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运动干预对老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尿酸、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力量训练的运动干预.连续训练12周.干预前...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调节磷及矿物质代谢的蛋白质,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加肾脏的磷排泄。众多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的升高早于血磷、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的升高,对多种CKD及透析并发症具有预测意义。现就FGF23的来源及体内代谢过程,其在CKD尤其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的改变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脏病(CKD)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性问题。通过建立CKD的长期随访体系,开展对患者的系统管理和有计划的分级、分层医疗等多项举措,可以实现CKD一体化防治目标。运动康复在CKD一体化防治策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集临床医学、患者教育、健康咨询、饮食管理及运动训练为一体,旨在改善CKD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职业潜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分析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9-03-01—2009-07-01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住院确诊为CKD的患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浓度,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磷、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共有127例CKD患者入选,男63例,女64例。年龄平均(60.9±15.3)岁。CKD分期:1期9例,2期11例,3期11例,4期18例,5期78例(其中非透析患者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血清25-OH-D3的平均浓度为(12.06±6.41)μg/L,105例患者(82.6%)血清25-OH-D3缺乏(15μg/L),123例患者(96.9%)血清25-OH-D3不足(30μg/L)。CKD1期、2期、3期之间25-OH-D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CKD4期和CKD5期未透析的患者(P0.05)。25-OH-D3浓度与iPTH、血钙、血磷无显著相关性,与血浆白蛋白、未透析患者的eGFR呈正相关;与未透析患者的血肌酐和总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CKD患者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十分普遍,随着肾功能损害的进展进一步加重,并且与传统的CKD矿物质-骨代谢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肾性骨病现已更名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性疾病"(CKD-MBD),因为它影响的不仅限于骨代谢,还包括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组织。它是CKD,特别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极为常见的一种代谢异常,其治疗干预措施中维生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社会健康筛查的普及,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检出率显著上升。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的积极干预,CKD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其中仍有一部分会逐步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RRT)。目前全国各透析中心人满为患,趋于饱和。仅以我们中心为例,近十年来透析机数量增加了10倍,年透析次数增长了12倍,但还远不能满足越来越庞大的透析人群的治疗需要。作为肾脏科医师,首选RRT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CKD非透析患者376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232例,糖尿病患者144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3例,留取空腹血标本检测尿素氮、肌酐、尿酸、胱抑素C(Cys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并以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应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CKD分期将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分为五组:CKD1期(GFR≥90 ml/min);CKD2期(GFR 60~89 ml/min);CKD3期(GFR 30~59 ml/min);CKD4期(GFR 15~29 ml/min);CKD5期(GFR15 ml/min)。结果 1糖尿病患者组及非糖尿病患者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CKD1~5期,糖尿病组ba PWV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2随着GFR降低,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ba PWV呈现显著的逐级增长的趋势(P0.001)。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e GFR、Cys C是ba PWV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 1非透析的CKD患者中糖尿病患者ba PWV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其动脉硬化发生时间早;2随着肾损伤的加重,ba PWV亦呈现显著的逐级增长的趋势,ba PWV是非透析的CKD患者动脉硬化的有效预测指标;3e GFR、收缩压、舒张压是非透析的CKD患者动脉硬化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Cys C也是非透析的CKD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其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还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透析与非透析炎症、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血液透析对凝血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1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93例CKD患者并检测相关凝血及炎症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5例相比,CKD5期患者57例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均随着肾小球滤过的下降而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5期透析组40例与非透析组17例相比,血清纤维蛋白原(Fg)有所升高,C反应蛋白(CRP)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直线相关分析CRP与Fg、D-D显著相关,呈正相关。结论 CKD5期患者可能存在高凝且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血液透析可能加剧这种紊乱,CKD5期患者高凝状态与炎症密切相关,CRP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是由于CKD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所致,严重地影响了CK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血管钙化是CKD-MBD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包括:动脉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心脏瓣膜钙化和钙化防御。  相似文献   

10.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显著增加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鉴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飞速进展,需要及时更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包括透析和肾移植后患者)丙型肝炎的管理指南。2018年发布的《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组织(KIDGO)CKD患者丙型肝炎临床指南》~([1])阐述了CKD患者中HCV感染的预防、检测、治疗和监测。HCV管理的第一步是诊断HCV。透析患者中HCV的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这也反映出血源和医源性感染是HCV感  相似文献   

11.
β2微球蛋白(β2-M)作为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β2-M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表达升高.有研究发现,血β2-M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CKD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我们对β2-M在CKD非透析患者中的作用以及β2-M与CKD非透析患者CVD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以及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部分慢性肾脏病(chrouic kidney disease,CKD)3期、4期患者尚未开始透析已死于心血管合并症。不少研究已证实,CKD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而肾功能正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以及CKD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由于CK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营养不良、药物(如激素、钙神经拮抗剂等)以及透析等因素的影响,使CKD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更加复杂.另外,肾功能受损时,部分降糖药物药代动力学发生变化,易导致低血糖或乳酸酸中毒等不良事件.因此,对CKD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透析治疗阶段,应摸索患者饮食、透析、降糖药物与血糖变化的关系及规律,制定个体化和精细灵活的治疗方案,方能有效和安全控制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4.
唾液收集属无损伤方法,简便易行,便于较长时间追踪观察,有助于在训练期和恢复期进行机能评定,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苏联巴·戈托夫米夫运用唾液溶菌酶来进行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认为处于良好状态的运动员其唾液溶菌酶的滴定值高于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员。训练负荷大,能使运动员溶菌酶的滴定值下降。为此我们开展:(1)唾液溶菌酶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2)探讨唾液溶菌酶在某些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方法时的变化特点;(3)摸索对运动员现场研究的方法,更好地为运动训练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国成人CKD患病率已超过10%。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CKD的严重并发症,是CKD患者致残、致死等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上一些肾脏病组织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指南用于规范CKD-MBD的诊断和治疗。2013年刘志红教授领导的团队制订了《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肾脏病学家对CKD-MBD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对于改变我国CKD-MBD知晓率低、  相似文献   

16.
Wu BB  Zhang LM  Mei CL  Tang Q  Lu YZ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572-576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8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30例,血液透析(HD)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FFA,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分析FFA水平与此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FF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92.63±143.59)比(302.65±142.18)μmol/L,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的逐渐减退,血FFA水平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HD组FFA水平较非透析CKD 5期更高(P<0.05).CKD患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组上述指标较非透析CKD5期均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FFA水平与hsCRP、IL-1β、IL-6、TNFα、TG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hsCRP和年龄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透析CKD及HD患者血清FF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hsCRP等微炎性反应的指标及颈动脉病变相关,提示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心血管疾病(CVD)是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存在非传统的、自身疾病特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贫血、矿物质代谢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及蛋白质能量消耗,这些都与CKD增加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提高PD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策略包括纠正传统与非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戒烟,纠正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纠正炎症和氧化应激及蛋白质能量消耗,同时必须高度重视PD患者存在的可纠正的影响生存的因素,如残余肾功能、腹膜完整性和PD中心规模。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以评价其监测老年CKD患者价值。方法134例老年患者按病因分组,将CKD 2~5期非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CKD组(68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CKD组(66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析CKD和其他危险因素对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心血管病发生率增加。24 h ABPM显示,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加(P<0.01)。合并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贫血与CKD患者发生非杓型血压独立相关。结论通过24 h ABPM可动态观察老年CKD患者血压特点,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干预对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61例老年MHD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0)。2组病人采取相同的透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2周的个体化运动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KDQ)评估2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运动干预12周后,其疲劳(FD1)、躯体症状(PSD)、抑郁情绪维度(DD)、人际关系(ROD)、挫折(FD2)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KDQ总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干预可提高老年MHD病人生理机能及透析充分性,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衰弱的患病率并分析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入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和综合科就诊的65岁及以上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采用Fried衰弱表型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和衰弱组,同时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评估其用药、共病、日常生活能力、营养、抑郁、认知以及躯体功能,分析衰弱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93例老年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68例来源于门诊、125例来源于住院部,入选患者中位年龄79.00(73.00,85.00)岁,其中男性106例、女性87例。衰弱患者共143例(74.1%),其中门诊患者41例、住院患者102例,分别占入选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60.3%及8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OR=9.74,95%CI:1.12~84.54)、多重用药(OR=3.69,95%CI:1.09~12.42)与门诊患者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CKD分期(OR=11.75,95%CI:1.38~99.99)、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风险(OR=4.22,95%CI:1.40~12.74)与住院患者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老年CKD 3~5期非透析患者衰弱的患病率较高,与CKD分期、多重用药、有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的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