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及IMT增厚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浆Hcy、CRP的测定。并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CRP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IMT增厚组Hcy、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糖尿病患者血Hcy和CRP与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P〈0.05、P〈0.01),Hcy与CRP也相关(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能是高Hcy促AS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普罗布考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效果。方法8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普罗布考组口服普罗布考,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均500mg/次,2次/d,服用24周后减量为250mg/次,2次/d,连续2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2组颈动脉IMT;检测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h尿蛋白定量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FPG、HbA1c、TC、TG、LDL-C、24h尿蛋白定量、SCr、eGFR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8周后FPG、HbA1c、TG、24h尿蛋白定量、SCr和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48周后TC[3.9(3.2,4.8)mmol/L]、LDL-C[2.1(1.6,2.8)mmol/L]和颈动脉IMT[1.0(0.9,1.2)mm]均低于治疗前[4.4(3.8,5.2)mmol/L、2.5(2.0,3.2)mmol/L、1.2(1.1,1.4)mm],且低于对照组治疗48周后[4.6(3.9,5.6)mmol/L、2.8(2.0,3.7)mmol/L、1.3(1.1,1.4)mm](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普罗布考治疗可降低血清TC和LDL-C,明显改善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IMT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T2DM患者(T2DM组),其中IMT增厚组36例,MT正常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2DM组TC、TG、LDL-C、FPG、2h PG、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增厚组血脂、FBG、2h PG和IMT值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且IMT增厚组更明显,检测血脂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02所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则加用安慰剂。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Hcy和IMT进行测定,以判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cy和I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Hcy为(13.0±2.7)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0±2.9)mmol/L,观察组IMT为(1.0±0.5)mm,也低于对照组的(1.5±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cy和IMT,改善糖脂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对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显著作用,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可有效缩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及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Hcy、血糖(FB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的水平;对比两组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检测结果;对比病例组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性质患者Hcy水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与Hcy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Hcy、TC、TG、LDL、FBS、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IMT为(1.37±0.15)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cy升高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Hcy正常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正常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的患者(P0.05);多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单发斑块及无斑块患者(P0.05);单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不稳定型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均与Hcy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Hcy的升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3例(试验组)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利用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LRP3炎症小体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水平。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LRP3、IL-1β、IL-18水平及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NLRP3、IL-18、IL-1β呈正相关(r=0.438、0.371、0.306,P0.05)。结论血清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20-822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采用超声检查测定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自测舒张压(DBP)、自测收缩压(SBP)、诊室舒张压、诊室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MAU、动态血压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测SBP变异性和自测DBP变异系数与IMT及MAU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相对较大,与IMT及MAU存在相关性,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血压监测,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尿微量蛋白水平,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检测1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 mm≤IMT1.0 mm为内膜正常组;1.0 mm≤IMT1.2 mm为内膜增厚组;IMT≥1.2 mm为斑块形成组。比较三组间多项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特点。通过分析各指标与IMT的相关性,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在斑块形成组高于内膜正常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均低于内膜正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HbA1c水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三个指标均最高,内膜正常组最低(P0.01);IMT与LDL-C(r=0.57,P0.01)、hs-CRP(r=0.55,P0.01)、HbA1c(r=0.53,P0.0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35,P0.01),与病程、UA、FPG、TC、TG无相关性;hs-CRP、HbA1c、IMT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s-CRP及HbA1c水平不稳定斑块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HbA1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87-2588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我院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LDL和颈动脉IMT比较,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和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HDL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机体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纤维膳食干预以观察其对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筛查年龄在40~80岁患者,以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平均值≥0.9mm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确定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治疗组和对照组,以魔芋精粉为主的膳食纤维进行干预。随访一年,观察IMT、颈动脉斑块、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均可见IMT和平均斑块厚度缩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降低,但膳食纤维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虽均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降低甘油三酯(TG)的水平,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膳食纤维干预对颈动脉IMT增厚或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危患者,可显著降低颈动脉IMT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显著降低SBP、DBP、TC、LDL-C、血糖及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LI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9例、IMT增厚组38例和正常组23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分析Hcy、UA、hs-CRP与IMT的关系。结果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及IMT值均高于健康人群(P 0. 05);随着LI患者CAS程度增加,血清Hcy、UA、hs-CRP水平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与IMT值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 0. 05); Hcy、UA和hs-CRP均是影响LI患者IMT的重要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LI患者血清Hcy、UA、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颈动脉IMT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是导致CAS严重程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增加LI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测量107例住院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为IMT增厚组(48例)和斑块组(59例),同时选取同期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血清CysC、HbA1c及血脂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CysC、HbA1c的相关性,血脂水平与IMT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sC、HbA1c对颈动脉中膜异常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3组的血清CysC、HbA1c、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CysC、LDL-C及IMT水平明显高于增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HbA1c与IMT均呈正相关(P0.05),CysC及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优于HbA1c(Z=2.218,P=0.027;Z=3.761,P=0.000)。CysC和联合检测对诊断IMT异常的最佳临界值为1.010和0.453,敏感度为87.85%和94.39%,特异度为81.63%和79.59%。结论血清CysC、HbA1c与IMT异常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疾病的早期监测及风险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T2DM组Hcy、hs-CRP、Cys C、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 h血糖(2h P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叶酸(FA)、HDL-C低于对照组(P0.05);(2)IMT增厚组Hcy、hs-CRP、Cys 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均P0.01),FA水平低于IMT正常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cy、hs-CRP、Cys C、LDL-C、FPG、Hb A1c和2h PP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与年龄、BMI、性别、血压、TC和TG无相关性。血浆Hcy与FA负相关,与维生素B12无相关。Cys C水平与hs-CRP、2h PP、Hb A1c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Hcy、hs-CRP、Cys C是影响老年T2DM患者IMT的独立相关因素(OR=1.95、3.614、12.125,均P0.05)。结论血Cys C、Hcy、hs-CRP升高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12-3914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与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目、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目、FBG、2hPB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目、FBG、2hPBG和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饮食与运动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能改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指标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好转。  相似文献   

16.
邹慧  邱伟  李欣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1):131-132,136
目的探讨血尿酸(BUA)与2型糖尿病(T2DM)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T2DM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超声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cIMT<0.9mm,48例),增厚组(cIMT≥0.9mm,52例),选择相同时间到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与BUA水平变化,并分析BUA与各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增厚组的SBP、DBP、TC、TG、LDL-C及FPG、cIMT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增厚组、正常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而增厚组SBP、DBP、TC、TG、LDL-C及FPG、cIMT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增厚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BUA水平、HbA1c、LDL-C、cIMT呈正相关(P<0.05),BUA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DL-C(OR=2.638,P=0.020)、HbA1c(OR=1.618,P=0.003)、TC(OR=1.011,P=0.003)是c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RO=0.612,P=0.027)。结论 LDL-C、HbA1c、TC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B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405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按颈动脉IMT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200例及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205例,分别测定hs-CRP、FBG、HbA1C.结果 IMT增厚组hs-CRP、HbA1C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P<0.01);T2DM患者hs-CRP、HBA1C与IMT具有相关性(P <0.01、P<0.01),且hs-CRP与HbA1C也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hs-CRP及HbA1C与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18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102例设为观察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7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浆血清SF、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CRP),以及与SF的相关性。根据SF值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血清SF升高组(SF300 ng/ml)和血清SF正常组(20~300 ng/ml),分析患者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以及与SF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患者TG、TC、LDL-C、CRP、SF等浓度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DL-C明显低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浓度与TC、TG、LDL-C、CRP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SF浓度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SF升高组患者IMT、斑块评分、Crouse积分明显高于血清SF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浓度与IMT、斑块评分、Crouse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标如TC、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Hcy、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n=41)、高血压2级组(n=64)、高血压3级组(n=62)。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果,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n=40)、颈动脉IMT增厚组(n=62)、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65),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分级(0~4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2级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越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血浆Hcy、hs-CRP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这提示Hcy及hs-CRP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车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4):3507-3509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 C)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内膜正常组16例,内膜增厚组27例及斑块形成组33例3个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Hcy、hs-CRP及Cys C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研究组IMT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Hcy、hs-CRP及Cys C水平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厚组IMT和斑块形成组IMT均与Hcy、hs-CRP及Cys 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y、hs-CRP及Cys C均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是判断病情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青年脑梗死患者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