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回顾分析9例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9例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 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特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引发偏瘫,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和防止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入院的脑血管疾病致偏瘫19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和防止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范围、部位以及塞栓程度。结果患者诊断出右下肢静脉血栓23例,左下肢静脉血栓39例,双下肢静脉血栓13例。其中慢性下肢静脉血栓21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54例。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具有准确、无创等优点,能够利用超声检查全面的观察患者血栓的演变情况,是临床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人骨折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人骨折案例106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早期血浆D-二聚体进行化验,对患者下肢深静脉实施彩超检查,根据检验结果,得出老年人骨折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及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位置。结果主要分析得出:(1)老年人在骨折后容易产生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大约为17.0%,主要产生下肢骨折血栓、上肢骨折血栓、骨盆与髋部骨折血栓等;(2)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主要包含胫后静脉血栓和肌间支静脉血栓,有4例患者兼并两种血栓情况;(3)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验,有47例患者的化验值低于500μg/L,这47例患者中出现了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老年人骨折早期容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容易发生在下肢骨折患者之中,另外就算患者血浆D-二聚体化验值低于500μg/L,也是有可能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该院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扩血管等方式治疗,于病情控制后根据患者有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有)17例与对照组(无)27例,对两组患者—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既往疾病史、术后长期卧床、术后偏瘫等。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较大,应早期预防、及时诊断与治疗,消除引发危险因素,进而提高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神经外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得到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栓子脱落可并发肺栓塞而危急生命。神经外科有很多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如手术时间长、激素的应用、术后肢体力弱偏瘫等使患者发生深静脉损伤的危险性增加2倍。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1.1血流缓慢:高龄、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血液粘稠度大;再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治疗措施,待病情稳定后,依据患者出现血栓的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合无血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结果高龄、合并高血压、术后偏瘫和长期卧床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于下肢骨折手术前应用彩超进行深静脉血栓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患者均于术前接受彩超检查。结果该组180例下肢骨折患者经由术前彩超筛查结果提示发生静脉血栓患者共计12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其中左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例,占比为3.33%;右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例,占比为2.22%;双下肢静脉血栓者2例,占比为1.11%;在男女性别发生率比较中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患者的发生率为9.18%较50岁者的3.66%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率为11.54%,较单发性骨折患者的4.69%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手术前通过彩超筛查深静脉血栓具有很大必要性,彩超能够更为安全且有效的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干预,40例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康复护理,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2.5%、2.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2017年1—6月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护理方法所产生的护理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经过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指标比较中具有较好的优势(P0.05)。研究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下肢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率10%低于参照组患者肿胀率40%,研究组患者疼痛率6%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率36%,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率24%。结论康复护理的开展对偏瘫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时间的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都是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降低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红肿等发生率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重要,康护护理对于预防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和降低偏瘫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偏瘫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80例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1组、2组偏瘫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试验1、2组偏瘫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试验2组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试验2组、干预后相关指标优于干预前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护理期间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可以成功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研究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该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收治的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6月,该研究选择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调查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情况、饮酒状况、存在脑血管病史、存在静脉血栓史、存在发热史。经过多因素分析得出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较高、存在脑血管病史、存在静脉血栓史、存在发热史是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发现,该研究55例患者共累及静脉54条,其中累及左侧体患者28例,累及右侧肢体患者24例,累及双下肢患者3例。彩色超声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8.18%,(P0.05),符合率较高。结论导致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较高、存在脑血管病史、存在静脉血栓史、存在发热史等,对患者选择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对患者进行迅速诊断,为患者及早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柴雪珺  石青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72-172
我科2000年至2011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15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临床上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水肿较多发生。患者自觉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水肿多是由于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引起。水肿会引起病人异常痛苦,同时对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也产生影响,增加护理难度。我科医护人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脑梗死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出现和继发性肺栓塞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是降低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因此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术后下肢DVT患者进行护理。结果: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早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患者预后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是脑卒中偏瘫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血栓以及血栓脱落后导致的肺栓塞成为影响中老年人中风后康复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形成因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1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病例内容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静脉血栓发生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成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是康复锻炼不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不佳、骨折部位以及年龄过高等均可能导致下肢骨折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采取相适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彩色多谱勒超声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5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3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检查表现为发病1周后回声增强,血栓处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栓可自由飘动,或随肢体挤压移动。2例亚急性静脉血栓患者超声影像为回声逐渐增强,血栓变小且固定,静脉扩张明显减轻,管腔内实性回声增强。15例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为血管损伤、妊娠期血液阻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等,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本项目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阐明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丰富其预防方法。结果: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超声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血栓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为4.7%。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偏瘫患者提供下肢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偏瘫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50例),将实施下肢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偏瘫患者提供下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