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和Wagner分级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不同组别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179.38±87.67)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2.05±1.83)mg/mL;0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286.50±105.42)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4.50±2.75)mg/mL;1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453.67±132.26)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5.67±2.84)mg/mL;2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887.77±133.23)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12.77±3.13)mg/mL,不同组别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5);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病情的加重),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随之增加(P0.05)。结论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不仅可应用于辅助糖尿病足早期诊断,还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指导医生开展糖尿病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测定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指标对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该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下肢骨折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为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 D-二聚体指标(0.94±0.11)、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38.31±1.04)、白介素-6指标(5.29±0.21)均高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各项指标与术后24 h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测定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指标可用于判定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课题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早期诊断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分为4组,包括DF2组、DF1组、DF0组、DM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NC组。对比5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DM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DF0组、DF1组、DF2组(P0.05),DM组和NC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其病情严重程度和Wagner分级呈正相关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快速检测D-二聚体含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螺旋CT、MR1或肺动脉造影等确诊的26例肺栓塞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定量快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 急性PE患者肺栓塞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敏感性为92%,阴性预测值为100%,D-二聚体快速定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肺炎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CRP、ESR、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CRP、血沉、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中80岁以上患者与80岁以下患者血浆CRP、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血清CRP、血沉、D-D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而CRP、D-D水平高低与患者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降钙素(PCT)、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5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炎对照组)及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研究,测定三组受试对象血清PCT、D-dimer、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D-dimer、CRP水平均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对照组相比,肺炎对照组患者的PCT、D-dimer、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亦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D-二聚体、C反应蛋白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有增加趋势。因此,三者可作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评估病情、判断预后以及检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PIS)患者血清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别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并与3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进展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有助于PI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确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2例,其中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微创术组)145例,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hs-CRP及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2周患者意识状态,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以同期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3 d、2周及6个月,患者hs-CRP、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术组hs-CRP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t=2.023,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意识障碍状况、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传统开颅术,且患者意识恢复较早,远期植物生存和病死率降低,在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20例DVT患者资料,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2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235.68±56.28)μg/L相比,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4012.52±1749.26)μg/L更高(P0.05)。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DV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47.83%、100%;作为DVT预测因子,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99%。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能够动态检测、无创、快速等优点,可作为DVT排除试验,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再经纤维蛋白溶解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指标之一。本文选择灵敏块捷的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对照,以探讨其在急性外伤时深部静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吸氧、化痰平喘、抗感染、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参芎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天。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芎注射液可降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临床诊断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将该院2018年1—9月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比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疾病的诊断,使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联合其他诊断方式确诊疾病,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早期诊断时展开D-D(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37例DVT患者,设置为血栓组,选择健康人员38名,设置成健康组,均展开D-D检测,对比分析检测所得结果。结果血栓组D-D水平显著较健康组高,且血栓组D-D阳性检出率是97.30%,相较于健康组的2.63%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促进此病早期确诊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诊断慢性肾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乐昌市中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0例,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hs-CRP、PCT、血肌酐(Cr)、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PCT水平均明显上升。hs-CRP与GFR为负相关,即肾功能越差,hs-CRP的水平越高。结论:检测PCT与hs-CRP能更准确地反应出患者的GFR水平,可作为慢性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80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术后出现感染者6例,其术后3d的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升高,术后5d仍高于正常值;术后未感染者74例,其术后3d的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并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者4例,其术后3~5d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正常值;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者76例,其术后3d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逐渐下降恢复正常.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与脊柱手术患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可提示有无感染,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诊断有无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检测两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MESSS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降低ACI患者血清hs-CPR和DD水平,减轻脑缺血性损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和同期收治的3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我院行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检查的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测测定,比较其检查结果,并分析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三指标间成正相关。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等水平能够有效确定绞窄性肠梗阻,并能准确判断患者损伤程度,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梁明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63-64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在血栓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增强.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