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血浆D一二聚体含量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55.9%;同时阳性预测值为88.6%、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意义,可作为临床排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2—12月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开展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1 256.89±135.83)g/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72.59+13.5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50.0%、100.0%、89.7%、10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操作便利,具有无创性,能够动态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0例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早期对血浆D-二聚体检测能够为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50例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实施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对比: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诊断的价值显著,具有极高的阳性检出率,值得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采取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接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作为研究的干预组,同期选取3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浆D-二聚体检测,并对其检测的结果展开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诊断的敏感性高达100.0%,特异性为52.9%,阴性预期值为100.0%,阳性预期值为88.2%。结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实施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安全简单的优点,能够动态化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情况予以监测,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早期诊断时使用D-D(血浆D-二聚体)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7月—2019年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5例该院收集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设为研究组,以及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和血浆D-二聚体的检查,比较两组的血常规和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比对照组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率100.00%,对照组为3.33%。结论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时使用D-D(血浆D-二聚体),可以但对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灵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DVT(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早期诊断时展开D-D(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37例DVT患者,设置为血栓组,选择健康人员38名,设置成健康组,均展开D-D检测,对比分析检测所得结果。结果血栓组D-D水平显著较健康组高,且血栓组D-D阳性检出率是97.30%,相较于健康组的2.63%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促进此病早期确诊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骨科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将术后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2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实行D-二聚体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 D-二聚体检测结果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D-二聚体检测阳性例、彩超检测阳性例,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超检测结果相接近,其检测特异度为96.00%、敏感度为100.00%及准确度为95.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实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领域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246.52±124.52)g/L,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8.52±12.75)g/L,实验组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检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7.50%,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100.00%,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使得指标水平明显高出正常值,因此能够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诊断的有效方式,加之其在便捷、安全和经济方面的优势,能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发挥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同时选择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同对照组(41.2±12.4)ng/L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观察组(674.3±186.2)ng/L的水平值明显已经超出了临界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可以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检测时,可以通过对比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患病,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临床评分和D-二聚体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诊治的92例骨外科患者临床资料,按彩超检查结果分两组,DVT组41例,无DVT组51例,均行临床Wells评分、血浆D-D检测,比较两组血浆D-D含量及诊断情况。结果 Wells评分的准确性87.21%、特异性86.26%均比血浆D-D、联合诊断高,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7.56%均比较Wells评分、血浆D-D高(P0.05)。结论临床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查,可准确判断患者有无DVT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瑜  周荣斌 《中医正骨》2012,24(4):22-2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剐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2例下肢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500 ng·L-1为深静脉血栓阳性,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应用诊断试验的一致性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第7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2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24例.2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5,P=0.000),灵敏度91.7%,特异度93.9%,准确度93.4%.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F=121.960,P=0.000);且术后第7天时明显高于术后第3天时(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为(4.30±0.26)mg/L,对照组为(0.43±0.07)mg/L;观察组D-二聚体测定阳性率94.00%,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率100.00%。结论 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价值突出,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该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120例DVT患者资料,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2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235.68±56.28)μg/L相比,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4012.52±1749.26)μg/L更高(P0.05)。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DVT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47.83%、100%;作为DVT预测因子,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88.99%。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能够动态检测、无创、快速等优点,可作为DVT排除试验,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4月,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确诊阳性的患者为80例,而采用D-二聚体诊断的确诊为阳性的为80例,其阴性的为10例,特异性为11.11%,准确率高达100.00%。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采用D-二聚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有效的数据,但是为了尽早的确诊,可以联合其他检测方式一同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行手术治疗且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例脊柱手术患者与同期行手术治疗但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0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0.00%,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结论 C反应蛋白在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出现增高表达,其可能参与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该院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对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定量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D-二聚体检测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对血栓情况的判定效果,其治疗的诊断性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肺栓塞组中高临床概率患者和低临床概率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并应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时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同时计算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低临床概率患者明显高于高临床概率患者。以0.5 mg/L为阳性界点,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67.2%,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55~0.983),阴性预测值为98.8%,阳性预测值为70.7%。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尤其是低临床概率肺栓塞的排除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下肢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三乡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多发骨折患者,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多发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然后在对患者的双下肢血管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对实验组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32例患者的D-二聚体的浓度增高,将D-二聚体浓度持续增高的患者列为血栓高危人群,然后对患者进行警惕性深静脉血栓治疗,没有患者出现肺栓塞的现象;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D-二聚体的检查,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生肺栓塞患者5例,其中有3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有1例患者在抢救使用麻醉的过程中,由于胸闷、气短等现象的出现,经过抢救无效死亡,有1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第2天出现了与前一个患者类似的症状,经过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患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