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4例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接受非同期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心胸比],并比较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呼吸机循环时间、普通病房住院天数、心外科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容积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顽固心肌缺血、心房颤动、急性心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中度冠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可较好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278例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278例手术共移植旁路血管392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36例,二尖瓣置换141例,二尖瓣成型63例,三尖瓣成型44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受累以单支受累最多,为123例,双支次之,为102例,多支血管受累53例.单支受累以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回旋支次之.围术期注意心肌保护和心肌缺血预防与处理.结果 换瓣搭桥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96±21)min.围术期死亡18例(8.7%).围术期发生主要脏器并发症比例17.0%.术后IGU监护1.7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7 d.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4.7±9.2)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8.2±10.6)mm,左心室射血分数32%~65%.手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3±7.1)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6.4±10.6)mm.Logistic Regression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与手术病死率相关.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性高于单一手术,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期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停留于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8%,死亡率为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19.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8日至2014年6月28日于该院就诊的64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并同期采用心脏瓣膜替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2.84)h、(4.72±1.63)d、(13.31±2.32)d;术后随访得知,61例(95.31%)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锦娜  李雪梅  谭妙娜  郑莹 《全科护理》2011,9(28):2560-2561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对19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病人同期实施CABG+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时加强术后心功能的维护、呼吸系统监测、康复锻炼、尿量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护、取血管(大隐静脉)患肢术后护理、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等。[结果]出现低心排综合征3例,心律失常5例,肾功能不全2例(应用血液透析1例),急性呼吸衰竭5例,出现精神症状2例;18例痊愈出院,1例因低心排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加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病人同期实施CABG+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前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方法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视觉评估,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血运重建或推迟必要的冠状动脉干预。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特异性功能学指标,近年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介入领域,随着血流储备分数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对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认识的提高,血流储备分数已应用于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中,可简化术式、避免不必要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改善临床结局。本文就血流储备分数及其衍生技术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4例,存活76例,发生并发症58例。术后2周,患者LVEDD、LAD、LVEF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LVEDD80 mm、LAD60 mm、LVEF50%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49例,其中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1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膜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2例;移植旁路血管99支,平均2.02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发生低心排出量2例,肺不张1例,心包积液3例。4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半年再次出现左房血栓,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盛卫娟  胡雁秋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70-1871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行自体BMCs移植;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49.5%±10.6%)、6min步行距离(250±21)m、6个月后心胸比(0.62±0.1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0.5%±5.3%)、(110±18)、(0.75±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自体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疗效好,细致周到地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92-2293
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半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体外循环,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基于徒手肌力评估(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联合Bobath三级平衡评定康复运动方案对心脏术后患者运动时间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次序进行分组,将2021年5月至10月在本院心脏外科住院行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运动;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心脏外科住院行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42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应用徒手肌力评估联合Bobath三级平衡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运动方案并实施。两组干预时间为术后10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ICU转回3d内运动时间及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第1次下床活动的时间较对照组早[(1.4±0.4)d VS(2.6±0.6)d,P<0.05];干预组患者ICU转回3d内运动时间较对照组长[(35.5±12.9) min VS(25.8±8.3) min,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前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364.5±8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心脏超声变化情况以及护理后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融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住院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左心房直径均下降,观察组(38.45±6.12)mm低于对照组(43.56±5.78)mm;护理后,2组患者的EF以及FS均有所上升,观察组(63.45±6.90)%、(38.78±6.78)%高于对照组(53.48±7.02)%、(34.12±6.06)%;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感染、脑栓塞、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以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02-2603
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心脏瓣膜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对其实施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与分析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死亡5例,顺利出院55例,对患者进行2~24个月的随访观察,6个月后,发生脑梗死1例,13个月后,因心脏功能不全死亡1例,其余53例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均具备基本活动与生活的能力。研究表明,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能够将瓣膜病变彻底解除,为患者心肌再血管化提供充分保障,有效保护患者心肌,尽可能缩短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TEG,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水平,比较2组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血栓、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即刻、术后3 d的HGB、HCT、PL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以及术后7 d观察组HGB、HCT、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2组患者手术即刻、术后3 d PT、APTT、FBG、D-D水平较术前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的PT、APTT、FBG、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凝护理过程中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应用TEG能帮助临床有效判断抗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动脉炎(TA)合并心脏扩大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潜在的心脏损害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至2012年入院的大动脉炎成人患者,分别随机选择心脏扩大者59例与心脏正常大小者89例,共144例T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或肺动脉造影或CT检查。47例心脏扩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冠脉CT检查。2例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结果 TA合并心脏扩大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率、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者、ESR、CRP均显著高于心脏不大组(P<0.05)。导致心脏扩大的主要损害类型依次是高血压24例(40.7%)、瓣膜病21例(35.6%)、肺动脉高压12例(20.3%)、扩张型心肌病11例(18.6%)、冠状动脉病变6例(10.2%)、复合病变15例(25.4%)。结论为预防心脏并发症,应早期诊断TA,确诊后即严格控制炎症、降压。当出现心脏并发症后,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必要时可以行瓣膜置换术、血运重建术。但控制炎症始终是TA所有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施行护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围术期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选择已成为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发展趋势。目的:回顾性总结51例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1例临床资料,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14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双瓣置换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联合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7例,二尖瓣成形联合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与结论:置换生物瓣膜者9例,机械瓣膜者31例,二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成形16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平均搭桥(1.92±0.73)支;术后30 d内死亡4例。47例顺利出院,其中2例失访,45例随访3-48个月,1例半年后脑梗死,1例于术后1年多死于心脏功能不全,存活的43例心功能改善明显,均可进行一般的生活与活动。综合分析得出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保障心肌再血管化,保护心肌,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研究对象86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为(3.21±0.69)分,低于对照组的(6.72±1.07)分,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可促进患者术后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三联预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2021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2021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4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为观察组,采取三联预康复模式术前护理,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射血分数[(52.95±2.01)%]高于对照组[(48.02±1.65)%],6 min步行试验[(674.36±20.64)m]优于对照组[(623.65±17.6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1 d,观察组血清蛋白[(36.02±1.75)g/L]高于对照组[(32.76±1.14)g/L]、总蛋白[(57.45±4.67)g/L]高于对照组[52.54±4.75)g/L]、前清蛋白[(262.17±8.44)mg/L]高于对照组[(241.56±7.93)mg/L],华西心晴指数问卷得分[(14.63±2.46)分]低于对照组[(17.85±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生物瓣膜置换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探讨对老年人复杂手术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48例合并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与瓣膜病变的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生物瓣膜置换术。手术护士通过术前对病情和手术方法的了解,根据手术的特点和需要理论,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护理。结果48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体外循环时间83—3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2~216min。术后2例死于重度低心排,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合并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生物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良好。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护士业务熟练,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全方位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