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行口腔颌面部肿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精细护理方法,对比两组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对比,观察组DVT发生率(2.86%)与临床护理满意度(97.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护理应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能够有效避免DVT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与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术中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源自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33%相较于对照组20.00%低,护理满意度评分(94.5±2.1)分相较于对照组(81.8±2.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也可以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再出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1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两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开展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改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性预防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和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26.67%),8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78%),护理满意度为82.22%(37/45),住院时间为(7.89±1.34)d;研究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发生率6.67%),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00%),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住院时间为(5.27±1.23)d,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浮肿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浆高凝状态,可显著降低下肢浮肿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预防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2月期间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9%;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0.43%。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7%,满意3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开展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室术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中常规护理,分析组则执行术中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指标(D-D、Fbg、FDP)、血小板(PLT、MPV)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分析组术后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分析组术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同时询问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使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循证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术后心率、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活动护理,有助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髋关节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骨折手术,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并行物理疗法,观察组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优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小腿和大腿围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可使凝血功能指标改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术后下肢运动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及对下肢运功和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总体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股静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统计并计算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筛选病例,抽取该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脊柱骨折高龄女性患者74例开展此次研究,对74例患者病例资料实施回顾分析,以是否采取预防性护理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并以此入切入点,观察组患者增加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临床观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股静脉血液峰速度、平均速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女性脊柱骨折手术中,采用预防性护理,既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又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肿瘤介入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肿瘤介入术治疗患者66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取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该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术后护理,未使用药物预防;观察组45例,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康复治疗等预防性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67%,对照组为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满意率为97.78%,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干等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前期收治的6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后期收治的63例患者开展了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的护理成效,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于外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7%,低于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81%,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外科护理满意度为76.19%,低于观察组患者外科护理满意度95.24%,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采取的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1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在住院后两个月内的治疗效果,判断患者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高达17.46%。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为3.17%。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子宫全切术住院治疗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