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80例,均为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n=40)总有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和凝血指标变化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疗效77.5%,观察组治疗后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疗效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甘油三脂为(6.72±1.98)mmol/L,总胆固醇为(8.77±1.86)mmol/L,观察组的甘油三脂为(5.26±1.41)mmol/L,总胆固醇为(6.12±1.13)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PTT、PT、FIB分别是(25.73±1.65)s,(11.68±1.25)s,(6.03±0.46)g/L,观察组的APTT、PT、FIB分别是(41.36±2.06)s,(19.97±1.88)s,(2.44±0.14)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提高总有疗效,控制血脂情况,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进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PT、APTT、PL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的PT(12.10±2.15)s、APTT(13.29±2.28)s高于对照组1 d的PT(11.19±2.15)s、APTT(12.26±3.12)s,3 d的PT(39.54±3.42)s、APTT(45.12±3.52)s高于对照组3 d的PT(37.43±3.12)s、APTT(39.13±3.1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比高切黏度(4.52±1.03)mpa/s,全血比低切黏度(5.04±1.02)mpa/s,血浆比黏度(0.95±0.09)mpa/s明显低于对照组(5.43±0.95)mpa/s、(7.80±1.10)mpa/s、(1.47±0.11)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改善患者的PT、APTT、PLT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并发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d,APTT及PT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说明患者术后2d存在高凝状态。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及PT水平均较术后2d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治疗后,研究组APTT及PT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1例。两组均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肽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溶血酶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PT、TT指标均比观察组高,血流平均速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促进妇科术后患者下肢血流循环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血管外科实行常规治疗的5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入该院血管外科实行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联合治疗的5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APTT及PT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18.96%及3.44%二者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实行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凝血指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行一般性治疗,研究组行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比较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者FBG为(3.41±0.28)g/L,PT为(13.26±0.79)s,APTT为(29.08±4.23)s;研究组患者FBG为(3.52±0.41)g/L,PT为(13.57±0.63)s,APTT为(27.71±4.25)s,两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共10例,发生率为24.39%;研究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共3例,发生率为7.32%,与常规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丹参注射液治疗,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显著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其早日恢复到健康的身体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筋肉操结合穴位刺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符合研究要求患者128例,结合入组及排除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研究组给予其骨筋肉操结合穴位刺激治疗,在不同治疗模式下,两组患者获得的临床效果存在差异,观察其临床指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以及手术前第1天的D-二聚体浓度无差异(P 0.05);手术后第1、3、5、7日D-二聚体浓度对比,研究组(6.43±0.43)mg/L、(5.62±1.44)mg/L、(3.96±0.82)mg/L、(2.47±0.55)mg/L均低于对照组(6.73±0.66)mg/L、(7.73±1.75)mg/L、(6.82±1.58)mg/L、(4.68±0.41)mg/L;对照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4.06%(9/64),研究组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13%(2/64),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筋肉操结合穴位刺激在手术后能够有效地降低D-二聚体浓度,进而降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了发生风险,临床预防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9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并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使用强化护理,对两组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自发排便、粪便形状、腹胀情况以及排便费力评分(1.95±0.35)分、(1.94±0.35)分、(2.04±0.33)分、(1.78±0.40)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便秘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流速及DVT直径分别为(25.58±3.49)cm/s、(0.25±0.22)c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则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9%、94.87%,优于对照组的20.51%、76.92%(P<0.05);且研究组治疗以后的TT、PT、ATPP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确切,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肝素等抗凝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四妙永安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健患侧肢体肿胀差值、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PLT、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PT、APTT、Fib、PLT、DD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7天两组患者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髌骨上、下15 cm周径差在第3、7天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下肢肿胀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塞通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血塞通,对比两组用药效果。结果术后3 d,观察组D-D、APTT、PLT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联用低分子肝素钙、血塞通,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D-二聚体、血红蛋白、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IF-1?、TNF-?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血红蛋白水平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流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10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实施疏血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3%;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穴位电刺激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四项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经穴位电刺激治疗方法。分别在入院第2天,术后24 h,48 h,7 d晨7点的静脉血液抽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DD,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治疗组PT,APTT,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治疗组中ATP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治疗组PT,APTT,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时治疗组大腿周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经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便汤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用依诺肝素治疗,观察组予益气活血通便汤治疗。记录2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82±0.36)%、(45.86±5.18)%、(2.84±0.42)g/L、(3.68±0.78)g/L;对照组分别为(1.23±0.26)%、(46.24±5.21)%、(2.02±0.29)g/L、(2.15±0.53)g/L,除红细胞压积外,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分别为(11.87±1.12)s、(31.84±2.73)s、(2.59±0.35)g/L、(1.55±0.41)mg/L,分别优于对照组的(13.74±1.56)s、(37.79±3.26)s、(2.10±0.43)g/L、(0.43±0.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便汤能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患者血浆高凝、高黏状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防治作用,效果优于单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尿激酶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80%(40/50),对照组为78.00%(39/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复发率、肺栓塞发生率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血率、血栓复发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由治疗前的(26.74±2.85)降低为治疗后的(8.64±2.03);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6.03±2.30)降低为治疗后的(16.39±3.20),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情况,治疗前观察组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13±2.01)s、(10.52±2.29)s、(32.47±5.27)s、(2.71±3.9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3.83±2.64)s、(13.52±2.27)s、(38.68±5.86)s、(2.66±0.88)g/L;对照组治疗前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28±2.64)s、(10.37±2.44)s、(33.54±5.43)s、(2.78±4.7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2.14±2.02)s、(10.19±2.46)s、(35.06±5.38)s、(2.88±0.72)g/L,治疗前两组凝血情况PT、TT、APTT、FIB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7例给予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7 d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统计2组术后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浆D-D、FIB、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PT、APTT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PTT、PT均明显长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各项凝血指标,降低术后DVT发生率,且出血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太康济民骨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APTT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0 d、30 d的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评分(wells评分)≥3分高危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方预防全髋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7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活血方14 d。在术后第1、7、14日分别检测患肢深静脉彩超,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患肢VAS评分,患肢周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疑似诊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D-dimer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PT、APTT均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肢VAS评分无疼痛者占86.67%高于对照组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大腿周径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脉活血方可以降低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延长其APTT及PT;减轻患肢水肿、改善下肢疼痛症状;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疑似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