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LN)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3例,均行全身静脉麻醉.开腹后,采用5 mL注射器将1%亚甲蓝多点注射于子宫体部浆膜层下,打开腹膜,暴露淋巴引流区域,寻找出最先蓝染的淋巴结即SLN,切取后送冰冻病理检查.此后行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20例术中病理检查未见转移的SLN患者,行免疫组化,观察SLN中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 33例患者中成功识别摘除SLN 25例(75.8%),其中SLN位于单侧盆腔7例(28.0%),双侧盆腔均有SLN 16例(64.0%),腹主动脉旁2例(8.0%).共识别SLN 67枚,其中闭孔26枚(38.8%),髂内15枚(22.4%),髂外13枚(19.4%),髂总10枚(14.9%),腹主动脉旁3枚(4.5%).有5例(15.2%)患者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盆腔内的SLN可见癌组织转移,术后盆腔内其他淋巴结亦可见癌组织转移.术中病理检查未见SLN转移的20例患者中,有1例低分化腺癌并临床Ⅱ期患者经免疫组化染色,1枚SLN内均可见CK阳性表达细胞团,判定为SLN微转移,但在淋巴结清扫中未见癌组织转移.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SLN的识别及病理检查对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指导意义.术后对SL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纳米碳示踪在高原地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青海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开始前在宫颈3、6、9、12点黏膜下分别注射纳米炭0.1ml;手术开腹后,于宫体前壁、底部、后壁中点浆膜下注纳米碳混悬液共0.5ml;识别黑染的淋巴管,沿淋巴管找到第一站黑染淋巴结定位为SLN,单独切除SLN后行标准子宫内膜癌分期术;SLN行常规病理检查,评价SLN检出率、灵感度、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等指标。结果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6例患者成功识别出SLN,SLN检出率为92.00%,共计170枚。46例成功示踪SLN的患者中,34例检出双侧盆腔SLN,12例检出单侧盆腔SLN;SLN主要分布于:髂外血管区(39.41%)、闭孔区(24.12%)、髂内血管区(21.76%)、髂总血管区(12.35%)和腹主动脉区(2.35%)。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纳米碳示踪SLN的敏感度为90.91%(10/1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价廉的亚甲蓝注射液检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优化操作方法。方法:FIGO分期为Ib1-IIa期的拟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入选,开腹前10~360min,2~4mL1%亚甲蓝注入77例患者的宫颈肿瘤周围(另4例注入4mL专利蓝),切除后见到的蓝染淋巴结被认为是前哨淋巴结。结果:亚甲蓝的注射剂量达4mL时,SLN的检出率可达93.9%(46/49)。当注射时间距手术开始>60min以上时,SLN的双侧检出率较注射时间<30min的患者明显升高(78.1%vs.47.1%P<0.05)。4例使用专利蓝的患者,其中3例检出单侧SLN且均出现褪色现象,而亚甲蓝蓝染的淋巴结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均无褪色迹象。检出SLN的112侧盆腔淋巴结中,SLN最常定位在闭孔窝(65.2%,73/112),其次是髂外血管区(30.4%,34/112),髂内动脉(26.8%,30/112)。3例假阴性患者均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亚甲蓝对早期宫颈癌而言是一种价廉物美的示踪剂,其理想的注射剂量和注射时间分别为4mL和术前60~90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术中不同部位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行亚甲蓝染色法注射检测SLN患者108例根据注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取皮内皮下注射,对照组54例采取乳腺实质内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检测率98.1%,SLN检出率98.2%,SLN转移检出率32.4%;对照组成功检测率98.1%,SLN检出率96.5%,SLN转移检出率31.8%;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时通过皮内皮下注射或乳腺实质内注射亚甲蓝染色法,可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其诊断准确性相似,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乳晕皮下与肿瘤周围注射造影剂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电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共98例,分别采用乳晕皮下与肿瘤周围注射造影剂定位乳腺癌SLN,比较两种方法定位SLN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在98例患者中,亚甲蓝染色共检出SLN181个,乳晕皮下注射法共检出SLN 162个,检出率为89. 50%;肿瘤周围注射法共检出SLN 158个,检出率为87. 29%。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72,P=0. 833)。经乳晕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SLN的准确度为95. 68%(155/162),敏感度为96. 67%(145/150),特异性为83. 33%(10/12)。经肿瘤周围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SLN的准确度为79. 75%(126/158),敏感度为82. 52%(118/143),特异性为53. 33%(8/15)。结论经乳晕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测SLN,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经肿瘤周围注射的方式,且其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甲蓝宫颈注射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3例宫颈癌患者亚甲蓝宫颈注射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蓝染淋巴结定为SLN,切除后行病检和(或)免疫组化染色,计算SLN准确性、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结果:SLN准确性92.31%,敏感度75.00%,阴性预测值90.00%,假阴性率25.00%。结论:亚甲蓝宫颈注射宫颈癌SLN检测技术是可行的,能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亚甲蓝注射示踪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分析前哨淋巴结(SLN)与腋窝淋巴结(ALN)的关系.方法 对4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活体染料亚甲蓝作为SLN示踪剂.术中先寻找蓝染的SLN与病变标本,一并送冰冻切片检查,不论SLN的结果如何,病理标本确定为癌,均常规行乳癌仿Ⅰ式或仿Ⅱ式根治术.分析术后标本石蜡切片结果,用SIN预测ALN状态的敏感性,为乳癌手术方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结果 45例中,36例检出蓝染的SLN,病检结果证实SIN阳性的36例中有2l例有癌转移,病理证实这些患者均有ALN转移;另检出SLN的13例病理证实未受癌累及,病理证实这些患者亦无ALN转移;2例患者SLN未受癌累及,但病理证实ALN有癌转移.SLN预测ALN状态的敏感性迭94.5%(34/36),假阴性率5.5%(2/36).9例术中未找出蓝染的SLN,病理证实亦无ALN转移.结论 亚甲蓝注射示踪乳腺癌患者SLN,SLN预测ALN的敏感性达94.5%,如果未找到SLN的9例(经病理证实均无ALN转移)亦视为一致,SLN预测ALN的敏感性迭95.6%(43/45),本组病例其假阴性率4.4%(2/45).  相似文献   

8.
经皮超声造影检测兔 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造影在实验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只实验兔以肿瘤接种方法建立VX2乳腺癌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实验方法:(1)注射肿瘤细胞悬液4~5周后采集实验动物腋窝淋巴结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及血流流速曲线图像;(2)在实验动物肿瘤周围皮下注射造影剂SonoVue,采集淋巴结造影灌注图像;(3)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亚甲蓝注射液示踪SLN;(4)取检实验动物腋窝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光镜下观察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病理形态.结果18只实验动物中15只接种肿瘤细胞成功,病理检查证实15只实验动物腋窝转移性淋巴结30枚,非转移性淋巴结9枚.(1)二维灰阶超声检出实验动物腋窝转移性淋巴结23枚(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2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2枚(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7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枚).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声像图表现:淋巴结纵横比<2、边缘不清晰、淋巴门缺失或移位、内部回声不均匀、内部有钙化或坏死、淋巴结皮质偏心性宽阔、呈混合型或边缘型血流.(2)经皮超声造影检出转移SLN 33枚(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2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枚),非转移性淋巴结SLN 2枚(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枚),造影显示淋巴管从注射部位发出的节段线性高回声及从肿瘤至淋巴管流注到SLN的全过程.(3)亚甲蓝染色法检出SLN 32枚,未染色非SLN 7枚.经皮超声造影SLN检出率高于亚甲蓝染色SLN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7%(35/39) vs 82.1%(32/39),χ2=0.95,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二维灰阶超声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为77.1%(27/35)、敏感度为75.9%(22/29)、特异度为83.3%(5/6);经皮超声造影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为82.9%(29/35)、敏感度为96.6%(28/29)、特异度为16.7%(1/6).经皮超声造影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均高于二维灰阶超声,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经皮超声造影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异度低于二维灰阶超声,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8).结论经皮超声造影可实时观察淋巴管与淋巴结灌流情况,无创定位SLN,可判定淋巴结内有无转移灶;经皮超声造影SLN检出率与亚甲蓝染色法相似,有望成为一种诊断SLN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US显像猪结肠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10头猪的乙状结肠浆膜下和黏膜下先后注射不同剂量SonoVue,以CEUS实时动态观察淋巴管和SLN增强情况;在相同部位注射1%亚甲蓝,对比观察CEUS对SLN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黏膜下注射0.5ml和1.0ml SonoVue后能够获得清晰的结肠SLN和传入淋巴管图像;CEUS可见SLN内部结构和造影剂在其内的实时流动。与注射0.5ml SonoVue相比,注射1.0ml SonoVue后淋巴管增强时间、SLN增强时间及SLN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而SLN增强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黏膜下SLN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5.65%(22/23),与蓝染料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猪结肠SLN有较好的显像效果,有可能成为检测SLN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超声造影剂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乳晕周围皮下、肿瘤内部及肘静脉分别注射Sonovue造影剂,行亚甲蓝染色及病理检验。以亚甲蓝染色及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按临床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观察并分别记录SLN增强个数、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P)。结果所有患者经亚甲蓝染色和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共检出SLN 109枚。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经乳晕周围皮下超声造影检出率为90.10%,准确度90.11%,敏感度96.00%,特异度62.50%;肿瘤内部超声造影检出率为76.15%,准确度84.34%,敏感度86.11%,特异度72.73%;经静脉检出率为29.36%,准确度46.88%,敏感度42.86%,特异度75.00%。三组比较SLN检测个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63,P=0.008),其中经乳晕周围皮下最高,经静脉最低。而经乳晕周围皮下和经肿瘤内部AT和TP时间均高于经静脉(P0.05或P0.01)。结论经乳晕周围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LN检出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核素法探测前哨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并评价前哨淋巴结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2004年8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3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Ⅰ b1期19例,Ⅰ b2期15例,Ⅱa期3例.术前注射99Tcm-右旋糖酐(DX),进行SLN显像;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对离体淋巴结再次进行探测,明确SLN.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SLN及非SLN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①本组37例病人,SLN检出率为97.3%(36/37).36例病人共检出SLN 83枚,平均每例2.3枚.36例病人中,8例病人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占22.2%.SLN检测的敏感性为87.5%,准确性为97.2%,阴性预测值为96.6%,假阴性率为12.5%.②36例中69.4%(25/36)的病人SLN位于双侧;83枚SLN中89.2%(74/83)位于闭孔和髂内、外血管区.③术前SPECT/CT融合图像较平面显像多检出4枚宫旁淋巴结.结论术前SPECT/CT三维断层显像检测宫旁淋巴结优于平面显像,更能对SLN在术前进行准确定位;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病人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甲蓝和~(99)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C)联合在体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的可行性。方法:1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行亚甲蓝和TSC联合定位并活检SLN。对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SLN加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 20,CK_(2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5例结直肠癌患者SLN的检出率为80%(12/15),每例检出1~4个SLN,平均2个。SLN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为91.7%,灵敏度为50%,阴性预测值为90.9%,假阴性率为8.3%。在11例常规HE染色检测SLN阴性的患者中有2例CK20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论:亚甲蓝和TSC联合在体定位检测结直肠癌SLN对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位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体内或体外注射亚甲蓝定位47例SLN,采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HE染色病理检查、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体内定位SLN成功32例,体外定位15例、成功14例.47例患者总淋巴结数目为849枚,平均为18.06枚/例,总SLN定位成功率为97.9%.平均SLN为1.87枚/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20发现微转移6例.提升这6例(6/46,13.0%)患者的病理分期至Ⅲ期.结论:直肠癌体内、体外SLN定位均可获得成功;SLN 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直肠癌的病理分期;SLN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术中指导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CA)125及CA19-9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及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68例子宫良性平滑肌瘤患者(子宫肌瘤组)和256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CA19-9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E4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HE4、CA125和CA19-9水平均高于子宫肌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HE4、CA125、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69.35%(43/62)、66.13%(41/62),56.45%(35/62),均高于子宫肌瘤组[2.94%(2/68)、20.59%(14/68)和16.18%(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3.67%,显著高于单独检测(69.35%、66.13%和5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个月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CA125和CA19-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期、浸润肌层的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结论 HE4、CA125、CA19-9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灵敏度,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提高子宫内膜癌瘤患者的生存率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声像图特征及血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在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4 027例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可疑癌病灶的131例患者均辅以血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检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浆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31例超声疑诊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子宫内膜癌64例(原位癌2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67例。131例患者超声及血浆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显示:术前超声诊断早期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6.3%(36/64)和100%(67/67);术前超声辅以血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联合诊断早期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1%(50/64)和100%(67/67)。术前超声漏误诊28例(43.8%,6例子宫内膜息肉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5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7例误诊为黏膜下肌瘤),均为早期子宫内膜癌。131例子宫内膜癌超声声像图特征:(1)6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主要超声表现为子宫增大(59.4%,38/64)和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82.8%,53/64),子宫最大径平均为(69.8±9.7)mm,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37.1±9.7)mm。其中9例子宫内膜病灶呈不均匀低回声,55例子宫内膜与肌层交界面的弱回声晕不完整;56例病灶浸润子宫肌层(浸润浅肌层31例,浸润深肌层25例),13例浸润宫颈,均无宫旁浸润。61例病灶内见彩色血流信号;3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64例均无引流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转移。(2)67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主要超声表现为子宫明显增大和子宫内膜明显增厚(91.0%,61/67),子宫最大径(81.9±10.8)mm,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41.8±13.5)mm。其中61例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扩散至子宫外,宫旁或膀胱壁可探及与子宫分界不清的低回声包块,阴道壁局部增厚;67例病灶内显示网状或树枝状血流信号;53例盆腔和(或)主动脉旁、腹腔和(或)腹股沟区显示低回声转移淋巴结。131例子宫内膜癌血浆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术前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1例(48.4%,31/64)CA125(测值>37 U/ml),27例CA199测值升高(测值>37 U/ml,占42.2%,27/64),24例(37.5%,24/64)CA125+CA199检测值升高。(2)术前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61例(91.0%,61/67)CA125或59例CA199(88.1%,59/67)测值明显升高,56例(83.6%,56/67)CA125+CA199测值均升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辅以血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78.1%,50/64)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100%,67/67)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超声辅以血浆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 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内膜病灶回声不均、子宫内膜与肌层交界面的弱回声晕不完整、病灶内出现点条网状血流信号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发现可疑子宫内膜癌病灶并辅以血浆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联合检测,有助于尽早提示早期子宫内膜癌,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伴子宫下段受累(LUSI)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LUSI能否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治疗为手术治疗的2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有无LUSI分为2组。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LUSI组占全部病例的26.57%(55/207),与对照组(无LUSI)相比较更容易出现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受累、脉管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较高(P0.05),5年生存率较低(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侵犯下段可作为预后的不良因素,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LUSI不是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仅有组织分级、病理类型、脉管浸润以及手术病理分期为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LUSI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在子宫内膜癌中并不少见。LUSI通过增加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而影响预后,故LUSI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高危因素,术中术后应予以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的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包括Ⅰ型子宫内膜癌81例,Ⅱ型子宫内膜癌8例,行PTE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TEN表达缺失65例,缺失率为73. 03%,PTEN在17例浸润 1/2肌层组表达缺失率(94. 12%)明显高于72例浸润≤1/2肌层组(68. 06%),21例累及子宫狭部组PTEN表达缺失90. 48%明显高于68例(67. 65%)未累及子宫狭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TEN蛋白表达缺失组和表达正常组在患者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内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以及有无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抑癌基因PTEN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且PTEN的表达缺失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累及子宫狭部有关;提示PTEN基因突变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事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图与声像图的相关性.方法 对52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86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增生组)两组共计138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分型与分期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宫腔回声厚径内膜癌组患者宫腔回声厚径平均值为(19.9±9.8)mm,增生过长组宫腔回声厚径平均值为(11.9±5.7)mm,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病理检出Ⅰ型子宫内膜癌46例,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检出率分别为28.26%(13/46)、39.13%(18/46)及32.61%(15/46);高分化腺癌宫腔回声厚径>中低分化腺癌(P=0.05).52例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全切术46例,宫腔镜诊刮术1例,诊断性刮宫5例,其中41例全切子宫标本中见肌层癌浸润,Ⅱ期9例,Ⅲ期2例;肌层浸润深度与病变分化程度相关,与病理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3)漏诊3例中2例宫腔回声厚径小于10 mm,1例合并宫壁巨大病变;1例合并内膜息肉误诊.Ⅱ型子宫内膜癌6例,均为绝经后妇女.全切子宫5例,Ⅰ期3例,2例有肌层浸润;Ⅲ期2例,1例有肌层浸润.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宫腔回声平均厚径值明显大于增生过长组患者;超声检查提示病变的分期较判断肌层浸润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A125、脉管癌栓、肌层浸润等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决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CA125、MRI检查,术前5 min均宫颈注射纳米炭2 ml,后行腹腔镜手术,均行前哨淋巴结(SLN)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SLN阳性22例(21.6%),SLN阴性80例(7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35u/ml(P=0.016,OR=4.873,95%CI=1.352~17.570)、脉管癌栓(P=0.004,OR=7.891,95%CI=1.956~31.832)、肌层浸润≥1/2(P=0.003,OR=13.714,95%CI=2.410~78.034)是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三因素联合预测SLN转移的AUC最高,为0.892。结论 用无创检查术前外周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在胃癌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1.67%(22/24),假阴性率为8.33%(2/24),准确率为94.87%(37/39).SLN在第1站占87.18%(34/39);检出率依次:No 3、No4、No 5、No 6等.SLN在第2站占12.82%(5/39);检出率依次:No 7、No 8等.同时,SLN预侧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T1期敏感性和准确率为100%,T3期的敏感性为84.62%(11/13),准确率88.24%(15/17).22例转移的SLN中,3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结论 胃癌SLN检测是可行,符合的一般淋巴结转移规律和"跳跃性转移"特点,更适于早期胃癌的检测;其意义在于提高胃癌分期的准确性及有望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