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5年5月—2017年3月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下肢肿胀、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及满意度。结果两组的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肿胀、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采取强化护理,能够减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90例剖宫产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2.2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8.8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对ICU实施CRRT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116例CRRT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这11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DVT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ICU实施CRRT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显著,其可改善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值得该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8—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股静脉置管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将入选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同时询问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股静脉置管的肝衰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静滴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1个月护理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药物外漏、穿刺点感染、穿刺点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静滴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按随机序列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2%(2/6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0%(8/64),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2月—2019年2月,研究对象:该院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70例,按护理方式分类:对照组(n=35,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5,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入院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0.00%VS20.00%)、(2.86%VS17.14%)、(0.00%VS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气胸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4.29%VS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中效果显著,显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2018年1—12月该科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更快,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后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消化肿瘤患者护理中,能使患者正确认识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所选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均为该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所收治,经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选择强化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流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后强化护理,能让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的风险降低,促进患者疾病及时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预防胃溃疡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治疗的胃溃疡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焦虑、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6例护理后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低于对照组7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胃溃疡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能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情绪焦虑、抑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筛选病例,抽取该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脊柱骨折高龄女性患者74例开展此次研究,对74例患者病例资料实施回顾分析,以是否采取预防性护理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并以此入切入点,观察组患者增加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临床观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股静脉血液峰速度、平均速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手术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既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又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以该院的4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评价标准:下肢周径变化值、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FIB及D-Dimer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及D-Dimer水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宫颈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概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该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该院常规性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及新发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的消融情况相比,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的新发情况相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发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对患者身体恢复有重要意义。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护理后的消融率和新发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与护理人员的认可。从而为医院树立良好正面形象,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潘竹娜 《新中医》2021,53(10):146-14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血清氧化应激值、凝血指标、股静脉血液流速、疼痛评分、全血黏度以及下肢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肢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肢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较护理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全血黏度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OD、TT及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OD、TT及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凝血指标,提高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缓解患肢疼痛和肿胀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下肢肿胀发生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骨创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3)与观察组(n=63),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创伤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重视早期运动护理的实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范作用。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80例,均为该院神经内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与重视早期运动护理干预的实施(观察组,n=40)对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效改善,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患肢肿胀疼痛,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肢体肿痛7例,并发症率为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行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增强运动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率,具有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预防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6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62例,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82例)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2%)与对照组(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与对照组92.60%比较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预防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对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骨科手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作用,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应当被推广和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明确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例,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5%,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