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空气波压力仪治疗颅脑外伤后并发的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出现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仪治疗,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肿胀消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颅脑外伤患者,出现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后,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仪进行物理治疗,能够达到较快消肿的效果,并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30-130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化早期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对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107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7例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对比2组血管再通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证候情况及凝血功能。结果经3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下肢疼痛、酸胀、肿胀、压痛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PT、APTT及TT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强化早期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或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减少凝血指标变化,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确保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口服联合空气压力波,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时的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变化及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1周、2周时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预防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12.5±0.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5±3.5)s]、纤维蛋白原[(3.3±0.5)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应用丹参注射液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临床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间治疗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开展术后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隙式充气加压装置干预,治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和平均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预防措施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54.1±9.3)cm/s、股静脉平均速度(32.6±6.0)cm/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46.7±8.1)cm/s、股静脉平均速度(27.1±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T、APTT、P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的PT(12.10±2.15)s、APTT(13.29±2.28)s高于对照组1 d的PT(11.19±2.15)s、APTT(12.26±3.12)s,3 d的PT(39.54±3.42)s、APTT(45.12±3.52)s高于对照组3 d的PT(37.43±3.12)s、APTT(39.13±3.1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比高切黏度(4.52±1.03)mpa/s,全血比低切黏度(5.04±1.02)mpa/s,血浆比黏度(0.95±0.09)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5.43±0.95)mpa/s、(7.80±1.10)mpa/s、(1.47±0.11)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改善患者的PT、APTT、PLT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并发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进行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0 d。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情况、凝血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DVT发生率相近,但观察组DVT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降低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均进行戒酒、戒烟、控制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片,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祛瘀生新汤治疗,每日1剂。术后14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1 d及术后14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分别为(1.32±0.16)mPa/s、(36.34±3.53)%、(25.34±2.76)%及(2.91±0.28)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D-D、FIB、APTT及TT等凝血指标,CRP、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新汤联合利伐沙班可较好的防止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单一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单一组,另一组为采取丹参多芬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联合组,每组37例,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凝血原时间显著高于单一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0%,单一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22%,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25.61±6.11)cm/s,单一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18.49±6.49)cm/s,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5±0.47)m Pa/s,护理干预后为(1.75±0.24)m 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22±5.23)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8.20±1.45)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8±0.45)mPa/s,干预后(1.20±0.17)m 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9.55±5.29)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0±1.28)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7.50%,两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术前和护理干预后、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液粘稠度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切实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栓通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该院手术高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未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血栓通能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子宫全切术住院治疗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足浴联合下肢按摩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经过对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足浴治疗,观察组采取足浴、下肢按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大腿中段周径、主观不适感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凝血/纤溶水平。结果观察组大腿中段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下肢肿胀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而言,采取足浴、下肢按摩联合治疗可以对下肢水肿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史淑洁  乙胜 《光明中医》2022,(13):2402-2405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按摩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98例研究对象均于寿光市某中医院医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术后患者中选取,选例时间为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组主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统一进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2组均连续治疗2周,并于治疗期间接受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差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患肢肿胀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值、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血细胞比容、血清FIB、D-D水平以及患肢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1 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 572 例妇产科手术患者,根据是否行空气波压力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94 例)为术后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观察组(278 例)为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 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DVT 的发病率。结果:对照组的 DTV 发病率为 1.02 %,观察组为 0.36 %,观察组 DTV 发病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 D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够有效降低妇产科术后 DTV 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马渑霞 《新中医》2021,53(3):181-18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下肢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凝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压痛、肿胀、酸胀、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改善凝血指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妇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妇产科中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联合干预。结果为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性妇科疾病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工作中,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改善凝血指标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双下肢按摩。结果记录两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有利于提高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