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术后心率、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活动护理,有助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预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下肢骨折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术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例(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09%(P0.05)。结论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后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降低血栓发生率,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104例该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实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床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肢静脉通畅评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外科手术中使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耳机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剖宫产孕妇中采取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剖宫产孕妇作为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例)与实验组(n=27例),将应用常规护理孕妇作为参照组,将采取护理干预孕妇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剖宫产孕妇经不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剖宫产孕妇负性心理总发生率11.1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0%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负性心理发生率33.3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孕妇中效果显著,可疏导负性心理,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卵巢癌减灭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56例该院接受卵巢癌减灭术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28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验组行预防性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术后腿部周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术后即刻2组患者腿部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术后3、7 d实验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较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0.00%)及下肢肿胀发生率(14.29%)与参照组(21.43%、46.43%)相比较低,实验组卵巢癌减灭术护理满意程度(92.86%)高于参照组(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减灭术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形式,降低血栓发生比例,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该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该院常规性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及新发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的消融情况相比,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消融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后的新发情况相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新发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行综合性护理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对患者身体恢复有重要意义。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护理后的消融率和新发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与护理人员的认可。从而为医院树立良好正面形象,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灸涌泉穴预防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心胸外科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除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外,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1次以艾条温和灸双足涌泉穴;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预防措施。术后1~10 d行血管无创多普勒超声检查或患侧静脉造影,以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艾灸涌泉穴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骨创伤患者接受预防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骨创伤患者100例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时间所选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析2组骨创伤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股静脉血流量、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可较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控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所选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均为该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所收治,经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选择强化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流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后强化护理,能让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的风险降低,促进患者疾病及时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下肢深静脉通畅及血流速度、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护理实施效果。结果在预防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及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优势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栓形成情况来看,实验组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护理措施的效果来看,实验组的症状缓解率为96.67%,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为86.67%,两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科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通畅及血流速度,降低血栓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护理实施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该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70例患者的接收时间均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所有患者经过数字随机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bg与D-D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有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预防普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2月期间在白城市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护理满意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39%;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0.43%。研究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7%,满意3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83%,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开展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活血利水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选取同期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对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对两组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患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14d行超声检查,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够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肿瘤介入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肿瘤介入术治疗患者66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卧床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的预防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72例该院卧床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各时间点下肢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 d、7 d实验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33.33%、19.44%)相比,实验组下肢水肿(11.11%)、下肢深静脉血栓(2.78%)发生率较低,实验组卧床护理满意度(94.44%)与参照组(75.0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床患者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下肢并发症发生比例,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后病人实施干预性护理,分析干预性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筛选出94例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时间选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使用抽签法对94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实施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护理方式产生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对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治疗,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