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医用超声探头表面及耦合剂微生物污染现状,为规范与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南省内选取不同等级的综合性医院、儿童医院和妇幼专科医院共11家单位,对其超声探头表面及耦合剂进行采样检测,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实验室进行细菌总数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 从湖南省11家医院采集484份体外超声探头表面,细菌总数超标率为89.26%;170份阴道超声探头样品,侧面细菌总数超标率为42.35%,顶端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8.82%;耦合剂细菌总数超标率为50.00%;超声探头表面和耦合剂检出多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结论 医院使用的超声探头表面及耦合剂微生物污染不容乐观,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需尽快制定医用超声探头表面消毒卫生要求标准。  相似文献   

2.
戴陈伟  江杨帆  蔡标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56-1457
目的 研究一种含聚六亚甲基胍医用消毒湿巾的杀菌效果。 方法 通过载体定量杀灭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对该消毒湿巾的杀菌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 结果 该消毒湿巾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可达100.00%,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率可达99.28%;作用15 min,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率可达100.00%。该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平均杀灭对数平均值为(1.93±0.36),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结论 该聚六亚甲基消毒湿巾杀菌效果优良,可用于医院和其它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消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院医用超声探头带菌状况,以及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超声探头的消毒效果,旨在为医用超声探头清洁与消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某三甲医院实际使用的普通超声探头和妇科经阴道超声探头标本274份,按不同采样时机分组:普通超声探头为接触患者后普通卫生纸擦拭前、普通卫生纸擦拭后、探头消毒后;经阴道超声探头为接触患者黏膜检查后且脱去一次性保护套后、探头消毒后。按不同消毒方法又分为2组:A组为消毒湿巾组(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B组为超声探头消毒器组,分别进行菌落总数计算及鉴定。结果共采集普通超声探头标本174份,其中接触患者后普通卫生纸擦拭前、普通卫生纸擦拭后、消毒后标本平均菌落数为1.61×10~4、1.57×10~3、2.41 CFU/件,3个不同采样时机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集妇科经阴道超声探头标本100份,其中接触患者黏膜且脱去一次性保护套、经消毒后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3.20、0.24 CFU/件,2个不同采样时机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消毒湿巾和超声探头消毒器对普通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平均菌落数分别为5、0CFU/件;对妇科经阴道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平均菌落数分别为0.40、0CFU/件;两种消毒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探头消毒后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复合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和超声探头消毒器对超声探头消毒效果均较好,可以推荐使用于超声诊疗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消化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37所医院的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27%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数量为1~3条,奥林巴斯品牌最多(72.97%),48.65%的医院内镜中心每日使用探头的患者例数为0~5例;83.78%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内镜超声探头,人员主要以护理员为主(51.35%);清洗方法以"酶洗-擦洗-擦干"为主(89.19%),清洗时间以>1 min为主(62.16%);83.78%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中以邻苯二甲醛(70.27%)和全浸泡消毒(48.65%)为主;消毒时间以≥ 5 min为主(56.76%);27.03%的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21.62%)和过氧乙酸浸泡10 min(10.81%)为主;消毒灭菌后的内镜超声探头主要放置在内镜储存柜(56.76%);78.38%的医院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再次消毒;56.76%的医院从未对消毒后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论 37所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制定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微生物污染的分布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超声科使用的B超探头进行清洁或消毒,根据措施不同分为医用卫生纸巾进行清洁处理(清洁组)和医用含复方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组)。采用细菌培养法,对其细菌学监测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体表B超探头共清洁和消毒87个样品,其中清洁组58个样本中2个样本菌落总数>200 CFU/件,判定为不合格,消毒组29个样本中1个样本菌落总数>200 CFU/件,判定为不合格,两组微生物污染检测合格率均为96.55%。监测出表皮葡萄球菌27株,杰氏棒杆菌21株,耳炎苏黎世菌17株,枯草芽胞杆菌1株,均未检出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阴道B超探头用2种方式处理的15个样品,样本菌落总数均<2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均判定为合格。结论医院现行的B超探头清洁消毒措施达到规定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要求。同时,依据B超探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预防医用超声设备可能引起的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提供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医用消毒湿巾在医院内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消毒湿巾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对消毒湿巾进行实验室杀菌试验观察;分别用医用消毒湿巾和含氯消毒剂对医院内Ⅲ、Ⅳ类环境的各种物体表面及台面擦拭消毒,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培养计数方法,对两种消毒方法在医院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消毒湿巾上直接染菌,浸透作用2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用医用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2 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为1.23,用含氯消毒剂稀释液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作用10 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为1.18,两种消毒方法消毒后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均≤10 CFU/cm2 .结论 医用消毒湿巾对医院内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优于含氯消毒剂,而且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正确使用过氧化氢蒸汽进行实验室消毒提供试验依据,观察过氧化氢蒸汽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台、墙面及空气的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HTY-SUPER SD2型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将浓度为30%H2O2液体分别按照3.5、7.0、10.5 ml/m3的用量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汽化熏蒸处理,作用时间为30 min和60 min,根据消毒前后实验室工作台、墙面及空气细菌数,计算消毒后工作台、墙面的细菌杀灭对数值和空气细菌的消亡率。 结果 采用过氧化氢蒸汽对微生物实验室空气进行消毒时,H2O2剂量为7.0 ml/m3 和10.5 ml/m3时消毒30 min所有进行消毒的实验室细菌消亡率平均值均>90%,符合空气消毒的要求;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台面及墙面进行消毒时,H2O2剂量7.0、10.5 ml/m3时,消毒30 min对所有试验台和墙面的杀灭对数值平均值均>1,均符合物体表面消毒的要求。 结论 过氧化氢蒸汽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台、墙面等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微生物实验室的综合消毒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使国产探头和两种定标器即国产的定标器,及某些进口(如SR5只有正高压输出)的定标器能配合使用,互为通用。方法 对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FD-125室内氡铁分析器探头和SR5定标器进行改装。把负高压探头改装为正高压探头。结果 SR5与改装后的FD-125氡钍分析器探头配合能对空闪烁室本底计数率nb和氡射气计数率进行测量。结论 改装后经过较长时间实测,仪器性能稳定,重现性好,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使用消毒型耦合剂B超探头的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预防因B超探头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使用消毒型耦合剂的B超探头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探头污染的细菌进行计数和鉴定,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采集B超探头样本95份,B超探头样本带菌率为28.42%,合格率为77.89%;不同科室中妇产科B超探头合格率最高,达92.00%,体检中心B超探头合格率最低,仅为38.46%;不同类型的B超探头中套避孕套/无菌手套后的阴道B超探头、心脏B超探头、腹部B超探头、套避孕套/无菌手套前的阴道B超探头的合格率均≥80%,阴道B超探头套避孕套后采样合格率最高(85.71%),B超高频探头合格率最低(57.14%),不同类型B超探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P=0.141);共检出4株MRSA,未检出CRAB。结论使用消毒型耦合剂的B超探头存在一定微生物污染,应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制定相应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进行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为改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消毒方法分为伽玛卫生湿巾组、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和84消毒剂组,分别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进行清洁消毒,在消毒前及消毒后5、10、30、60 min五个时间点对新生儿病房床单位表面采样,每组每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标本30份,比较组间细菌菌落数、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同时筛查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情况。结果消毒后5、10、30 min,床单位物体表面三组间细菌菌落数及杀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60 min,细菌菌落数伽玛卫生湿巾组[(2.61±0.41)CFU/cm~2]、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2.71±0.42)CFU/cm~2]低于84消毒剂组[(4.08±0.33)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杀灭率伽玛卫生湿巾组[(72.36±3.90)%]、洁力佳表面消毒巾组[(71.49±4.77)%]优于84消毒剂组[(55.92±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单位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伽玛卫生湿巾组(86.67%)优于84消毒剂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消毒方法均能有效清除物体表面MRSA。结论消毒湿巾消毒效果可靠,且能有效杀灭新生儿病房床单位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适用于新生儿等高风险环境。  相似文献   

11.
邹联洪  徐晖  文辉  郭鑫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0):1262-1264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机消毒现状,分析不同级别医院呼吸机消毒管理水平的差异。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2017年4-6月对全国范围内286家不同级别医院的呼吸机管理工作人员调查医院呼吸机消毒管理现况。 结果 73.43%的医院呼吸机日常消毒和维护主要由护士负责,三级医院主要采用环氧乙烷方式对呼吸机外部管路消毒,二级医院主要采用酒精浸泡消毒,44.41%的医院进行呼吸机内部气路消毒,对呼吸机内部气道消毒的三级医院(三甲医院46.43%、三乙医院50.00%)比例高于二级医院(二甲医院36.07%、二乙医院40.00%)。分别有70.63%和72.38%的医院能够做到消毒重复使用呼吸机细菌过滤器或更换一次性呼吸机细菌过滤器,对呼吸机细菌过滤器进行消毒或更换的三级医院比例(三甲:分别77.38%和76.19%;三乙:分别69.05%和78.57%)高于二级医院(二甲:分别59.02%和62.30%;二乙:分别46.67%和53.33%)。 结论 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在呼吸机气道管路消毒和维护方面的水平和意识较低,需加强呼吸机气道管路消毒方式、理论水平的学习,制定和执行呼吸机消毒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和保障呼吸机管路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玉洁 《中国校医》2019,33(11):848-849
目的 探究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64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32例,B组行传统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A组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比较2组误诊漏诊率、超声检查时间、临床诊断时间等情况。结果 A组误诊漏诊率3.79%,低于B组的12.12%(P<0.05);与B组相比,A组超声检查时间更长(P<0.05),临床诊断时间缩短(P<0.05)。结论 对急腹症患者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虽耗时较长,但可显著降低误诊漏诊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型压力蒸汽消毒器消毒床单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大型压力蒸汽消毒器对医院床垫、棉被、枕头的消毒效果。方法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检测压力蒸汽消毒器对污染于床单位上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大型蒸汽消毒器消毒温度为105℃,持续5 min,对布片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100%,对床单位表面的自然杀灭率>99.28%。结论蒸汽消毒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有效的消毒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江市2009年度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吴江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放射卫生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按《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对吴江市159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晶状体、白细胞、心电图、腹部B超异常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其中晶状体、腹部B超异常率在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随工龄增加先升后降,不同工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事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指标有一定改变,要加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设计和研制一种具有自动消毒功能的复合掺杂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方法 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半导体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设计和筛选在可见光条件下具有光催化氧化活性的复合半导体氧化合物,将其掺入硅酸盐材料,通过特殊工艺研制出复合掺杂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消毒效果评价。结果 研制复合掺杂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自动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结论 复合掺杂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通过催化氧化分解H2O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杀灭细菌和病毒,消毒效果达到国家标准,是一种具有见光自动消毒的新型生态环境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医用外科口罩模拟复用清洗和消毒后主要性能指标变化。方法 以颗粒过滤效率(PFE)、细菌过滤效率(BFE)作为医用外科口罩的关键性能指标,对不同佩戴时间、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洗消方式等试验条件进行验证。结果 试验后的医用外科口罩关键性能指标能够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医用外科口罩采用清水洗涤、56℃热水浸泡和100℃沸水浸泡处理后主要性能指标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720例放射工作人员B超体检结果,进而改善放射工作的防护条件。方法 对720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B超体检,并对其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720例放射工作人员B超检查异常人数为98例(异常率为13.6%),超声诊断最多为脂肪肝改变26例(构成比为26.5%),其次为肾结石13例(构成比为13.6%);各级医疗单位与工矿企业的B超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按单位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178.72、17.01、11.91,P< 0.05);放射工作人员B超异常结果随着工龄的延长而增高;性别方面两者B超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受电离辐射的影响比较大,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监护,并逐步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才能促使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全省医用电子加速器输出量的准确性,促进放射治疗质量和安全。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与方法对全省部分医用电子加速器的输出量进行检测。结果 医用电子加速器输出量初检合格率88.2%,复检后全部合格,合格率100%;进口设备输出量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国产设备,三级医院和省级医院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和市、县级医院。结论 检测结果表明河北省医用电子加速器的输出量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细菌菌型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细菌的菌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避免通过B超探头传播的院内交叉感染。方法对8台B超19个未消毒的体外探头共114份监测标本进行菌型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对不同专科使用的探头进行比较。结果采集到监测标本114份,标本带菌阳性率为74.56%(85/114),培养到优势菌85株;致病菌金葡菌10株,G 球菌/G-杆菌=1.83,G 球菌中葡萄球菌属占多数(53.36%);同时发现常见院感菌、条件致病菌多株,其中不乏多耐药的醋酸钙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等,并且培养到MRSA3株、MRSE2株。不同专科使用的探头,带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科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妇产科、体检科,妇产科阳性率高于体检科。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相关消毒隔离意识,掌握B超探头的优势菌型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制定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焦作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晓发 《中国辐射卫生》2003,12(2):104-104,126
目的 了解焦作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及其场所的防护现状,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的测试方法,使用FJ-347A型X、γ剂量仪、FD-71A型辐射仪和RD-98型剂量仪进行测试。结果 机房面积合格率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较好,患者用防护用品配备较差。医用诊断X射线机有用线束照射量率和立卧位透视防护区照射量率超标率按不同级别医院为市级 < 县区级 < 厂矿级 < 乡镇级。机房内患者候诊位超标率高达24.9%,摄影操作位超标9.9%,机房门窗超标10.6%和14.9%。结论 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患者的防护是今后防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