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TAE)与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所致肝破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E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一周肝内血肿变化、术后一周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变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AE较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一周肝内血肿变化、术后一周ALT变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急诊TAE救治创伤性肝破裂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疗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单纯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经期时间以及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期时间以及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3.33%(P0.05)。结论: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经期时间以及血红蛋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Cobra联合Yashiro导管的栓塞成功率,并随访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单纯使用Cobra导管的70例患者纳入单一导管组(单一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联合使用Cobra与Yashiro导管的56例患者纳入联合导管组(联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为期3年的有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检出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3年,记录并对比两组支气管栓塞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咯血复发率。结果 126例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联合组共检出207支责任支气管动脉,其中Cobra导管检出133支,Yashiro导管检出74支;随访结束后,联合组栓塞总有效率较单一组高,联合组手术时间较长,但X线透视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咯血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bra联合Yashiro导管显著提高支气管栓塞动脉检出率,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外科手术指征不明显的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采取Cobra联合Yashiro导管可降低因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漏检导致再发咯血风险,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率,虽手术时间略长但整体获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血管栓塞术急诊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急诊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78例,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对照组为33.33%( 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评分躯体功能、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精力、体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93-4394
为有效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临床探究血管内栓塞用于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选取2010年6月~2015年7月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5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常规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良好、差分别为88.0%、4.0%,常规组依次为72.0%、1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一年后回访,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对于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动脉情况选择手术,同时血管内栓塞术用于疾病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及常规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Ⅲ~Ⅴ级肝破裂患者78例,其中39例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实验组),39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较常规手术在治疗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患者方面,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术后恢复快,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脾破裂修补术,观察组实施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发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观察组患者术后也伴随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以及发热现象,但是并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不完全肠梗阻,1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5.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77-417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27%,对照组为6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短暂性脑缺血和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均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相近,但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预后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终止血时间及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5.5±6.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1±10.3)min(P0.05),出血停止时间(5.1±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3±3.9)d(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0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时,实施合理的围术期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