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下肢骨科手术后镇痛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3月漳州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后髂筋膜神经阻滞镇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阻滞,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镇痛效果、下肢运动功能、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恢复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0 min、术后1 h,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0 min、20 min、30 min,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h、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n=84),进行随机分组麻醉。对照组与试验组老年患者分别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疼痛程度以及感觉、运动神经起效、维持时间。结果试验组老年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以及感觉、运动神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于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间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神经阻滞麻醉。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实践,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具有镇痛时间长、穿刺风险低等有点,是下肢手术的一种推荐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对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368例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的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硬膜外联合麻醉,研究组患者在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基础上辅助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阻滞操作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对照组实施静脉全麻,试验组实施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速通道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完全清醒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显著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安全有效,效果确切,值得作为理想麻醉方式优先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踝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4例行踝部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7例。其中1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麻醉,17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外周神经组织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快通道麻醉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在经过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稳定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龄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方式,能够实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从而实现各项时间指标的缩短,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对对照组患者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和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发生POCD的患者有26例,占52.00%;对照组有39例,占7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而言,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英德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60例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和12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内,观察组患者的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术后镇痛泵压的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下肢骨科患者中分别实施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梅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间段下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分数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24 h两组患者的MMSE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6 h、12 h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下肢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为轻微,术后POCD的发生率也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策略。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与地佐辛。根据不同的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解剖定位穿刺;观察组40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4例(10.00%),恶心2例,血管损伤与皮肤瘙痒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42.50%),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各4例,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反应2例,恶心与皮肤瘙痒各3例、血肿1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麻醉效果理想,能够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泉州滨海医院收治的68例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疼痛程度、镇静情况、炎症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h、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阻滞维持时间,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进行静脉镇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并将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后未进行静脉镇痛,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常规进行静脉术后镇痛,两组均辅以手法按摩,对两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恢复满意度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6.7%,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满意度:观察组93.3%,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8~10 d,对照组10~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老年患下肢骨科手术后早期静脉镇痛有利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度,可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诊疗的103例行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将采用全身麻醉的51例患者划为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的52例患者划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予以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h、6 h、12 h,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试验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 h认知障碍率为15.69%、术后6 h认知障碍率为21.57%;试验组患者术后3 h认知障碍率为1.92%、术后6 h认知障碍率为3.85%,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来讲,椎管内麻醉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药物剂量,对机体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影响度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伴发疾病较多,活动能力下降等原因,肩关节创伤的发生率升高,手术治疗是大多数骨折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及老年患者伴发疾病较多等原因,麻醉选择较为困难,而麻醉效果的好坏及麻醉药物对患者后期状况的影响也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分析研究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A组)30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组(B组)30例。比较两组硬膜外局麻药用药量、麻醉效果,监测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血糖(GS)变化。结果:麻醉效果Ⅰ级率A组93.3%、B组83.3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腔首次用量A组比B组少用34%(P〈0.01);两组HR麻醉后均有所下降,60min时A组心率较B组更稳定(P〈0.05);B组在30min时SBP、MAP下降较A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在60min、术毕时SBP、DBP下降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血糖水平在30min、60min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循环稳定,术中应激反应轻。可作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引导下对患者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上肢手术的100例患者作随机非盲研究并分组,各50例。Ⅰ组按传统方法麻醉,Ⅱ组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评估两组的麻醉阻滞情况。结果:与Ⅰ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比,Ⅱ组患者在麻醉优良率上显著提升,达到98.0%(49/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各末梢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的处理上,Ⅱ组患者相对Ⅰ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均显著缩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超声技术引导下对上肢手术患者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优良率高,且可缩短对各末梢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研究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患者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00 例老年下肢骨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当进行下肢切口后,对照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水平都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在通过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后,其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躁动行为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 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提供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能够将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减少,同时能够加快患者的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荣昌县中医院在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74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逐渐上升,但低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且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措施可显著降低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