LDH、CK的含量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LDH、CK在各时间点的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乌司他丁组各不同时点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腓肠肌组织表现为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4 h为最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4 h为最高;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血浆SOD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腓肠肌中MD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SOD含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①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骨骼肌细胞破坏而引起的LDH和CK的释放,因此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③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乌司他丁组的SOD活性要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而反映氧自由基对骨骼肌损害的MDA的含量却较单纯缺血再灌注低,提示乌司他丁在清除氧自由基及减轻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乌司他丁对S100β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5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用微量泵输注溶于50 ml生理盐水的乌司他丁(1万U/kg),体外循环(CPB)开始时再将乌司他丁(1万U/kg)加入体外循环机预充液中。C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开始后15 min(T_1)、CPB结束时(T_2)、CPB结束后2h(T_3)、24h(T_4)时点从颈内静脉采血,分别测定S100β蛋白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T_1和T_4时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S100β和TNF-α含量T_2时点明显降低(P<0.01);T_3时点也降低(P<0.05)。两组T_2、T_3、T_4时S100β水平均高于T_1点(P<0.01)。C组T_2、T_3时TNF-α水平明显高于T_1时点(P<0.01);U组各时点TNF-α浓度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乌司他丁可减少TNF-α炎性因子的产生,并降低血浆中脑损伤的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玉梅 《新医学》2010,41(9):616-618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佐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乌司他丁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规范肟类复能剂、抗胆碱能药物、改善机体器官功能的常规药物及血液灌流、机械通气等治疗;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2h内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为7~10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TNF-α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病死率、痊愈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乌司他丁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而对照组TNF-α和ICAM-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佐治AOPP患者,可提高患者痊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乌司他丁组20例、纳洛酮组21例、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20例.检测患者入院及治疗1周后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同时观察休克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28 d病死率.比较各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cTnI[常规治疗组(2.06±0.15) ng/L、乌司他丁组(1.59±0.16) ng/L、纳洛酮组(1.97±0.14) ng/L、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1.04±0.17)ng/L]、BNP[常规治疗组(261.07±71.43) ng/L、乌司他丁组(203.46±65.73) ng/L、纳洛酮组(252.96±68.85) ng/L、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143.21±56.94) ng/L]、TNF-α[常规治疗组(31.21±12.32) ng/L、乌司他丁组(20.39±11.08) ng/L、纳洛酮组(28.98±11.76) ng/L、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13.42±8.93)ng/L]、IL-6[常规治疗组(80.46±27.15) ng/L、乌司他丁组(59.84±20.72) ng/L、纳洛酮组(76.15±26.45)ng/L、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37.58±11.14) ng/L]的浓度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1),其中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和纳洛酮组(P均<0.01).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组休克恢复时间(7.16±1.52)d、住院时间(15.03±3.23)d及28 d病死率(41.62%)明显低于乌司他丁组[(8.05±1.81)d、(18.93±3.97)d、50.74%]、纳洛酮组[(8.74±1.98)d、(19.21±3.94)d、52.31%]和常规治疗组[(11.43±2.40)d、(22.64±4.18)d、6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纳洛酮能有效减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促进循环功能恢复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烫伤后麻醉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机械通气造成的肺组织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只,全麻组30只,乌司他丁组30只.建立大鼠重度烫伤模型后,对照组不进行机械通气,全麻组和乌司他丁组机械通气1 h(乌司他丁组通气前接受乌司他丁预处理).通过观察肺组织大体标本,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学改变,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评估肺系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 IL-2的表达水平来检测重度烫伤后,乌司他丁对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和全麻组大鼠两肺明显水肿,可见出血灶,切面疏松、肿胀;乌司他丁组大鼠两肺充血水肿相对温和.HE染色可见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变轻于全麻组.电镜下:对照组和全麻组肺组织细胞器破坏严重;乌司他丁组相应改变较轻.对比肺系数发现乌司他丁组肺系数与全麻组相比显著下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乌司他丁预处理后肺组织表达TNF-α、IL-2、IFN-γ的强度较全麻组显著降低.结论 乌司他丁对重度烫伤大鼠全麻时机械通气所导致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乌司他丁降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乌司他丁能减轻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脊髓损伤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培养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入乌司他丁,联合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腹腔注入乌司他丁。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联合组下肢运动功能优于细胞移植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细胞移植组和乌司他丁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移植后4周,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联合移植组多于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多于乌司他丁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移植后8周,联合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提示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乌司他丁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西他赛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1822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多西他赛对骨髓瘤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多西他赛对B观-2、caspase-8及caspase-3mRNA表达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多西他赛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0.25-8.0μg/ml终浓度的多西他赛均可抑制RPM18226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r=0.927)和浓度(r=0.726)依赖性;多西他赛处理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高倍镜可见凋亡细胞,偶见坏死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典型凋亡改变以及少数坏死细胞;多西他赛可明显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P〈0.01),主要将细胞阻滞于G2/M期(P〈0.01),作用48h时BCL-2mRNA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caspase-8、caspase-3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多西他赛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激活细胞内、外源性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等量生理盐水组,B组抑肽酶5000U/kg,C组乌司他丁20000U/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5min、体外循环结束后2h各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于术后2、6h记录气道平均压、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结果体外循环中及术后血浆IL-10的浓度B、C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体外循环中TNF-α的浓度B、C组低于A组(P<0.05、P<0.01),IL-8的水平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都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乌司他丁20000U/kg的效果更明显一些,乌司他丁和抑肽酶通过上调IL-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递质不同程度地抑制,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iury,ALI)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方法:舌下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0 mL/kg)、LPS组(10 mL/kg)、甲基泼尼松龙组(20 mg/kg)、乌司他丁组(10万U/kg)、联合治疗组[甲基泼尼松龙+乌司他丁组(15 mg/kg+10万U/kg)],给药后于2、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对比观察给药2、6、12、24 h后肺微血管通透性、肺含水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肺微血管通透性、肺含水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联合治疗组与LPS组比较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比较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在6 h、12 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降低LPS所致ALI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含水量,但二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9例经一线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奈达铂+多西他赛组25例,顺铂+多西他赛组24例。多西紫杉醇25 mg/m2,静脉滴注l h(于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奈达铂100 mg/m2,静脉滴注2 h,d1;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l~5天静滴。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奈达铂+多西他赛组和顺铂+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0%和41.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顺铂组毒性反应主要为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奈达铂组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奈达铂+多西他赛方案与顺铂+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均可以用于晚期食管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行常规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24 h一次,连续3 d;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分别于不同时相(静脉注射UTI前、后24 h、48 h和72 h)测试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和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后不同时相点的TNF-α、IL-1、IL- 6、IL-8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SOD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TNF-α、IL-1、IL-6和IL-8的水平并提高SOD活性,从而达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乌司他丁组(B组)、血必净组(C组)、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组(D组)各40例,A组予常规治疗,B组、C组、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给予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血必净、乌司他丁和血必净7 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d生存率。结果:D组治疗后TNF-α、IL-6、PCT显著下降,PaO_2、PaO_2/FiO_2升高程度及P(A-a)O_2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三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三组,28 d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