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肠道菌群失调是国内外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热点之一。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气机升降、调控脑肠肽和炎症反应等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数量和比例,使肠道菌群恢复稳态。本研究基于脾胃学说理论,聚焦肠道微生态,从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脾胃学说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角度浅析针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其平衡影响着宿主的平衡和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针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从理论、机制、应用三方面对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现状进行综述。整理发现“脾胃”学说是针灸调节肠道菌群的理论基础,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多用于治疗肥胖、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微生物-脑-肠轴理论可能是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机制。基于中医“脾胃”学说理论,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是否能运用于更多疾病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失调进而使人罹患各种疾病,肠道菌群与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关系密切,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也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平衡。以“经典文献”为源,以“脾胃学说”为基,以“肠道菌群”为点,以“现代医学”为证,探索脾胃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性,进而认识到调理脾胃对防治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性,为同时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系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参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起病过程。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在脾,以脾胃亏虚为基本病机,治疗宜健脾益胃,肠道菌群与脾土相通,肠道菌群是健脾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健脾类药物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紊乱状态,进而调和脾胃,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本文着眼于探究脾与肠道菌群、慢性疲劳综合征三者的联系,以期通过肠道微生物来诠释从脾胃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生物机制,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发现肠道菌群可影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和进展,肠道菌群协助消化功能与脾主运化相应、辅助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与脾为之卫相应、调节精神心理的功能合乎脾意、与脾胃功能失和症状相似,运用健脾类药物治疗脾胃失调为代表的调和脾胃法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生态,对CFS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证时应注意健脾和胃以助运化、调畅升降以助气机。  相似文献   

5.
曾小香 《新中医》2011,(7):156-157
脾胃学说是在中医学说中占主要地位的中医理论体系之一,经过两千多年医家不断地实践与完善,直至今天,在临床上仍体现其精髓和核心地位。笔者在针灸临床中亦非常推崇脾胃学说,现就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6.
笔者推崇脾胃学说 ,临床上不仅对脾胃病从脾胃论治 ,对于其他相关脏腑的慢性病、疑难病及老年病也以调理脾胃为主治疗 ,收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病后调摄森某 ,男 ,6 0岁 ,1 998年 7月 2 0日就诊。患者2月前患中风 ,经治疗肢体活动有明显好转 ,肌力为 级 ,但全身疲乏 ,步行  相似文献   

7.
缪晓路  朱颖文 《光明中医》2020,(13):1976-1978
中医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医脾胃与肠道菌群有着相似生理功能,中医脾胃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为例,探讨中医脾胃学说在脑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价值。认为基于脑-肠-微生物轴的理念从中医脾胃学说防治脑退行性疾病可能是一种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血糖紊乱的状况。中医学从脾胃论治糖尿病临床行之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成为从脾胃论治糖尿病新的研究途径。笔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学从脾胃论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可靠,近年来对针灸治疗SUI的治疗机制多有研究,其研究角度多从促神经修复和改善结缔组织胶原代谢进行阐释。肠道菌群与肌肉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肌少症等疾病研究,用于阐述骨骼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盆底肌肉薄弱和功能下降是SUI发病的重要原因,肠道菌群失调或可引起盆底肌肉薄弱和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增加盆底肌肉支持力和功能,改善SUI的机制之一。基于肠肌轴理论,通过健脾益气法针灸来改善盆底肌肉功能以防治SUI。  相似文献   

10.
氧化三甲胺依赖肠道菌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氧化三甲胺形成,可能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新的有效途径。现代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脾胃关系密切;临床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是中医脾胃失其健运的一个生物学基础,临床从脾胃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显示有一定疗效。本文拟从氧化三甲胺与肠道菌群、中医脾胃、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入手,结合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认识,论述中医学从脾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功能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与抗御外邪的能力,肠道菌群作为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同样也参与着机体的消化与防御功能。本文通过对脾与肠道菌群各自生理功能特点的分析,详细论述了脾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阐明肠道菌群在消化、吸收、排泄、免疫方面反映了脾功能的变化,以期为今后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其中痰湿中阻型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的证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是由于脾虚水饮运化失常,湿聚成痰阻于中焦,阻滞气机而使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致使血压升高。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抑制炎症通路的激活,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健脾法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体现。所以在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上应从"脾"的方面采用健脾利湿化痰的治则来治疗。肠道菌群属于中医学的"脾胃"的范畴。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与肠道菌群的平衡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为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其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也成为高血压病领域的新兴热点。肠道菌群既能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又可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免疫炎性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而针灸对于高血压病、肠道菌群及免疫炎性反应都有一定的正向调节。因此,围绕三者展开相关谈论,针灸从"脾"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学性,通过"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来探究针灸健脾法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推测针灸健脾法治疗高血压病,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微生态,降低免疫引发的炎症反应,进而防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与针灸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理脾胃是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治法.本文从脾胃论的源流,脾胃的生理病理与针灸治疗的关系、脾胃论治的主要穴位和手法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针灸脾胃理论及其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2-2623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系统的精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是历代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功能旺盛,才可以保持人体正气强盛,防止疾病入侵。文章将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论述针灸从脾论治"治未病"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芬  林冕  诸剑芳 《新中医》2022,54(16):151-155
以肠道菌群作为认识的切入点,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理论探讨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思路。分析总结认为,在现代医学上,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这一途径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中医学认为,脑与肠在脏腑生理功能上互相关联,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针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有效降低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最终实现从肠治脑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在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时,可重视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腹部腧穴的应用以达到良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2012—2023年研究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系及针灸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COS的可行性。结果发现PCOS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肠道菌群失调能引起PCOS患者体内低度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体内糖脂代谢平衡和雄激素水平。针灸治疗PCOS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功能,通过“菌-肠-脑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刘坤  庄燕鸿 《吉林中医药》2010,30(4):286-287
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认识的逐步深入,打鼾(病理性)作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西医将其归类为呼吸系统疾病,而中医认为打鼾与多个脏腑都有关系,在此,笔者仅针对打鼾与脾胃病之间的关系作一浅述。从古至今的文献以及研究结果皆表明,打鼾与脾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临床上遇到打鼾患者,辨证责于脾胃者,应本着补脾化痰、升清降浊之法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8.
项燕  李瑞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59-63
本研究总结了李瑞教授20余年的针灸临床经验和特点,主要临床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脾胃的诊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是后天之本,李师在临床上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脾胃气机入手,对于纳运、升降和燥湿三方面,采用升脾阳、益脾气和强调通畅气机、调和脾胃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研究总结和论述了李瑞教授在临床上以针灸论治脾胃的经验,体现了在针灸临床中从《内经》到后世历代诸家均重视脾胃在发病及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以供广大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引用了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阐述了针灸医学与现代心身医学的相关性。针灸对全身各个系统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来实现的,神经反射是针灸作用的关键环节。针灸医学将是心身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临床手段,而心身医学的发展将为针灸医学提供更为先进的现代医学理论支柱;针灸医学的众多实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代心身医学关于心理与躯体之间联系的中介机制研究的巨大补充;而心身医学在心理—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也将有助于针灸医学的实验研究。针灸医学的实验研究中与心身相关的上述研究,为针灸心身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针灸治疗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身调节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物理刺激过程。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患者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伴随着患者大脑皮层兴奋点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