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为我国较为丰富的特产植物。近年 ,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显示出广阔前景。银杏叶提取物 ( Ginkgo biloba extract,GBE)主要药效成分是 2 4%类黄酮和 6%萜内酯 ,后者主要成分含 5种银杏内酯 (即 Ginkgolide A、B、C、M、J,以银杏内酯 B作用最强 )。银杏内酯是特异性血小板活化因子 ( PAF)受体拮抗剂 ,能选择性拮抗 PAF诱导的脑缺血损害 〔1〕;GBE对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拮抗 PAF来实现〔2〕。目前 ,尚未见有国产银杏内酯和 GBE治疗脑缺血的对比研究资料。为了解国产银杏内酯和 GBE治疗脑缺血的效果和原理 …  相似文献   

2.
陶晓倩  曹泽彧  曹亮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4):4727-4732
观察不同浓度的银杏二萜内酯K(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拮抗作用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制备GK家兔含药血清,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观察GK含药血清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建立缺糖缺氧复氧(OGD/R)细胞模型,采用Hoechst/PI双染考察不同浓度的GK对OGD/R损伤的SHSY5 Y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R),检测GK对神经行为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GK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逆转OGD/R损伤造成的细胞凋亡并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评分及脑组织梗死体积。GK能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对银杏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拮抗PAF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行检测来探讨银杏内酯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实验以PAF作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将银杏二萜内酯分别加入采集的兔血中,采用比浊法检测各化合物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在L-谷氨酸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上采用MTT检测细胞活率,使用荧光染料Fura-2 AM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银杏二萜内酯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银杏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中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大小依次为银杏二萜内酯K(GK)、银杏二萜内酯B(GB)、银杏二萜内酯A(GA)、银杏二萜内酯C(GC)、银杏二萜内酯M(GM)、银杏二萜内酯J(GJ)和银杏二萜内酯L(GL);其中GB和GK(1~100μmol·L~(-1))能显著减轻L-谷氨酸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神经细胞活率明显提高(P0.05),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下降(P0.05)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该研究明确了银杏二萜内酯各化合物在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和神经细胞保护方面的活性与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银杏二萜内酯A,B,K(GA,GB,GK)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比较三者作用机制的异同及强弱,该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法,观察不同剂量GA,GB,GK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种银杏二萜内酯均可抑制PAF诱导的体外家兔血小板聚集,其强弱顺序为GKGBGA;三者还能够拮抗[~3H]PAF与PAF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拮抗能力同样为GKGBGA。进一步研究三者对于PAF诱导后血小板中胞内[Ca~(2+)]i动员及胞内c AMP水平的变化,发现三者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胞内[Ca~(2+)]i动员并提高胞内c AMP水平,且它们的作用强弱与拮抗PAF受体能力的强弱一致。表明银杏二萜内酯GK对于PAF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能够通过激活c AMP信号通路、抑制胞内[Ca~(2+)]i动员的方式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GB、GA对PAF受体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但弱于GK。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观察银杏内酯软胶囊的治疗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颈内静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对照观察假手术、MCAO模型、大中小剂量 5个实验组脑梗塞范围、脑含水量、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和脑病理组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表明银杏内酯软胶囊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银杏内酯软胶囊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颈内静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对照观察假手术、MCAO模型、大中小剂量5个实验组脑梗塞范围、脑含水量、脑组织均浆生化指标和脑病理组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表明银杏内酯软胶囊对以上各项指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银杏内酯对三种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3种模型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AICI)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全脑缺血(GI)模型,以尼莫地平及银可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银杏内酯对脑缺血大鼠脑梗塞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生化指标、神经行为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等的影响.结果银杏内酯降低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及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神经行为,减少其脑梗塞灶体积,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LA水平;降低全脑缺血大鼠的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脑组织神经细胞缺血后病理改变.结论银杏内酯可改善脑缺血状态,对抗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内酯B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大鼠心脏标本,制备I/R心肌损伤的模型,通过连续记录心率失常发生和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变化,测定冠脉流出液LDH、CPK和心肌匀浆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和银杏内酯B对其活动变化的影响.结果:给予外源性PAF明显加重I/R引起的心律紊乱和心肌损伤,银杏内酯B(10μmol/L)预处理可显著降低I/R心律失常发生率和MAP时程的改变(P<0.01),降低LDH、CPK和MDA含量以及提高SOD活性(P<0.05和p<0.01).结论:银杏内酯B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拮抗PAF和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衍生物(XQ)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比浊法测定静脉给药后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采用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结果:XQ1.95、3.90、7.80mg·kg^-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29.8%、43.5%和55.2%(P〈0.01),PAF与家兔血小板膜上PAF受体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8.31×10^-5mmol·L^-1,最大结合容量(BMAX)=2.62×10^-9mmol/10^8血小板。XQ和银杏内酯B(GB)可抑制[3H]PAF与兔血小板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常数(Ki)分别为8.72×10^-8、7.13×10^-7mol·L^-1。结论:XQ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Ki值接近,其拮抗PAF受体的能力与GB相似。  相似文献   

10.
银杏内酯(Ginkgolides)是从传统中药银杏叶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生理和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银杏内酯是一种天然特异的血小板活性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小动脉痉挛、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和对抗胃肠局部缺血引起的粘膜损伤,并可逆转内毒素诱导的支气管对组胺的高反应性,抑制多种过敏反应。为了解银杏内酯对内毒素介导的多种器官损害过程的影响,我们以大鼠胃平滑肌电活动为指标,观察了银杏内酯 A 对内毒素所致胃损害的影响,以期探讨其对消化道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N(ginkgolide N,G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以银杏内酯B为阳性对照,探讨银杏内酯N对MCAO大鼠神经缺损症状、脑含水量和梗塞面积的影响;探讨GN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缺血区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观察GN对脑缺血区的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与MCAO组相比,GN(2 mg.kg-1和4 mg.kg-1)组显著减少大鼠神经缺损评分、脑含水量和梗塞面积;GN(2 mg.kg-1和4mg.kg-1)组显著减低血清和脑缺血区的MDA含量,提高血清和脑缺血区的SOD活性,显著降低脑缺血区的NO含量和NOS活性;GN(2 mg.kg-1和4 mg.kg-1)组明显减低脑缺血组织中的神经元变性坏死的程度。结论 G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NO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抗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作用。方法:运用比浊法测定静脉给药5日后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对PAF诱导家兔血小板释放Ca2+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对PAF诱导家兔血小板中TXA2、PGI2含量的影响。结果: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1.95、3.90、7.80mg/kg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3.90、7.80mg/kg显著抑制PAF诱导家兔血小板释放Ca2+(P0.01)。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3个剂量组均抑制血小板释放TXB2,7.80mg/kg剂量组显著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P0.05)。结论: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其释放产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杏苦内酯B及其同系物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冯汉林  郑意端 《中草药》1997,(12):752-755
银杏苦内酯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作用受到医药界关注。银杏苦内酯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高度专属的拮抗作用是其各种药理、临床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线栓法致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0.4 mg·kg-1)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高、中、低(4.8,2.4,1.2 g·kg-1)剂量组。所有动物手术前2 d尾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其他动物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 h后,所用动物再次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脑组织TTC染色法观察梗死率;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率显著增加,神经缺损症状严重;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CK-BB含量显著增加;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率,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SOD活性,减少血清中MDA,CK-BB含量,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修复血脑屏障、降低血清CK-BB含量、抗自由基损伤及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银杏酮酯卵磷脂复合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银杏酮酯卵磷脂复合物(ComplexEGb,C-EGb)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参照Zea 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测定其行为障碍和脑梗塞范围。(2)建立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4项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结果 银杏酮酯卵磷脂复合物可显著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症状,明显减小脑梗塞的体积,显著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的抑制,减少MDA的生成。结论 银杏酮酯卵磷脂复合物对脑缺血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等剂量(总黄酮)的杏灵颗粒和银杏磷脂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TTC染色、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和ELISA法观察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脑组织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结果:醒脑通脉胶囊大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大、小剂量组均能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中PAF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醒脑通脉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中PAF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银杏(Ginkgo biloba L)系银杏科植物,又名白果、公孙树,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药用历史,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以证明内酯是银杏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特异有效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受体拮抗剂。 我国的银杏资源占世界总资源量的70%以上,但对银杏的研究和利用则滞后于国外。了解银杏内酯的药用研究进展,对促进我国银杏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由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组织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磷酯,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它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银杏内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天然PAF受体拮抗剂。其中以银杏内酯B对PAF产生的作用最强。目前,国外银杏内酯以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本文将综述有关银杏内酯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郭莹  张则一  周展羽 《中成药》2020,(2):497-500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与银杏内酯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连续给药7 d。每天观测体质量及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SOD、MDA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TTC染色测定脑梗死比,以评价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单用及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降低脑梗死比的效果优于银杏黄酮(P<0.05),降低大鼠脑组织中MDA水平的效果显著优于两者单用(P<0.01),降低IL⁃1β水平的效果显著优于银杏黄酮单用(P<0.01),升高CuZn⁃SOD水平优于银杏内酯(P<0.05)。结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修复效果,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以金纳多(含银杏内酯)为阳性对照组,观察TFE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脑含水量、脑梗塞面积、脑生化指标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TFE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行为,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脑梗塞面积,升高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改善脑组织神经细胞缺血后病理改变。结论TFE对脑缺血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脑心通滴丸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对心脑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滴丸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对实验性心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血栓、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微循环、心脑缺血及局灶性脑梗塞等模型 , 观察脑心通滴丸的药效作用.结果 脑心通滴丸能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可增加小鼠耳廓微循环,延长小鼠脑循环障碍存活时间,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面积和行为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脑心通滴丸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脑缺血和局灶性脑梗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