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正骨》2017,(8)
目的:观察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51岁,中位数39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踝7例、右踝6例。按照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前外旋型5例、旋后外旋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中位数7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中位数14个月。复位效果良好,均未出现踝穴增宽及距骨外移。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中位数18周。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分为(95.10±3.33)分,优9例、良3例、可1例。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TightRope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胜胖联合韧带(又称下胫腓韧带)损伤,是踝部骨折、脱位的严重合并损伤,多因外翻外旋暴力所致。对此,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甚理想。作者自1993年8月~1995年8月,来用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研制的钳夹固定治疗下腔肿韧带断裂5例,通过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18~35岁,平均28岁。车祸伤2例,重物压伤2例,坠落伤五例,踩关节脱位、胶骨后踝撕脱性骨折并胜胖韧带断裂2例,胖骨下端骨折并腔肿韧带断裂2例,内踝撕脱性骨折并胜脏韧带断裂1例;伤后到就诊时间2小时~15天;治疗时间为35~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76.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实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有利于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0年该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折愈合优良率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较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螺钉固定、内外踝固定和韧带修补术联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收的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90例,予以分组对照,常规组45例行短肌腱移位术,研究组45例行骨膜移位术。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短肌腱移位术而言,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实施骨膜移位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骨骼快速愈合,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相似文献
9.
《双足与保健》2018,(21)
目的观察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8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6个月,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径腓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价值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61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VAS、Tegner、Olerud等评分、疗效以及二次治疗、骨不连等发生率。结果在VAS、Tegner、Olerud等评分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效优良率上,对照组为81.97%,观察组为96.7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次治疗、骨不连等发生率上,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1.31%、18.03%,观察组分别为4.92%、3.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二次治疗和骨不连等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行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短肌腱移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骨膜移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ofoed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ofoed评分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行骨膜移位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对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Yablon[1]首先提出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外踝的关键作用以来,在骨科临床中引起广泛认可.自2001~2004年,作者采用韧带重建手术治疗4例继发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2000—2004年,作者采用经皮钳夹固定与手术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52例,经10个月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钳夹固定治疗踝部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牵引下内翻或内旋位逆损伤方向手法复位,付氏钳夹固定的方法治疗踝部损伤下胫腓联合分离30例。经6~36个月随访,结果优良率为96.7%。观察认为,下胫腓联合分离多为踝部骨折并发,由外翻暴力或外旋暴力所致。X线片下胫腓间隙增宽大于3mm,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立诊断。手法复位后采用钳夹经皮固定,钳尖顶压在内外踝上,直接通过内外踝施压于下胫腓联合,作用力直接,固定牢靠,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简便有效的固定方法,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探讨经外科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4例自2007年9月~2010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临床诊治的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病例进行切开复位,并对骨折部位行内固定,术后对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装况进行跟随回访.结果:在跟踪随访6~36个月后,20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切口无一例发生感染,根据X光片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评价治疗效果,符合优级标准的为13例(65%),符合良级标准的为4例(20%),符合中级标准的为3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的优良率达到了85%.结论:对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治愈和功能恢复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骨折脱位为临床常见损伤,这种损伤中的下胫腓分离是踝关节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踝关节的稳定性不良是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常见因素。现将我科1996年9月-2004年7月107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范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7):161-163
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可单发也可合并骨折,是踝关节损伤诊疗的难点和重点,未合并骨折时往往被误诊和漏诊,需与外踝骨折、腓骨长短肌腱滑脱鉴别。踝关节解剖特点为关节囊前、后壁薄弱、松弛,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踝关节受伤至外侧韧带断裂或外踝骨折时,只有在内侧三角韧带同时断裂时踝关节才会出现明显不稳现象。可归属于中医筋伤范畴,下胫腓前韧带损伤也被称为“踝缝伤筋”。现代医学认为系外旋暴力所致。按损伤程度、姿态分类;诊断可通过临床及X线;常规X线难以确诊又高度怀疑,可拍健侧对比;MRI和关节镜可明确诊断。治疗原则是复位和固定,早期以中医保守治疗为主,可冰敷,损伤轻微可理筋手法,消肿止痛,按压商丘、解溪、昆仑、足三里等穴,以通经络之气;中晚期应考虑手术治疗;密切关注术中、术后及保守治疗并发症。中医药治疗注意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载荷关节,其生理功能要求较高,踝关节损伤不仅是骨性结构的紊乱,多伴有韧带和软组织的复合损伤,腓骨下段是踝关节的组成部分,除维持踝关节的稳定外,还有1/6的负重功能,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当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如果治疗不当,都会对关节功能造成近期或远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踝部骨折均是关节内骨折,因此必须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利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打一根下胫腓螺钉治疗,观察组打两根下胫腓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操作及康复等时间、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58.33±1.24)min、康复时间(60.13±2.11)d,较对照组(85.64±2.47)min、(85.14±3.57)d显著较短,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17 8、35.166 3,P=0.000)。观察组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3.33%(14/15),而对照组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80.0%(12/1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7 6,P=0.000)。两组治疗前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24.33±5.11)分与对照组(24.67±4.28)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7 4,P=0.7670.05);而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45.04±5.41)分较对照组(30.22±3.55)分显著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打两根下胫腓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既能缩短患者手术及康复时间,又能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3)
目的:探讨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周围骨折病例。行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8.2±3.7)岁。AO皮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联合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7~55岁,平均(37.2±4.0)岁。术后常规行X片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8~24月,平均(18.0±4.3)月,弹性钩钢板组均未出现血管损伤、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及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取出后,无1例出现下胫腓关节再分离;AO螺钉组在术后8~12周发现2例螺钉断裂。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其中弹性钩钢板组优75%(24/32),良12.5%(4/32),可9.3%(3/32),差3.1%(1/32),优良率为87.5%;AO螺钉组优57.1%(16/28),良14.3%(4/28),可17.9%(5/28),差10.7%(3/28),优良率为7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保留了下胫腓关节的微动生理特点,复位固定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