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嘧达莫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头痛、皮下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全血黏度、血浆D-D、FIB等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降低患者全血黏度及血浆D-D、FIB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ICU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分析低分子肝素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该院选取200例ICU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ICU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氢氯吡格雷,观察组ICU长期卧床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为14例,所占比例为14.00%,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为4例,所占比例为4.00%,由此可见,组内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43%及96.0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9%及1.9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行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联合脉络舒通颗粒治疗,以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考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具备一定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胡静 《双足与保健》2017,(10):107-107
目的探讨妊高症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将在该院住院分娩的36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给予依诺肝素治疗+早期体位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症状发生率为33.33%明显高于研究组5.56%(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研究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应用依诺肝素预防治疗+实施早期体位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地分析肝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诊治的7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该次的观察对象并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血栓患者使用单一的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血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9%,观察组血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单一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单一组,另一组为采取丹参多芬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联合组,每组37例,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凝血原时间显著高于单一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0%,单一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22%,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25.61±6.11)cm/s,单一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18.49±6.49)cm/s,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100例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病例,随机划分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选择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选择中医+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以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要好,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深静脉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2例。其中单独予以双嘧达莫治疗的为参照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双嘧达莫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各项血液相关指标。结果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96.88%,参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血液相关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过程中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双嘧达莫,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值、APTT值均升高,而FIB值与D-二聚体值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恶心,2例牙龈出血,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皮下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3/25),4.0%(1/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P=0.297)。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干预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中药组患者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和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组患者在中药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中药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联合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中药组和联合组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栓发生率略微低于中药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第14天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干预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下肢瘫痪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下肢疼痛(0.89±0.31)分、下肢肿胀(0.87±0.29)分等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63.45±3.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下肢瘫痪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外敷分型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愈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可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清热散瘀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钙防治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清热散瘀汤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均未给予抗生素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于术后第3、7、12天分别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深静脉通畅情况,检查有无血栓形成,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清热散瘀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钙可安全、有效预防膝关节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患有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康复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康复治疗;试验组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康复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显著效果,减少了该病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两天,研究组总引流量达(268.82±12.78)m L,对照组达(345.26±20.83)m L,差异显著(t=19.53,P=0.010.05);而经过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研究组出现3例DTV患者,占整体的5.13%(2/39);对照组出现8例DTV患者,占整体的20.51%(8/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40.05)。而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出现,且无其它不良事件。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治疗早期预防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以该院收治的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1.30%和76.0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黏膜、皮肤及重要脏器出血,且伤口部位无明显出血。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