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治疗极为棘手,且预后较差。“络病”学说是中医疾病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谢晶日教授分析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肠络,故提出此病可从“络病”学说进行论治的观点,临证以通肠泄腑、清热化湿为主要治则,兼以扶正祛邪、健运中焦、调气和血、脏腑同治等治法攻补兼施、因人制宜进行系统调理,此外谢晶日教授还擅综合应用灸法、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随谢晶日教授应诊,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有所感悟,现浅析谢晶日教授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临床难治性疾病,西药治疗本病其复发率较高。谢晶日教授从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运用中医药治疗UC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介绍了谢晶日教授对于活动期UC的认识及临证经验。谢师认为,活动期UC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象,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血瘀为标。治疗上,活动期UC以祛邪为主,主张运用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法治其标,健脾助运治其本,同时佐以通腑导滞、调畅气机等治法。除此之外,谢师还特别注重对患者的饮食和心理调护,以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谢晶日教授运用通腑法辨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验案进行整理。谢晶日教授认为腑气通畅是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和保持平衡的重要条件,通畅腑气使肝气舒畅、肺气宣发、脾气升发、胃气和降,起调理气机作用。通腑法不仅用于食滞、瘀血、气滞、湿热、痰饮等有形之邪,还用于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气逆气陷等无形之邪所致功能失衡性疾病。通腑法病位不仅限于下焦,还用于上、中焦;不仅限于肠腑疾病,还用于食管、脾胃、肝胆疾病。吐酸是以浊气上泛郁滞于食管,痞满是以脾胃气机阻滞于中焦,痢疾是以气血邪毒壅滞于肠道为病理特点,以下三案都有“郁滞、阻滞、壅滞、凝滞、涩滞”的腑气堵塞不通特征,故通畅腑气,调畅气机为必行治法。文章摘录谢晶日教授诊疗验案三则,以示谢晶日教授运用通腑法的临床思维、用药特色及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4.
梁国英  陶平静  李威 《河北中医》2016,(12):1765-176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学在本病治疗上具有突出优势。谢晶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医术精良,学理深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着证随人立、法随证转、方随法易,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谢晶日教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自己独到见解,临床常用消导法辨治疗效甚佳。现将谢晶日教授运用消导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认为该病在病因病机上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而致,临床上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及肝阴不足为主,在辨证方面则是以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内阻等为主,治疗上擅用疏肝理气兼理脾法、清热化湿法、化瘀通络法,并辨证论治,强调因人而异,并随症加减。着重强调利胆通腑、疏肝健脾、久病祛瘀的重要性,并在清湿热同时注重防止伤阴以及饮食情志护理。  相似文献   

6.
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验丰富,认为胃癌前病变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阻、血瘀为标,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多见。临证时,谢晶日教授强调从肝脾论治胃癌前病变的重要性;强调活血解毒,兼化湿浊;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胃癌前病变中的作用,临床多获良效。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名老中医谢晶日教授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先天脾胃虚弱以及后天肝气不舒、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指出"气郁""湿郁"以及"诸郁并存"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应从解郁入手,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法、健脾化湿法以及疏肝健脾、清热燥湿法进行综合调治,临床收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谢晶日教授诊疗慢性胆囊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典型病案一则,分析谢晶日教授诊疗本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点,以此总结谢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中医辨治应立足于肝脾,以疏肝利胆为首要之法,健脾和胃为根本之法,行气通腑为必行之法,活血通经为变通之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医家对糖尿病的认识多是从阴虚燥热出发,以滋阴润燥法为治疗法则。然而临床中,运用此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差强人意。谢晶日教授从肝血瘀滞认识本病,以活血化瘀法指导用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分析了瘀血导致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介绍谢晶日教授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法,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尚无针对UC的特效治疗药物,且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状态。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复发率低。谢晶日教授认为治疗时应标本兼顾,清热化湿与疏肝理气并重,健脾益气贯穿始末,辅以祛瘀通络,此为治疗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是我国高发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本文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提炼出本病的病机以郁、酸、热、逆为主的病机特点,旨在总结谢晶日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特点。提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密切相关,治疗从肝胃出发,主要采用疏肝解郁、调和肝胃以泄郁热制酸,和胃降逆、通腑降气以畅中焦气机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谢晶日注重身心调养。其疗效确切,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谢晶日教授治疗肝硬化伴甲胎蛋白升高医案1则,总结谢晶日教授诊疗本病经验。谢晶日认为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其病机繁杂,虚实互见,包括肝郁、脾虚、血瘀、毒蕴多个方面,治疗上标本兼顾,采用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蒋健运用消食导滞通腑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蒋健教授临证运用消食导滞通腑法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分析其作用机理,提出消食导滞通腑法的临床适用指征。  相似文献   

14.
介绍谢晶日教授运用益胃健脾,理气和胃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经验,谢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其病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气滞瘀阻,故谢晶日教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从脾胃论治,兼以治标之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清热化湿、通腑导滞法组方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UC患者按愿服中药的依从性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清热化湿、通腑导滞中药,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UC患者肠镜、病理、主要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临床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3%、95.7%,对照组分别为37.1%、7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肠镜、病理变化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湿、通腑导滞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总结谢晶日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谢晶日教授认为RE发病的根本在于脾虚,与肝脏关系密切,从脾土虚弱,运化无力和木失调达,气机失司两点病因着手,治法采用疏肝气、泻胃热以降逆制酸,健脾气、助脾运以生肌和胃,通腑气、化瘀浊以活血通络,注饮食、畅情志以病后调护.  相似文献   

17.
胃痛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较为常见。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药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并减少其复发率。本文主要介绍了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痛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用药经验。谢晶日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病关键在于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治疗上,根据脾胃升降论,以疏肝理气、清利湿邪、活血化瘀等法以调节恢复脾胃升降气机有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谢晶日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肝病临床和研究数十年,造诣颇深,对肝硬化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现将谢师对于肝硬化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行气消瘀,化湿解毒肝硬化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等各种表现,属中医学"胁痛"、"积聚"、"瘕"范畴,后期出现腹水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在临床上脾虚湿热证活动期较为多见。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诊疗本病,疗效显著。谢师认为其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内蕴为标,日久气血不畅,因邪实加重脾虚。在治疗上,谢师强调"清热化湿,疏利同用"以消除致病之因,"益气健脾,贯穿始终"以扶助后天之本,同时兼有"慎用收涩,调气和血""内外同治,重视调护"等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谢晶日教授临证治疗胆胀病之经验。通过谢师在临证中对胆胀病的体会,介绍谢师的特色用药经验及经典药对。谢师治疗胆胀病,注重调理肝脾,治法以疏肝利胆、通腑利胆、化瘀利胆为主,临床疗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