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将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剖宫产产妇中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发挥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1月于该院选取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作为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实施分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剖宫产产妇,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观察组患者实施比较分析,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例(2.00%)、7例(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评分在两组剖宫产产妇实施护理后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分析,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剖宫产产妇中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发挥的作用显著,不仅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而且在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以该院的48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评价标准:下肢周径变化值、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FIB及D-Dimer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FIB及D-Dimer水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宫颈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概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包括患者38例,采取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对照组、研究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数据94.74%比对照组数据78.95%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 ICU患者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满意度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对照组均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6%,较对照组77.78%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预防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价值。方法以2015年11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6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自拟)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进行剖宫产产妇9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6,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组6.7%,参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干预组93.3%,参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围产期的护理干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主要研究2016—2018年期间在某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妇情况,选取其中7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5)、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两组产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下肢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通过围产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帮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重要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化护理方式。方法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预防性护理组开展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产后下床和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结果预防性护理组的满意度是50例(100.00%),常规护理组则是38例(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相比常规护理组产妇,手术前生活质量、焦虑程度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产后下床和出院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是1例(2.00%),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是9例(18.00%)。结论剖宫产手术产妇实施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9.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的67.86%和总满意度92.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1.07%和8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5—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6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4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肿胀肢体弹力恢复时间(24.3±4.8)h、患肢腿围缩小时间(35.3±5.1)h及肿胀消失时间(8.1±2.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满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任选80例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患者的肺栓塞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预防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和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26.67%),8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78%),护理满意度为82.22%(37/45),住院时间为(7.89±1.34)d;研究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6.67%),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00%),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住院时间为(5.27±1.23)d,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高凝状态,可显著降低下肢浮肿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静 《双足与保健》2017,(10):107-107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将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6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给予依诺肝素治疗+早期体位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研究组5.56%(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研究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应用依诺肝素预防治疗+实施早期体位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乔莉生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170-170
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512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围产期全程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肿胀、下肢静脉血栓、分别为8.39%、1.56%,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分别为21.6%、7.2%、0.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该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价值,并对比两组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有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有6例,占比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5)。结论对患者剖宫产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评估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使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患者度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0%,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表,能够让护理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从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对ICU实施CRRT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116例CRRT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这11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DVT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ICU实施CRRT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显著,其可改善股静脉血流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值得该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护理后患者满意度非常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