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完善的护理模式对降低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性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入院接受治疗的骨病患者104例,并按照每组52例,等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统计两组骨病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并对针对性护理措施落实的可行性进行判断。结果对两个小组所有骨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统计。对照组中,共计52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的病例数为24例,"基本有效"的患者共16例,而"治疗无效"的病例数为12例,整个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中,共计52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的病例数为32例,"基本有效"的患者12例,而"治疗无效"的病例数为8例,整个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针对性术后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降低骨病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距骨骨折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治疗方式,鉴别出有效性最高的入路治疗方式。方法采集距骨骨折患者病例52例,均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疗法,而试验组采用踝关节前外侧入路疗法,比较对照组以及试验组距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判定两种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中,共计26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的病例数为8例,"基本有效"的病患共12例,而"治疗无效"的病例数为6例,整个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中,共计26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的病例数为14例,"基本有效"的病患共10例,而"治疗无效"的病例数为2例,整个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2.31%。结论通过对两组距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采用踝关节前外侧入路疗法的试验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踝关节前外侧入路疗法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研究组实施损伤控制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优良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7.35%,与对照组的8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可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骨科下肢患者临床病症,研究分析不同的临床救治方法带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骨科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治的98例下肢创伤病患作为该次重点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在进行临床救治时参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见的常规手术治疗法,研究组主要采用创伤控制理念三步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救治。结果救治期间所接触的患者中参照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61.22%)、大出血患者43例(87.55%)、实施手术治疗者41例(83.67%)、死亡率3例(6.12%)、最终抢救成功率46例(93.87%);研究组创伤性休克患者32例(65.30%)、大出血患者45例(91.83%)、实施手术治疗者42例(85.71%)、死亡率0例(0.00%)、最终抢救成功率49例(100.00%)。患者经过救治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常规手术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风险较大,而创伤控制理念三步法经过严谨的诊断及治疗不仅防止病患在治疗期间出现危险病症,还提高了急救效率,减少了死亡率。结论骨折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只有制定完善的救治措施,并经过严谨的分析重点处理伤重部位,才能保证患者急救过程中不会出现救治意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结合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案进行创伤治疗,观察组患者依照损伤控制理念,分为3个阶段为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治愈率为94%,要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的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实施损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下肢创伤患者117例,依照患者临床急救采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8例,实施损伤控制处理,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创伤处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优良率为94.82%,对照组急救优良率83.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4%,住院时间为(30.26±4.18)d,对照组分别为10.16%、(48.52±5.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可以提升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急救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00%(4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0%(3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创面感染,1例骨不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出现创面感染7例,3例骨不连,2例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资料,依据不同医治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65例)行损伤控制方案医治,比对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更高(P0.05);实验组65例中呼吸窘迫症0例(0.00%),骨不连0例(0.00%),感染2例(3.08%);对照组55例中分别为1例(1.82%)、3例(5.45%)、6例(10.91%);比对对照组(18.18%),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3.08%)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取损伤控制方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下肢抬高垫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实践。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该院骨科科室所收治的下肢骨折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8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40例病患。实验组在术后采用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护理措施,基础组则在术后采用普通枕头抬高患肢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病患的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肿胀感临床指标评分、疼痛感指标评分及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所有指标评分优势较为明显,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在骨科科室接受下肢骨折临床治疗的病患,实施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病患的肿胀感及疼痛感,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骨科牵引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均实施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骨头愈合情况并统计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3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良好及以上的有33例;占94.3%;骨头愈合情况良好以上的有32例,占91.3%,不练情况发生的例数为2例,占5.70%。结论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骨科牵引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患者的骨头愈合程度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将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技未创的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根据损伤的控制理念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80%,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其实施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急救的效果。方法:82例下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创伤手术,实验组根据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分三个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治疗减少外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负担,控制患者出血,并采用暂时性外部支架,对患者之后的手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探讨了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创伤治疗方式,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43%,远高于对照组的76.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在下肢创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手术成功,研究组在治疗疗效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中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分阶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骨科创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骨科创伤病患中,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患的病情,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后患者下肢肿胀的治疗效果,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求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80例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患者,在治疗期间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而实验组总有效率则为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肾损伤、呼吸困难、静脉红肿等。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促进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链路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感,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前足闭合性骨折患者,采取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为了确保该次研究工作的可靠性,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院接受治疗的前足闭合性骨折患者中抽取84例样本,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分配42例患者,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试验组同样分配42例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比对,总结出两种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恢复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的总恢复度为85.71%。结论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从而可以推断出前足闭合性骨折技术有助于提升患者后期的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提供常规处理,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利用损伤控制理论行相应处理。结果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对症救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对其治疗措施加以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90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为术后实施单纯抗凝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术后给予早期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且统计血栓的发生率和治疗率。结果在对照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10/45),在实施单纯的抗凝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70.00%(7/10);观察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44%(2/45),治疗有效率为100.00%(2/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血栓发生后,采取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加抗凝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其对患者的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