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年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下肢深静脉缺少静脉瓣,血栓很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使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玉霞 《西部中医药》2009,22(10):48-49
术后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是引起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针对引起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施护,以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实行盆腔手术120例患者纳入研究主体对象范畴,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60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SDS评分、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DVT发生率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与观察组9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手术患者实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心理层面负担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骨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5.00%)、D-二聚体水平(0.11±0.08)mg/L、下肢周径差(2.11±0.58)cm、住院时间(12.00±3.10)d均低于对照组(18.33%)、(0.25±0.11)mg/L、(3.45±0.98)cm、(17.40±2.60)d,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比对照组高(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该院诊治12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96.67%比对照组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情感功能(75.78±7.85)分、生理功能(74.58±9.46)分、社会功能(71.43±6.84)分等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潘春凤 《新中医》2015,47(2):284-286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108例骨折手术后患者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位护理、运用药物预防、减轻疼痛、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防止血液高凝形成血栓、加强营养、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结果:108例患者手术后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娅 《中医正骨》2008,20(8):78-7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m thrombosis DVT)是骨科较常见的并发症。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作者对36例下肢DVT进行护理观察,无1例发生肺栓塞及出血性疾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该次研究所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9—2019年5月,将在此时间段内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或抽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每组各46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熟悉程度、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就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熟悉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5±0.47)m Pa/s,护理干预后为(1.75±0.24)m 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6.22±5.23)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8.20±1.45)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为(1.98±0.45)mPa/s,干预后(1.20±0.17)m Pa/s,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9.55±5.29)d,下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0±1.28)d,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为7.50%,两组患者术前下肢血液粘稠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组术前和护理干预后、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液粘稠度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切实降低下肢血液粘稠度、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肢肿胀消退时间,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引发偏瘫,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和防止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入院的脑血管疾病致偏瘫19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和防止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张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69-169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15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LEDVT 2例,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1.9%,护理满意度为96.2%,分别与对照组的11.2%、8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DVT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7月该院骨伤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6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DVT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期间Wells评分等量化指标。结果干预组各项量化指标较之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预防,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住院期间Wells评分,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率,具有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方法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通过溶栓、祛聚、抗凝治疗并配合整体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地预防和护理,提高了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黄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47-14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手术患者。结果:治愈率40%,好转率57%。结论: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应重视患肢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0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体,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1月,分析探讨患者术前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合并高血脂、年龄、是否合并多次骨折、性别、糖尿病、吸烟史、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史、骨折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合并恶性肿瘤及合并高血脂病等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402例入选患者中共计82例(20.3%)术后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合并高血脂病,发生骨折前长时间卧床,存在深静脉血栓史及具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为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前需对其下肢进行深静脉血栓评估,而且需要特别注意骨折至接受治疗的时间较长、合并高血脂病、发生骨折前长时间卧床、存在深静脉血栓史及具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患者的DVT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行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于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办理住院手续准备接受外科手术,选用随机数表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普通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选用优质预防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科室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胃肠道肿瘤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引入优质预防性护理流程,将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对外推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影响。从而有效的为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方法选择80例该院所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作为该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为实验组护理方法,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其他并发症个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12月到该院就诊的呼吸内科患者3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据理路径,两组患者测评并对比院外带入DVT例数、院内发生DVT例数、患者对预防DVT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于刚入院时评估出院外带入DVT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发生DVT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预防DVT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脉发生,能够确保患者安全,临床上有很高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