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阻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下肢肌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患侧踝部绑沙袋的抗阻行走训练,1次/d,40min/次,5次/周,治疗4周。观察患者Fugl-M 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左右步幅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左右步幅差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下肢抗阻步行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及膝关节屈伸肌PT。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功能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积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伸屈肌PT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伸屈肌PT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中下肢肌张力分级为0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木下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在肋木下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FMA下肢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一月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木下膝关节控制训练可以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训练后,运动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中肌力在3级以上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肌力等级,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且简单易学,患者易于接受,有助于解决众多康复训练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理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理疗方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5月—2019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治疗,给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下肢肌力与活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肢肌力评分、FMM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评分、FMM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其实施康复运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情况以及活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模式、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连云港长寿医院50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项(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MA、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半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优于针刺后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早期介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2个月治疗前后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根据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对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发病后2~3天开始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ADL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明显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调整血压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配合悬吊训练和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4.03±4.65 vs 19.73±4.02,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其训练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训练,观察组用常规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Fugl–Meye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I–74)评分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常规训练的同时,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帮助其恢复运动功能的效果显著,经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BWSTT,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疗程前后各行一次康复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力改善无差异(均为45%,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显著改善(P<0.01)。结论:中药熏蒸结合BWSTT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但对肌力的改善与单纯下肢功能训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新Bobath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 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 A)、改良Barthel指数(M BI)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MBI和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提高(P 0. 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渐进负荷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呼吸功能、呼吸劳累感觉和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极低负荷的吸气肌训练(压力为2cmH_2O),观察组接受渐进负荷吸气肌训练(压力为5~60cmH_2O),观察两组呼吸功能、呼吸困难障碍评分的变化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Borg呼吸困难障碍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肌力指数、吸气肌最大肌力指数、平均吸气峰流速、最大吸气峰流速、平均吸气量、最大吸气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负荷吸气肌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感觉,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8例。对照组行物理疗法,观察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痉挛评分比对照组低,上肢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 %,高于对照组的82.7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基米德悬吊系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柳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大关节松动、耐力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基米德悬吊系统进行减重状态下的分离动作诱发训练、腰背控制训练、腹部肌群训练、下肢肌群的抗阻训练。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5天,连续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10m步行速度测试、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定、10m步行速度测试、MBI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BBS总分、10m步行速度测试、MBI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阿基米德悬吊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改良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肱二头肌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初次发病脑卒中后遗症肱二头肌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铺灸法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痉挛肌群肌张力肌电、肌力肌电。结果两组治疗后肌张力肌电均明显降低、肌力肌电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肌电明显低于对照组,肌力肌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铺灸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肱二头肌肌张力,增强其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